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高水平金融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一環

李國輝 發布時間:2020-10-29 18:28:00來源: 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近日舉(ju) 辦的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hui) 進一步釋放金融開放最強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中國經濟和金融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我們(men) 將繼續堅持全麵開放不動搖,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在銀行、保險、證券、資管等領域引入更多高水平國際競爭(zheng) 者,創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全麵與(yu) 國際最佳實踐對接。

  當前,中國正在加速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實施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無疑是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guan) 鍵一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進一步擴大金融業(ye) 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金融業(ye) 開放不僅(jin) 引入了機構、業(ye) 務、產(chan) 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給,還促進了製度規則的完善,促進了金融製度供給。這有利於(yu)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國金融業(ye) 開放有序推進。在博鼇亞(ya) 洲論壇2018年年會(hui) 上,我國又宣布係列重大金融開放舉(ju) 措。兩(liang) 年多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證監會(hui) 、外匯局等先後宣布並推動超過50條具體(ti) 開放措施,金融業(ye) 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金融體(ti) 係國際化程度較低,國際業(ye) 務占比不高,人民幣地位滯後於(yu) 經濟大國地位。“十四五”時期,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將朝著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推進,通過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等舉(ju) 措,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同時將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確保國家金融安全。

  金融機構開放和市場開放加快推進

  近年來,按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原則,中國金融開放加快推進。

  在金融機構開放方麵,大幅擴大各類外資金融機構業(ye) 務範圍,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領域外資股比限製已完全取消,目前金融業(ye) 準入負麵清單已經清零。2018年以來,新增外資控股證券公司8家、外資控股基金管理公司2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20家;銀保監會(hui) 共批準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華設立近100家各類機構,其中包括外資獨資或控股的保險公司和理財公司;美國運通卡的境內(nei) 機構已獲批在中國境內(nei) 開展銀行卡清算業(ye) 務;標普、惠譽等國際評級機構已進入中國市場。

  在金融市場開放方麵,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程度不斷提高,A股市場、債(zhai) 券市場先後被納入國際主要指數,滬港通、深港通、債(zhai) 券通相繼推出,成為(wei) 外資持有我國境內(nei) 股票或債(zhai) 券的主渠道,滬倫(lun) 通、中日ETF互通也成功開通。2019年,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製也已全麵取消。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取消額度限製後,具備相應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隻需進行登記即可自主匯入資金開展符合規定的證券投資。全麵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製,提升了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穀澍在論壇上談到,金融開放將更有力地暢通內(nei) 循環。金融開放將吸引更多高水平金融機構進入中國金融行業(ye) ,為(wei) 金融業(ye) 發展帶來更多新思想、新模式、新技術,為(wei) 國內(nei) 生產(chan) 、流通、分配各環節提供更多新資金、新動能、新服務,使經濟增長的內(nei) 部循環更加順暢。同時,金融開放也將更高效地聯通外循環,開放並不僅(jin) 包括外部金融機構“引進來”,也將促進國內(nei) 金融機構“走出去”,加速推動金融資源的全球布局,進而幫助實體(ti) 經濟更便捷地與(yu) 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助力中國製造更加深度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未來,國內(nei) 外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將有更多相互交流、相互適應、相互融合的機會(hui) ,促使金融更好地發揮對“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的配置功能,為(wei)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主導

  易綱強調,人民幣國際化要堅持市場主導,監管當局主要是減少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限製,順其自然。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此前也表示,推動以人民幣國際化為(wei) 核心的高水平開放,促進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轉變。

  王一鳴表示,中國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推動貿易和投資規模擴大,方式也將更加多元化,這將對人民幣國際化產(chan) 生內(nei) 在需求。企業(ye) 在國際貿易和對外投資中使用人民幣計價(jia) 和結算,也有利於(yu) 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中的影響力。建議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和製度體(ti) 係建設,同時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融資、境外消費中的使用,逐步增加人民幣在國際儲(chu) 備貨幣中的比重。國家開發銀行國際金融事業(ye) 部副總裁郭蕾也認為(wei) ,隨著金融開放的不斷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必將逐漸擴大,成為(wei)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貨幣媒介,應積極推進人民幣跨境計價(jia) 、結算及支付,以及人民幣跨境投資融資業(ye) 務。

  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方麵,中國推進資本與(yu) 金融賬戶可兌(dui) 換已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在IMF規定的40個(ge) 項目中,僅(jin) 有3項沒有完全可兌(dui) 換。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認為(wei) ,今後一段時間,要下更大決(jue) 心大幅度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最大限度減少資本項下管控。王一鳴也指出,隨著中國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是大勢所趨。中國將在上海、深圳、海南等區域試點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加強自貿試驗區與(yu) 離岸人民幣中心的互動,探索簡化程序,為(wei) 全國範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繼續創造條件。同時,將健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審查,依托香港等人民幣離岸中心,探索實現本幣開放,提升人民幣流動性,降低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的操作難度。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