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福建赤溪: “中國扶貧第一村”奏響自強曲

謝開飛 發布時間:2020-10-29 19:37:00來源: 科技日報

  山環水繞,風景如畫,空氣清新。

  近日,有“中國扶貧第一村”之稱的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縣赤溪村,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參加“擺脫貧困與(yu) 政黨(dang) 的責任”國際理論研討會(hui) 線下活動的近30位駐華使節、代表。在赤溪村扶貧展示廳、佘家白茶體(ti) 驗館等地點,他們(men)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紛紛掏出手機“打卡”,為(wei) 赤溪村的嶄新麵貌點讚。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一封來信,時任福鼎縣委辦副主任兼縣委報道組組長的王紹據反映赤溪下山溪自然村貧困狀況,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從(cong) 而拉開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序幕。默默無聞的赤溪村,也因此被稱為(wei) “中國扶貧第一村”。

  30多年前的赤溪村,集“老、少、邊、窮”於(yu) 一體(ti) ,“家家竹木屋、頓頓揭鍋難”一度是村民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如今的赤溪村,不僅(jin) 家家戶戶奔上了小康,還發展起各種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全國知名的旅遊區,入圍“2017年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2016年2月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與(yu) 赤溪村村民視頻連線時高興(xing) 地說:“希望赤溪村再接再厲,在現有取得很好成績的基礎上,自強不息,繼續努力。”

  村裏年輕人多了,財氣、人氣旺起來了

  7年前,作為(wei) 全村首位大學生,杜贏放棄留在城市的機會(hui) ,辦起了村裏首家製茶廠,曾引起村裏很多人的不解。

  赤溪有著優(you) 質的生態環境和優(you) 良的茶葉品種,這位“90後”茶老板不甘村民們(men) 辛苦種出的茶葉賣不出好價(jia) 錢。於(yu) 是,他“六顧茅廬”向專(zhuan) 業(ye) 製茶師討教製茶技術,創建白茶品牌,並進行網絡推廣。如今,廠房擴大到700平方米,年銷售額400多萬(wan) 元。他還通過收購村民茶葉、聘請村民處理茶葉等,帶領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致富。在杜贏的影響下,不少在外的年輕人也回了村。鍾思翔大學畢業(ye) 後,已在城裏工作多年,2018年回村聯合30多戶佘族茶農(nong) 注冊(ce) 了“佘娘子”品牌,2019年創造茶葉產(chan) 值200多萬(wan) 元。

  據赤溪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杜家住介紹,村裏原先外出打工的人多,除了過年,平時難見熱鬧。現在村裏資源活、產(chan) 業(ye) 興(xing) 、機會(hui) 多,三分之二的年輕人選擇回村就業(ye) 、創業(ye) ,財氣、人氣都旺起來了。

  30多年來,“自強不息”成為(wei) 赤溪村發展的關(guan) 鍵詞,杜贏、鍾思翔等年輕人的成長正是一個(ge) 縮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與(yu) 赤溪村幹部群眾(zhong) 視頻連線給我們(men) 巨大的鼓舞。以往是全國人民‘扶’著走,現在,咱赤溪村人想靠自己探索出一條新路子。”杜家住說。

  致富的路子寬了,“明星村”唱好鄉(xiang) 村旅遊“協奏曲”

  將傳(chuan) 統故居杜家堡升級為(wei) 扶貧展示館,集中展示全國各地的扶貧相關(guan) 內(nei) 容,打造福建乃至全國性的扶貧教育基地;挖掘佘族文化,建設獨具閩東(dong) 佘鄉(xiang) 風情的特色街區,成為(wei) 中國鄉(xiang) 村旅遊模範村、中國最美休閑鄉(xiang) 村、國家森林鄉(xiang) 村……

  曾經的“中國扶貧第一村”如今成了“明星村”,吸引著各地遊客紛至遝來,村民們(men) 在自家房子裏開起了土特產(chan) 店、民宿和農(nong) 家樂(le) ,佘族村民鍾麗(li) 眉一家利用閑置的房間開起了民宿。“原先一家5口人,住在大山深處破舊的房子裏,靠種一點水稻為(wei) 生,家庭收不抵支。”她感慨萬(wan) 千,2004年,得益於(yu) 精準扶貧政策,舉(ju) 家搬遷到赤溪中心村來,住上了200多平方米的四層新樓,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9年,黑皮雞樅菌收益達20萬(wan) 元。”赤溪村委會(hui) 主任吳貽國說,得益於(yu) 科技特派員周秦福的指導,他現在也能“上陣”指導村民種植技術。在學習(xi) 一身“本領”的同時,沒忘記自己“領頭雁”的身份。他不僅(jin) 聘請村裏6名相對困難的群眾(zhong) 到種植基地務工,解決(jue) 他們(men) 的就業(ye) 難、收入低問題。同時,在試種成功後,他還積極鼓勵引導村民加入黑皮雞樅菌種植產(chan) 業(ye) ,帶動大家共同富裕。

  2019年,赤溪村遊客達到36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08萬(wan) 元,全村興(xing) 起近20家“農(nong) 家樂(le) ”和民宿,眾(zhong) 多村民還將土地出租或入股農(nong) 業(ye) 合作、旅遊公司。如今,赤溪村農(nong) 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5年的13649元提高到19336元,村集體(ti) 收入也從(cong) 2015年的30萬(wan) 元增加到110萬(wan) 元。村民的口袋鼓了,赤溪村的共同富裕、全麵小康的路子越走越寬了。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