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避免猛獸傷人 遵守規矩是最堅固的“盔甲”

張蘊 發布時間:2020-10-29 19:15:00來源: 科技日報

  人和動物之間零隔障相處,沒有什麽(me) 情況下是安全的,動物攻擊人類是很自然的行為(wei) ,這是動物野性的表現,隻要人類出現,就給了動物攻擊的機會(hui) 。

  上海野生動物園10月17日發布公告,園內(nei) 猛獸(shou) 區(車入區)將暫停開放,具體(ti) 原因是因為(wei) 當天下午一名飼養(yang) 員在該區域實施作業(ye) 時,不幸遭到熊的攻擊、撕扯,導致身亡。

  現在很多人親(qin) 子遊都會(hui) 選擇去野生動物園,因為(wei) 在這裏可以近距離觀賞老虎、獅子、豹子等猛獸(shou) 追逐嬉鬧,讓孩子在寓教於(yu) 樂(le) 間親(qin) 近自然。然而縱觀國內(nei) 外,動物園動物攻擊遊客及飼養(yang) 員的事件屢見不鮮。那麽(me) ,究竟在哪些情況下動物容易對人有攻擊行為(wei) ?作為(wei) 飼養(yang) 員在與(yu) 動物相處的時候都要注意什麽(me) ?攻擊了人的動物一般會(hui) 怎麽(me) 處置?對此,科技日報記者專(zhuan) 訪了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

  這些情況下動物會(hui) 攻擊人

  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動物園動物攻擊人類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玩耍,其主觀並非想攻擊人類,隻是想和人類做一個(ge) 它們(men) 認為(wei) 沒有攻擊性的互動。比如獅子、老虎等,從(cong) 小由飼養(yang) 員養(yang) 大,到七八個(ge) 月時,它們(men) 與(yu) 飼養(yang) 員的日常關(guan) 係依舊看起來像貓和主人一樣。很多猛獸(shou) 玩耍的形式就是模仿捕獵,會(hui) 用爪子去抓,用嘴去咬,一旦它們(men) 的體(ti) 型大到一定程度時,哪怕隻是輕輕咬一口都能對人類造成傷(shang) 害。再比如體(ti) 型比較大的草食動物(馬、鹿等),見到飼養(yang) 員會(hui) 有撒歡的舉(ju) 動,但它們(men) 隨便踢一下就可能造成人類骨折。還有一種情形是,動物起初僅(jin) 是跟人類玩耍,但一不小心造成人意外出血,血的味道會(hui) 激發出猛獸(shou) 的野性,從(cong) 而產(chan) 生將人類吃掉的行為(wei) 。

  第二種是把人類視為(wei) 威脅。比如動物園工作人員在救護動物為(wei) 它們(men) 處理傷(shang) 口時,動物會(hui) 感到疼痛,這時它們(men) 可能就會(hui) 發動攻擊。再比如,飼養(yang) 員進入動物活動空間的一些舉(ju) 動會(hui) 被動物誤解——飼養(yang) 員在掃地,但動物以為(wei) 他要打它們(men) ;動物在哺乳期,會(hui) 認為(wei) 人類威脅到它們(men) 幼崽的安全,這個(ge) 時候動物都會(hui) 發起攻擊。

  第三種就是將人當成食物,有這種情況的主要是大型猛獸(shou) 。人突然出現在猛獸(shou) 的活動區域內(nei) ,尤其是體(ti) 型小的成人或小孩,在因為(wei) 恐懼無法站立時,會(hui) 讓猛獸(shou) 釋放天性,從(cong) 而進行獵捕。

  飼養(yang) 員上崗作業(ye) 有嚴(yan) 格的規定

  我國動物園對於(yu) 飼養(yang) 員的上崗也有著較為(wei) 嚴(yan) 格的規定。

  以西寧野生動物園為(wei) 例,符合應聘條件的飼養(yang) 員進入動物園後會(hui) 先安排實習(xi) 崗位,跟隨老飼養(yang) 員學習(xi) ,老飼養(yang) 員會(hui) 手把手教授他們(men) 實踐知識。要想成為(wei) 一名合格的高級“鏟屎官”,還要在實習(xi) 3個(ge) 月後經過考試,在轉正之後正式上崗。新人很少會(hui) 擔任猛獸(shou) 區主管飼養(yang) 員,考慮到猛獸(shou) 區危險性較高,配備的人員都屬於(yu) 園內(nei) 經驗最豐(feng) 富、最有責任心的飼養(yang) 隊長。

  齊新章介紹,西寧野生動物園要求飼養(yang) 員打掃猛獸(shou) 內(nei) 舍時要保證猛獸(shou) 在活動場,在活動場作業(ye) 時要保證猛獸(shou) 在內(nei) 舍。除幼崽和個(ge) 別傷(shang) 病個(ge) 體(ti) 外,飼養(yang) 員永遠不會(hui) 和猛獸(shou) 零隔障相處。所謂隔障,就是能把人和動物分割開的東(dong) 西,包括牆、網、欄杆、水池等。

  同時,飼養(yang) 員給猛獸(shou) 喂食時,猛獸(shou) 都在活動場,飼養(yang) 員把食物放入內(nei) 舍,再出去鎖好門,從(cong) 外麵操作打開內(nei) 舍與(yu) 活動場之間的閘門,猛獸(shou) 就會(hui) 進入內(nei) 舍吃東(dong) 西,全程飼養(yang) 員和猛獸(shou) 無直接接觸。

  “絕大多數動物園都明令要求不允許飼養(yang) 員隨便進入猛獸(shou) 區,但絕大部分動物園都允許飼養(yang) 員隨意進入草食動物區,這其實存在安全隱患。如斑馬、羚羊、長頸鹿等爆發力較強的動物隻要對著人類身體(ti) 頂一下、踢一下,基本是‘非死即殘’。”齊新章說,“實際上,人和動物之間零隔障相處,沒有什麽(me) 情況下是安全的,動物攻擊人類是很自然的行為(wei) ,這是動物野性的表現,隻要人類出現,就給了動物攻擊的機會(hui) 。”

  不投食、不觸摸是安全的保障

  雖然我們(men) 不是飼養(yang) 員,和動物接觸的機會(hui) 也沒有那麽(me) 多,但是作為(wei) 一個(ge) 參觀者,在遊覽動物園時也要注意安全。齊新章表示:“能夠減少危險的最好方式就是文明參觀、文明遊園,不要與(yu) 動物進行零隔障交流,不要投食,不要觸摸。”

  他認為(wei) ,在動物園,保障遊客安全有幾方麵需要注意。首先是禁止投食。國內(nei) 很多動物園為(wei) 了盈利售賣飼料,這就很難禁止投食行為(wei) 。同時,遊客在投喂時,動物的嘴和人的手之間是沒有任何障礙的,很有可能導致遊客手部被咬傷(shang) 或發生更嚴(yan) 重的傷(shang) 害。

  同時,齊新章建議不要觸摸動物,即使動物園設置了這種參觀互動方式,也盡量不要去觸摸。因為(wei) 一些動物身上攜帶有病原體(ti) ,這些病原體(ti) 不會(hui) 讓動物發病,但人觸摸了動物,動物攜帶的病原體(ti) 就可能會(hui) 感染人類引發某種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動物園有護欄的動物參觀區域如熊山、猴山等,家長切記不要抱著孩子參觀。因為(wei) 人的重心一般在1.4米以下,不會(hui) 掉下欄杆,但抱小孩的人重心可能在1.5—1.6米,一不小心就可能會(hui) 栽到動物活動的區域。”齊新章說。

  對於(yu) 傷(shang) 人動物不同園區處理方式不同

  那麽(me) ,傷(shang) 人動物究竟該如何處理,會(hui) 被處死嗎?

  齊新章介紹,在國內(nei) ,為(wei) 了製止傷(shang) 害或者奪回人類屍體(ti) 有可能擊斃傷(shang) 人動物,如果沒有必要一般不會(hui) 處死。而一些歐美國家則因為(wei) 法律體(ti) 係不同,會(hui) 有不同規定。

  對於(yu) 動物園猛獸(shou) 襲擊人類後的處理方式,齊新章說:“對於(yu) 傷(shang) 害過人的動物,國內(nei) 動物園沒有統一規定如何處理,不同園區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對傷(shang) 人動物不再展出、暫時不再展出、正常展出都有可能。”

  “正確看待野生動物、正確對待野生動物的認知需要在全社會(hui) 範圍內(nei) 慢慢形成。從(cong) 單純的喜歡動物到理性的愛護動物,這是一個(ge) 漫長過程。”齊新章說,動物園行業(ye) 職能定位有兩(liang) 個(ge) ,一是綜合保護,二是保護教育。動物園應認清自身定位和職能,在做好野生動物保護的同時,發揮好保護教育作用,引導公眾(zhong) 正確看待和對待野生動物,這樣才能做到既保護了動物,又保障了工作人員和遊客的安全。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