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雙十一”習慣了上網買買買? 這份文件要讓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

李禾 發布時間:2020-10-29 19:16:00來源: 科技日報

  “雙十一”即將到來,在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協會(hui) 的支持下,今年“雙十一”的物流備戰尤為(wei) 熱烈。10月14日,14家快遞物流公司聯合宣布,將以數字化升級提速物流,在快遞末端,精準預測包裹到站時間、掃碼自助取件,做到無接觸式取件。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設備的運用,預計能為(wei) 消費者取“雙十一”包裹節省22萬(wan) 個(ge) 小時。

  近年來,我國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特征的新型消費迅速發展,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chuan) 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影響,新型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新型消費領域發展還存在基礎設施不足、服務能力偏弱、監管規範滯後等突出短板和問題。為(wei) 著力補齊新型消費短板等,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出台了《關(guan) 於(yu) 以新業(ye) 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線上消費逆勢增長,新型消費加快擴容

  消費已成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57.8%,已連續6年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領域造成較大衝(chong) 擊,居民非必需品、聚集性、流動性、接觸式消費受到嚴(yan) 重抑製,但線上消費逆勢增長,各種新業(ye) 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擴容。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ge) 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8%,高出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24.4個(ge) 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已占到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近1/4。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特征的新型消費正在構築全方位的數字化生存方式。線上購物、外賣訂餐、在線教育、即時配送等新型消費模式迅速彌補了線下的不足,成為(wei) 城鄉(xiang) 百姓滿足日常生活消費的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的穩定。

  為(wei) 加快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四方麵15項政策舉(ju) 措,包括加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加快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優(you) 化新型消費發展環境、加大新型消費政策支持力度。在培育壯大各類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中,提出了建立健全“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有序發展在線教育、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鼓勵發展智慧旅遊和智能體(ti) 育,支持外賣配送、網約車、即時遞送、住宿共享等新業(ye) 態發展。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shu) 長高杲說,希望經過3—5年努力,促進新型消費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更加完善,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ye)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顯著提高,“互聯網+服務”等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得到普及並趨於(yu) 成熟。

  打通堵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製度創新

  新型消費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問題。比如以5G為(wei) 代表的新基建剛起步,冷鏈物流、智能快遞等適合居民生活需求的一些服務設施還麵臨(lin) 不足。適應新型消費的線上線下融合的供應鏈體(ti) 係尚不健全,人才短缺問題凸顯。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薑奇說,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農(nong) 村地區享受電子商務帶來的便利,遠不如城市;實體(ti) 企業(ye) 轉型步伐有待加速,麵對數字化轉型,中小微企業(ye) 普遍麵臨(lin) 不會(hui) 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

  《意見》提出,在新興(xing) 城市、重點鄉(xiang) 鎮和中西部地區加快布局數字化消費網絡,提升電商、快遞進農(nong) 村綜合水平,推動農(nong) 村商貿流通轉型升級等。“這將有利於(yu) 解決(jue) 上述問題。”薑奇說。

  針對信息安全問題,《意見》提出,“在健全安全保障體(ti) 係的基礎上,依法加強信息數據資源服務和監管”“出台互聯網上網服務管理政策,規範行業(ye) 發展”等舉(ju) 措。廣西師範大學政治與(yu) 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文軍(jun) 說,新型消費主要依托於(yu) 互聯網技術,信息安全是消費者關(guan) 注的重點。不少新型消費方式,消費者之所以不敢嚐試、不敢消費,就是擔心個(ge) 人信息被泄露,帶來財產(chan) 、名譽等方麵的損失。《意見》的相關(guan) 規定,有助於(yu) 消除消費者信息安全的後顧之憂。

  在優(you) 化新型消費發展環境方麵,《意見》提出“強化消費信用體(ti) 係建設,構建以信用為(wei) 基礎的新型監管機製”等。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巡視員李穎表示,要加強網絡數據安全管理和個(ge) 人信息保護,探索建立基於(yu) 市場主體(ti) 信用的量化評價(jia) 和分級分類的管理製度。

  “信息消費已成為(wei) 有效擴大內(nei) 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李穎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網絡醫療、直播電商等信息消費的新業(ye) 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有效滿足了群眾(zhong) 的需求。根據《意見》,將加快構建信息消費的大市場,加快發展“信息+消費”,培育各類新模式、新業(ye) 態。針對銀發族等群體(ti) ,加大服務力度,普及移動支付、網絡安全等信息知識,營造“會(hui) 消費”“敢消費”“願消費”的良好氛圍。

  順應需求,智能化技術支撐快速發展

  《意見》非常重視技術創新和應用,提出“大力推動智能化技術集成創新應用”。要求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推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發展融合;豐(feng) 富5G技術應用場景,加快研發可穿戴設備、移動智能終端、智能家居、超高清及高新視頻終端、智能教學助手、智能學伴、醫療電子、醫療機器人等智能化產(chan) 品,增強新型消費技術支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劉雲(yun) 中說,創造新業(ye) 態新模式的過程也是技術創新的過程,既提升了新技術的需求,也豐(feng) 富了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對於(yu) 國內(nei) 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也會(hui) 有所裨益。

  新技術也助推線上線下融合消費雙向提速,國際物流服務體(ti) 係加快建設。“今年的‘雙十一’將是一屆物流全要素、全鏈路數字化的‘雙十一’。”菜鳥“雙十一”物流總指揮孫建說,在數字化升級的背景下,“雙十一”期間,國內(nei) 快遞網絡全網各個(ge) 端口相互實時“可視”。目前,菜鳥連接快遞物流合作夥(huo) 伴共300萬(wan) 人、20多萬(wan) 輛車和20多萬(wan) 個(ge) 站點。“雙十一”期間,通過對全網數據以及合作夥(huo) 伴運力進行實時計算,把平台、商家、快遞公司總部、快遞公司網點的數據打通,讓商家能實時了解商品的物流情況,讓各方及時互動,最基層的快遞網點都能看到包裹的配送趨勢。

  高杲說,《意見》順應科技、產(chan) 業(ye) 和消費需求發展趨勢,強調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強化供給能力建設,增強軟硬件基礎設施支撐,推動網絡數字技術和各類消費業(ye) 態深度融合,壯大疫情防控當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為(wei) 擴大內(nei) 需提供不竭動力。當前,各類新型消費正處在一個(ge) 快速發展階段,其影響不僅(jin) 體(ti) 現在終端或最終消費領域,實際上正沿著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向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擴散。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說,《意見》的出台實施還隻是一個(ge) 開端,《意見》的貫徹落實,也是一個(ge) 持續不斷創新、拓展的過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