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企業到大項目 河南“數”起“雲”湧
如果把整個(ge) 技術想象成一個(ge) 人,AI是大腦,物聯網是神經末端,雲(yun) 是身體(ti) 的軀幹、肌肉和血管,大數據就是血液與(yu) 氧氣。突如其來的疫情,既是一堂生動的大數據全民科普課,更按下了用數字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快捷鍵”。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中,許多中小型民營企業(ye) 受到不同程度的衝(chong) 擊。但實現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企業(ye) 受到的衝(chong) 擊就相對較小,甚至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不少中小企業(ye) 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賦能實現複工複產(chan) ,化危為(wei) 機。事實證明,勇於(yu) 擁抱科技變革的企業(ye) ,更具有抗風險能力。
“智慧大腦”的“機智”
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視頻與(yu) 圖像識別、智能語音交互……人工智能正融入日常生活,帶動技術升級、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促進社會(hui) 進步。近日,在鄭州楊金科教園區金惠科技展覽廳,上演了一場“智慧大腦”秀。
一套集成了光源、相機、鏡頭、機械臂的“神器”正在有條不紊地抓取待檢測的物品,展現出過人的“機智”。“檢測精度達到0.09平方毫米,準確度大於(yu) 99.99%,可以識別肉眼看不見的裂紋、沙眼、劃傷(shang) ……”金惠科技資本運營中心總經理趙經緯介紹,這套係統是金惠自主研發的“基於(yu) 機器視覺的工業(ye) 製品表麵缺陷智能檢測係統平台”,乍看好像隻是個(ge) 機器人。而背後卻有一個(ge) 強大的“學習(xi) 型大腦”,包括操作係統和高性能服務器、硬件處理平台及基於(yu) 深度學習(xi) 、圖像處理的工業(ye) 製品表麵缺陷檢測技術,來引導機器人完成抓取、分揀、掃描等操作。目前,這套係統已在中原內(nei) 配氣缸套生產(chan) 線上成熟運用,大幅度提高了氣缸套檢測效率、準確度。該係統在格力電器鄭州分公司法蘭(lan) 檢測線上應用後,將原來0.3%的漏檢率降為(wei) 0.0003%,質量事故發生率也降為(wei) 人工檢測的千分之一。
“我們(men) 在國內(nei) 最早從(cong) 事圖像智能識別技術,剛開始應用在網絡內(nei) 容安全監測領域,主要是自動鑒別、攔截含有不良信息的圖片。目前承擔的中國移動不良信息審核業(ye) 務,一天能攔截8000萬(wan) 張問題圖片。”趙經緯介紹。
數字化轉型最終目的是價(jia) 值創造
前不久,河南省副省長霍金花在鄭州高新區對鄭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和豬八戒網一站式創新服務平台等高新技術企業(ye) 調研,勉勵相關(guan) 單位和科研人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抓好複工複產(chan) ,用“智慧大腦”為(wei) 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製造業(ye) 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之一。河南省製造業(ye) 龍頭企業(ye) 已開始在人工智能上布局。在洛陽,中國一拖已發布國內(nei) 首台無人駕駛拖拉機並下地試驗,融合了北鬥導航係統、智能汽車、車聯網和無人戰術平台等先進技術,耕作誤差控製在2.5厘米以內(nei) 。在鄭州,宇通客車研發的無人駕駛智能公交車已在鄭東(dong) 新區智慧島運行多日,運用L4級自動駕駛技術,構建了一整套5G智能公交係統解決(jue) 方案,實現了“車—路—網—雲(yun) —法”一體(ti) 化協作。
“人工智能正成為(wei) 引領產(chan) 業(ye) 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我們(men) 將加快發展新一代智能製造,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關(guan) 鍵製造裝備領域融合應用,推動智能機器人、智能傳(chuan) 感與(yu) 控製、智能檢測等應用,建設一批智能生產(chan) 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河南省工信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該省已出台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方案,河南製造業(ye) 將以“智能製造”為(wei) 引領,深入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賦能專(zhuan) 項行動方案》提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賦能中小企業(ye) ,助力中小企業(ye) 疫情防控、複工複產(chan) 和可持續發展。
但我們(men) 應該看到,目前很多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還麵臨(lin) 一些瓶頸,主要就是“價(jia) 值創造不足”。專(zhuan) 家提醒,每個(ge) 行業(ye) 、每個(ge) 企業(ye) 都在做數字化轉型,但千萬(wan) 不能忘記,最終目標是為(wei) 了創造效益,而不是單純為(wei) 了追求技術。對於(yu) 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難處還在於(yu) ,現階段不得不接受互聯網巨頭提供的數字化轉型工具,但等到其自身做大後,可能會(hui) 遇到壁壘。企業(ye) 大數據應用專(zhuan) 家趙興(xing) 峰提出:一方麵向內(nei) 提升,打破企業(ye) 內(nei) 部信息壁壘和流程壁壘,為(wei) 內(nei) 部賦能;另一方麵向外延伸,推動供應鏈和生態合作夥(huo) 伴共享信息、資源和創造力,為(wei) 整個(ge) 產(chan) 業(ye) 賦能。
大數據是硬核支撐
此間專(zhuan) 家指出,“如果把整個(ge) 技術想象成一個(ge) 人,AI是大腦,物聯網是神經末端,雲(yun) 是身體(ti) 的軀幹、肌肉和血管,大數據就是血液與(yu) 氧氣”。突如其來的疫情,既是一堂生動的大數據全民科普課,更按下了用數字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快捷鍵”。
3月31日,河南省大數據中心揭牌。河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強在揭牌儀(yi) 式上提出,要把它建成全省數據歸集匯聚的總倉(cang) 庫、數據共享交換的總通道、數據治理清洗的總平台、數據規範標準的總策劃和數據安全開放的總閘門。這意味著,對河南而言,以大數據中心揭牌為(wei) 節點,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抓住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賦予的機遇,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事實上,近年來,河南全麵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推動5G商用,加快發展“互聯網+”產(chan) 業(ye) ,用“大數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借“數”調結構、促轉型,數字經濟規模突破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互聯網+政務服務”對接好人民的美好生活新期盼,“數”起“雲(yun) ”湧不斷放管服改革紅利;大數據與(yu) 服務民生深度融合,心中有“數”提升群眾(zhong) 幸福感……對“數據富礦”的持續挖掘,讓河南數字經濟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強大“能量棒”。
在消費、醫療、公共交通等多個(ge) 場景應用的“健康碼”,通過企業(ye) 電力大數據監測複工率和達產(chan) 率,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測分析河南省2萬(wan) 多輛貨車運輸時長裏程,在全國率先編製發布“物流複工指數”……河南省疫情防控措施精準,生活服務業(ye) 正常經營,複工複產(chan) 不斷提速,大數據都是“硬核支撐”。疫情之下,勞動密集、自動化程度低的傳(chuan) 統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困難重重;完成智能化、數字化改造的企業(ye) ,依靠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則“滿血”複工,智能物流、無接觸經濟等新業(ye) 態、新模式更是逆市上揚。
隨著境外疫情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yan) 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新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以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數字技術已成為(wei) 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重要力量。
專(zhuan) 家表示,河南目前正處在“數據智能化”和“治理現代化”的交融交匯窗口,隨著5G商用加速,數字經濟成為(wei) 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泛的經濟活動。跟上時代步伐,既需要企業(ye) 在疫情倒逼下加快數字化轉型,更需要政府用數字技術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讓政務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推動治理能力和治理體(ti) 係現代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