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堅持黨的全麵領導是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則

薑衛平 發布時間:2020-11-09 14:02:00來源: 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

  作者:薑衛平(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把“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作為(wei)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提出“必須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和準確把握,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

  1.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

  領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執政黨(dang) 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也是一門大學問。1949年3月召開的黨(dang) 的七屆二中全會(hui) ,規定了黨(dang) 在全國勝利後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麵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國由農(nong) 業(ye) 國轉變為(wei) 工業(ye) 國、由新民主主義(yi) 社會(hui) 轉變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發展方向。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和政府借鑒蘇聯經驗,立足自身實際,探索采取編製中長期計劃的方式,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1951年,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開始試編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ge) 五年計劃(1953—1957年),1952年中央決(jue) 定設立國家計劃委員會(hui) 負責製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1955年全國人大審議並通過了第一個(ge) 五年計劃。

  我們(men) 黨(dang) 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五年規劃(計劃)在名稱上的變化,反映了我國不同曆史時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體(ti) 現了發展觀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五年規劃(計劃)的名稱先後發生了兩(liang) 次重要變化。一是1981年開始的“六五”,由“國民經濟五年計劃”變為(wei) “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五年計劃”,社會(hui) 發展首次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二是2006年開始的“十一五”,將“計劃”改為(wei) “規劃”,反映了我們(men) 黨(dang) 主動適應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內(nei) 在要求,推進國民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逐步從(cong) “計劃指令性”向“戰略指導性”轉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從(cong) 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製實施了13個(ge) 五年規劃(計劃),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編製實施8個(ge) ,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奇跡。”實踐證明,隻有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如此宏大的戰略擘畫才能夠一以貫之,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與(yu) 此同時,在五年規劃建議起草過程中,我們(men) 黨(dang) 將群眾(zhong) 路線貫穿始終,開門問策、問計於(yu) 民、集思廣益,形成了民主決(jue) 策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zhong) 和社會(hui) 各界建言獻策,把社會(hui) 期盼、群眾(zhong) 智慧、專(zhuan) 家意見充分吸收進來;加強頂層設計,嚴(yan) 格製定程序,將民主與(yu) 集中有機結合,通過反複交流、比較、協商,不斷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堅持以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製定規劃,明確前進方向,凝聚社會(hui) 共識,既體(ti) 現國家目標,又具有延續性,實現長期、中期、短期目標的有效銜接、統籌協調、接續發展,增強戰略一致性。

  2.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是應對發展環境深刻複雜變化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領導核心,黨(dang) 的領導是做好黨(dang) 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

  當前,我國發展內(nei) 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對於(yu) 實現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構成挑戰。一方麵,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主要表現為(wei) ,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全球產(chan) 業(ye) 格局和金融穩定受到衝(chong) 擊,世界經濟運行風險顯著上升;逆全球化思潮興(xing) 起,保護主義(yi) 、單邊主義(yi) 持續蔓延,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西方敵對勢力在戰略上圍堵、在規則上鉗製、在發展上遲滯、在形象上醜(chou) 化中國的圖謀一直沒有改變。另一方麵,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製度優(you) 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feng) 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hui) 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但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guan) 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nong) 業(ye) 基礎還不穩固,城鄉(xiang) 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hui) 治理還有弱項,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結構性、體(ti) 製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在形勢環境變化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重、矛盾風險挑戰多的大背景下,繼續抓住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個(ge) 指引方向的指南針、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會(hui) 穩定的壓艙石。為(wei) 此,全會(hui) 把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作為(wei)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並明確強調“全黨(dang) 要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鬥爭(zheng) 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yu) 在危機中育先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是充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應對發展環境深刻複雜變化中形成統一意誌、匯聚磅礴力量的根本保證。

  3.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

  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不斷提高黨(dang) 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高黨(dang) 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正確航向。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明確要求:“堅持和完善黨(dang) 領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從(cong) 根本上講取決(jue) 於(yu) 黨(dang) 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十四五”時期,各級黨(dang) 委應繼續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發展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強黨(dang) 委領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的製度化建設,完善黨(dang) 委研究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製,推動黨(dang) 領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各級黨(dang) 委加強對本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的領導,強化組織協調能力,把握客觀規律,結合地方實際,確保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落實到位。堅持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嚴(yan) 明黨(dang) 的紀律和規矩,落實黨(dang) 風廉政建設主體(ti) 責任和監督責任,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製,強化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製度是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ti) 現。“十四五”時期要更加注重製度和治理體(ti) 係建設。必須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加快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麵國家基本公共服務製度體(ti) 係,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nei) 部矛盾有效機製,確保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社會(hui) 安定有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本質上是要求各級黨(dang) 組織和領導幹部提高解決(jue) 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麵臨(lin) 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勇於(yu) 直麵問題,不斷解決(jue) 問題、破解難題。要毫不動搖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把握政治因素,透過現象看本質,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注重對國內(nei) 外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注重發揮智庫和專(zhuan) 業(ye) 研究機構作用,提高科學決(jue) 策能力,確保製定的重大戰略、出台的重要政策符合客觀規律。各級領導幹部應增強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社會(hui) 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的能力,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努力成為(wei) 領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行家裏手,牢記初心使命、勇於(yu) 擔當作為(wei) 、善於(yu) 攻堅克難,為(wei)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不懈奮鬥。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9日 06版)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