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人們喜歡以讀攻“毒”
疫情期間,在武漢一家方艙醫院裏,一位戴著口罩的年輕人在病床上捧書(shu) 細讀的照片走紅網絡,他被網友稱為(wei) “讀書(shu) 哥”。
火了的不隻是“讀書(shu) 哥”,他讀的那本看上去厚厚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cong) 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也一起刷了一把存在感。
一本好書(shu) ,某種程度上也是天然的“情緒疫苗”。4月23日,是第25個(ge) “世界讀書(shu) 日”。今天,我們(men) 把目光聚焦在疫情期間大家都讀了哪些書(shu) ,獲取了哪些新知?
減少對未知的恐懼 疫病圖書(shu) 受關(guan) 注
家住福州的李大美(化名)女士,是一名文字工作者。關(guan) 注、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時,她意外接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醫學科普。
看到我國首批誌願者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消息後,李大美迫切地想了解更多關(guan) 於(yu) 病毒和疫苗的知識。比如,疫苗最早是如何產(chan) 生的、原理是什麽(me) ,人類在發明和使用疫苗的過程中經曆了什麽(me) 、付出了哪些代價(jia) ……
一番搜索之後,她選擇了閱讀讓-佛朗索瓦·薩呂佐的《疫苗的史詩——從(cong) 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殤》。
“讀完後最大的感受是,病毒往往在悄無聲息間入侵並引發軒然大波,人類與(yu) 之搏鬥的艱難曆程,一再提醒我們(men) ,要敬畏自然、尊重科學。” 李大美對科技日報記者說道。
事實上,不少人和李大美一樣。據當當網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疫病災難類的文學作品,在疫情期間受到了讀者的格外關(guan) 注。其中,加繆的《鼠疫》、加西亞(ya) ·馬爾克斯的《霍亂(luan) 時期的愛情》、理查德·普雷斯頓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占據了當當熱銷電子書(shu) top20的3個(ge) 席位。
北京開卷日前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圖書(shu) 零售市場分析》顯示,今年1—3月,瘟疫、病毒或者流行病學相關(guan) 的圖書(shu) 銷量出現明顯增長。包括許多較為(wei) 專(zhuan) 業(ye) 、之前關(guan) 注度很低的科普類圖書(shu) 。比如《病毒星球》今年2月的銷量達到其上市以來最高,2018年出版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今年2月的銷量比2019年12月上漲了23倍有餘(yu) 。
生活按下“暫停鍵” 助推沉浸式閱讀
不期而至的疫情,一度給人們(men) 的正常生活按下了“暫停鍵”。在留白的這段時間裏,不少人選擇了向書(shu) 籍尋求慰藉。北京某高校博士後王雲(yun) (化名)也是其中之一。
在她看來,對於(yu) 沒有處在疫情風暴中心的人們(men) 來說,宅家期間從(cong) 日常相對忙碌的狀態中抽離,可以有更多時間和空間思考。但這期間各種各樣的信息,也讓處在這個(ge) 狀態中的人感到焦慮和封閉。
“閱讀是很好地緩解焦慮、進行價(jia) 值追問的方式。疫情期間,在文學類的書(shu) 籍裏,我重讀了茨威格的書(shu) ,因為(wei) 愛情主題的書(shu) 籍永遠是春天裏能慰藉人心,並給人帶來希望的讀物。”王雲(yun) 說。
疫情期間,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平勁鬆將主要的閱讀精力放在了與(yu)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聯的專(zhuan) 著、學位論文和白皮書(shu) 報告上。此外,他還抽空閱讀了法國曆史學家托克維爾的著作《舊製度與(yu) 大革命》等。
閱讀興(xing) 趣廣泛的平勁鬆,收藏了不少人文社科類的書(shu) 籍,包括西方現代哲學類書(shu) 籍和英文暢銷小說等。在他看來,相對長的假期,是進行深度閱讀的好時機。
京東(dong) 大數據研究院日前發布的讀書(shu) 報告也指出,生活慢下來,人們(men) 有更多的時間選擇真正感興(xing) 趣的書(shu) 籍,進行沉浸式閱讀,同時,也會(hui) 更多地關(guan) 注個(ge) 人的精神素養(yang) 。
兒(er) 童閱讀成熱點 教輔“剛需”明顯
不僅(jin) 自己愛看書(shu) ,對孩子教育很上心的李大美,在疫情期間也給8歲的女兒(er) 買(mai) 了不少書(shu) ,包括《漢聲中國童話全冊(ce) 》《中國傳(chuan) 統節日故事》等,希望女兒(er) 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考慮到女兒(er) 比較喜歡畫畫,李大美特意向孩子推薦了自己以前很愛看的高木直子的全套漫畫,比如《一個(ge) 人上東(dong) 京》《一個(ge) 人的美食之旅》《我和狗狗的16年》等等。
“白天她在上網課,我也有工作。晚上臨(lin) 睡之前,我會(hui) 和她一起看這些漫畫書(shu) 。我們(men) 可以一邊看一邊交流,和自己讀書(shu) 相比,她更喜歡和我一起看書(shu) 。”李大美說。
在她看來,雖然受疫情影響,孩子們(men) 不能上學,大人的工作生活節奏也被打亂(luan) ,但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來看,這也是享受家庭時光的好機會(hui) ,而親(qin) 子閱讀則是其中最好的一種方式。
事實上,兒(er) 童閱讀、親(qin) 子閱讀、親(qin) 子教育,也是疫情期間宅家讀書(shu) 的一大熱門主題。當當網工作人員介紹,中小學閱讀、繪本/圖畫書(shu) 、中國兒(er) 童文學、科普/百科是兒(er) 童閱讀、親(qin) 子閱讀的主要品類。家長們(men) 通過閱讀親(qin) 子養(yang) 育類圖書(shu) 來提升對孩子的養(yang) 育質量。
疫情期間,一直待在湖北宜昌老家的汪女士最大的開支就是買(mai) 書(shu) 。除了工作用書(shu) 外,她給兩(liang) 個(ge) 孩子也買(mai) 了一些教輔資料和兒(er) 童繪本。“老大讀小學三年級,在家上網課,老師布置作業(ye) 很少,看似很輕鬆,但是家長還是有壓力的,我買(mai) 了一些語文、數學練習(xi) 冊(ce) ,幫助孩子鞏固學習(xi) 效果。” 汪女士說。
京東(dong) 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數據也佐證了疫情期間教輔、童書(shu) 的受歡迎程度。據介紹,從(cong) 總體(ti) 上看,今年1—3月,京東(dong) 圖書(shu) 成交額和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增長。從(cong) 品類上看,增長最快的主要有教輔、童書(shu) 及科普類,以及金融投資、曆史、家居、傳(chuan) 記等,科工類實用書(shu) 籍增長不明顯。
圖書(shu) 消費結構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出人們(men) 閱讀需求的變化。來自京東(dong) 大數據的分析認為(wei) ,在學校、幼兒(er) 園沒有開學的情況下,孩子們(men) 需要居家學習(xi) ,使得教輔和童書(shu) 類書(shu) 籍一度成為(wei) “剛需”。而實用書(shu) 銷售占比下降,可能與(yu) 疫情期間尚未完全複工有關(guan) 。
隨著疫情的逐步向好,人們(men) 的生活逐漸恢複常態,與(yu) 之相應的閱讀結構也日趨正常化。據介紹,3月以來,京東(dong) 圖書(shu) 的教輔和童書(shu) 類的銷量漲幅有所回落,圖書(shu) 消費結構逐漸向前兩(liang) 年的水平恢複,個(ge) 別品類的占比還出現激增現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