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發布時間:2020-12-01 17:26: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ju) 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生態環境部固體(ti) 廢物與(yu) 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hui) ,介紹固體(ti) 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hui) ,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guan) 心的問題。

  積極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做好秋冬季群眾(zhong) 清潔取暖保障工作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men) ,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ti) 廢物進口管理製度改革,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jue) 策部署,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標誌性舉(ju) 措。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hui) ,我們(men) 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固體(ti) 廢物與(yu) 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介紹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及固體(ti) 廢物環境管理情況,並回答大家關(guan) 心的問題。

  今天的發布會(hui) ,采用視頻連線方式舉(ju) 行。

  下麵,我先介紹幾項我部重點工作。

  一、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

  進入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汙染物排放增加、區域傳(chuan) 輸等綜合性因素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各地密切配合,開展聯防聯控,按照預測預報結果啟動預警,采取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汙染排放,區域實際汙染程度較預測普遍減輕一個(ge) 等級,達到重度的汙染過程較去年次數大幅減少,程度減輕。

  從(cong) 汙染過程的次數看,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截至11月26日,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共發生6次區域性汙染過程,比2019年同期增加1次,屬於(yu) 正常波動範圍。但今年6次汙染過程中,隻有2次是重汙染過程(有城市出現重汙染),其餘(yu) 4次為(wei) 輕至中度汙染。2019年同期出現的5次汙染過程中,有4次是重汙染過程,1次為(wei) 輕至中度汙染。今年的重汙染過程次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0%。從(cong) 汙染程度看,去年5次汙染過程PM2.5日均值的峰值濃度平均值為(wei) 182微克/立方米,今年6次汙染過程峰值濃度平均值為(wei) 167微克/立方米,今年比去年下降8.2%。

  10月1日-11月26日,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共出現輕度及以上汙染的天數為(wei) 445天,比2019年同期減少94天,減少17.4%;比2015年同期減少231天,減少34.2%。優(you) 良天數增加了94天,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72.1%,比2019年同期升高了5.9個(ge) 百分點;比2015年同期升高了14.8個(ge) 百分點。

  今年秋冬季,隨著複工複產(chan) 不斷推進,相應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也達到年度峰值。為(wei) 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重汙染過程,11月中旬,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區域預警提示信息。各相關(guan) 省市積極開展聯防聯控,共有52個(ge) 城市啟動預警,其中49個(ge) 城市啟動橙色預警,3個(ge) 城市啟動黃色預警。各預警城市按照最新修訂的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根據各企業(ye) 績效分級水平,采取差異化減排措施,做到“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和措施精準”,實現精準、科學、依法治汙,努力改善區域空氣質量。

  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生態環境部派駐各城市的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組對各地重汙染應對措施落實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幫扶。據初步統計,11月中旬預警期間,監督幫扶工作組共檢查減排清單內(nei) 企業(ye) 2407家,發現有167家企業(ye) 未落實應急減排要求,474家企業(ye) 未製定或修訂“一廠一策”應急減排預案,38家企業(ye) 預案不符合《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ye) 應急減排措施技術指南》要求。其中,山西呂梁和河南開封兩(liang) 個(ge) 城市問題比較突出,未落實減排措施的企業(ye) 占比分別為(wei) 32.5%和20.5%。

  為(wei) 做好秋冬季群眾(zhong) 清潔取暖保障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監督幫扶工作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改造及燃氣保供情況,開展專(zhuan) 項排查。同時充分利用“12369”環保舉(ju) 報平台等渠道,對反映農(nong) 村供暖保障方麵的問題,第一時間派工作組現場核實情況,駐點督促、協調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妥善處置,確保群眾(zhong) 溫暖過冬。

  從(cong) 過去5年來看,12月汙染通常比10月、11月要重,不排除再次出現重汙染過程的可能性。生態環境部將會(hui) 同中國氣象局及相關(guan) 省市加強形勢研判,全力做到精準預測預報,並采取有力措施開展應對。

  二、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進一步規範環評分類管理,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支持服務中小微企業(ye)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名錄》修訂盡可能與(yu) 《國民經濟行業(ye) 分類》相對應,遵循了三個(ge) 原則:一是聚焦重點,對環境影響大的行業(ye) 嚴(yan) 格把關(guan) ;二是宜簡則簡,對環境影響因子單一、環境治理措施成熟、環境風險可控的項目做適當簡化調整;三是製度銜接,對可以通過排汙許可登記監管的,名錄中不再要求填報環評登記表。

  調整後,預計需報批的報告書(shu) 、報告表數量可再減少10%以上,更加聚焦環評管理的重點;登記表數量可減少40%以上,涵蓋了我部“環評審批正麵清單”改革中豁免一批的舉(ju) 措,做到了前後政策無縫銜接,推動了試點舉(ju) 措常態化、製度化。

  新的《名錄》將於(yu)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態環境部門將同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yan) 厲打擊環評違法行為(wei) ,不斷增強環評製度的效力和活力。

  三、印發第二批《優(you) 先控製化學品名錄》

  近期,我部會(hui) 同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衛生健康委印發了第二批《優(you) 先控製化學品名錄》。

  《名錄》收錄了18種/類化學品,包含:苯和鄰甲苯胺等確定的人類致癌物、全氟辛酸(PFOA)和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鉈及鉈化合物等重金屬類物質等。

  對列入《優(you) 先控製化學品名錄》的化學品,應當針對其產(chan) 生環境與(yu) 健康風險的主要環節,依據相關(guan) 政策法規,結合經濟技術可行性,采取環境風險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化學品的生產(chan) 、使用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

  下一步,我們(men) 將進一步推動落實相關(guan) 管控措施,並持續評估化學物質在生態環境中的風險水平,動態更新《優(you) 先控製化學品名錄》。

  四、全國碳市場有關(guan) 製度文件公開征求意見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建設全國碳市場的決(jue) 策部署,我部組織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於(yu) 11月2日起征求有關(guan) 單位意見並公開征求社會(hui) 意見。

  近期,我們(men) 陸續收到各方麵反饋的意見和建議。總體(ti) 上看,社會(hui) 各界均積極支持全國碳市場建設,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下一步,我部將對有關(guan) 意見逐條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上述兩(liang) 個(ge) 管理辦法並盡快發布。後續我們(men) 還將就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等其他配套製度文件陸續麵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推進全國碳市場製度體(ti) 係建設。

  劉友賓:下麵,請邱啟文司長介紹情況。

  “十四五”時期,我國固體(ti) 廢物和化學品環境管理麵臨(lin) 形勢依然嚴(yan) 峻

  邱啟文:各位媒體(ti) 朋友,大家上午好!

  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guan) 心和支持!固體(ti) 廢物與(yu) 化學品環境管理是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nei) 容,是改善環境質量、防控環境風險、維護生態安全、保障人體(ti) 健康的重要舉(ju) 措,是實現美麗(li) 中國建設目標的重要方麵。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對固體(ti) 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汙染防治,新汙染物治理等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固體(ti) 廢物與(yu) 化學品環境管理領域先後作出多次重要指示批示,涉及禁止洋垃圾進口、“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白色汙染”綜合治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利用處置、尾礦庫汙染治理等多個(ge) 方麵。

  我部認真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積極推動修訂出台《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堅決(jue)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ti) 廢物進口管理製度改革,紮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加快補齊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收集處理短板,組織開展有毒有害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著力提升環境監管能力和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在固體(ti) 廢物和化學品環境管理各方麵均取得了積極進展。

  當前,我國固體(ti) 廢物和化學品環境管理工作基礎相對薄弱,“十四五”時期麵臨(lin) 的形勢依然嚴(yan) 峻,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我們(men) 充分認識到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但是我們(men) 有決(jue) 心、有信心,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hui) 各界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持續推動固體(ti) 廢物和化學品環境管理工作取得新進展,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提供有力保障。

  下麵,我很高興(xing) 接受大家的提問。

  劉友賓:下麵,請大家提問。

  2020年底前實現固體(ti) 廢物零進口目標,勝利在望

  封麵新聞:謝謝主持人。今年是洋垃圾禁令收官之年,2020年固體(ti) 廢物零進口,目前進展情況如何,是否能夠實現?我國會(hui) 采取什麽(me) 措施進行監管?

  邱啟文:禁止洋垃圾入境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jue) 策部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禁止洋垃圾進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舉(ju) 措,要堅定不移地從(cong) 嚴(yan) 把握。

  自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ti) 廢物進口管理製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來,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海關(guan) 總署等14個(ge) 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推進改革作為(wei) 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鍥而不舍、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落地見效,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改革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底前實現固體(ti) 廢物零進口目標,勝利在望。

  一是固體(ti) 廢物進口量逐年大幅減少。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全國固體(ti) 廢物進口量分別為(wei) 4227萬(wan) 噸、2263萬(wan) 噸和1348萬(wan) 噸,與(yu) 改革前2016年的4655萬(wan) 噸相比,分別減少9.2%、51.4%和71%。截至2020年11月15日,全國固體(ti) 廢物進口總量為(wei) 718萬(wan) 噸,同比減少41%。

  二是各項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改革實施方案》細化的50項重點任務,均已按計劃完成或持續推進。新修訂的《固廢法》9月1日起實施,明確規定“國家逐步實現固體(ti) 廢物零進口”。今年按計劃已辦理13批固體(ti) 廢物進口許可證,全年審批工作已結束。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ti) 廢物。

  固體(ti) 廢物全麵禁止進口後,我部將立足部門職責繼續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貫徹落實好新修訂的《固廢法》,完善相關(guan) 配套法規製度,做好全麵禁止進口固體(ti) 廢物相關(guan) 製度的立、廢、改工作。

  二是積極配合海關(guan) 總署充分發揮全國打擊走私綜合治理部際聯席會(hui) 議機製作用,持續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行動,依法從(cong) 嚴(yan) 處罰進口固體(ti) 廢物等違法行為(wei) ,有效切斷洋垃圾走私供需利益鏈。

  三是繼續加大對固體(ti) 廢物集散地、“散亂(luan) 汙”企業(ye) 的清理整頓力度,加強固體(ti) 廢物循環利用行業(ye) 監管,依法查處固體(ti) 廢物加工利用行業(ye) 環境違法行為(wei) 。

  謝謝。

  以“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為(wei) 引領,全力推動固體(ti) 廢物綜合管理改革

  央視新聞頻道:2021年中國將全麵禁止固體(ti) 廢物進口,之前有進口為(wei) 主營業(ye) 務的公司將聚焦國內(nei) 市場,目前我國國內(nei) 的廢品回收行業(ye) 仍然較為(wei) 原始,行業(ye) 標準不高。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如何引導企業(ye) 加速布局國內(nei) 廢品回收的渠道,倒逼國內(nei) 再生資源行業(ye) 從(cong) “小散亂(luan) ”轉為(wei) 高質量發展?

  邱啟文:正如您所言,國內(nei) 再生資源回收體(ti) 係仍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ti) 係。

  禁止洋垃圾進口改革以來,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圍繞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麵提升國內(nei) 固體(ti) 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nei) 資源缺口,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規範固體(ti) 廢物回收利用體(ti) 係建設。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推進地級以上城市全麵啟動垃圾分類工作;46個(ge) 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達到81.2%。國家郵政局大力推進減少包裝材料使用,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87.2%。生態環境部在北京等20餘(yu) 個(ge) 省份,開展鉛蓄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製度試點工作。

  二是推動國內(nei) 固體(ti) 廢物加工利用產(chan) 業(ye) 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指導意見,布局49個(ge) “城市礦產(chan) ”示範基地建設,支持129個(ge) 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指導推進60個(ge) 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生態環境部牽頭指導“11+5”個(ge) 城市和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大力推進固體(ti) 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三是著力提升固體(ti) 廢物利用處理設施能力建設。生態環境部印發通知,督促市、縣兩(liang) 級人民政府加快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方案,促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強化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建設,推動補足處置能力缺口。

  下一步,我們(men) 將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推動改革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度融合,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麵工作:

  一是在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引下,配合相關(guan) 部門進一步完善國內(nei) 回收體(ti) 係、強化固體(ti) 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二是持續加強固體(ti) 廢物集散地整治,依法嚴(yan) 格查處固體(ti) 廢物加工利用行業(ye) 環境違法行為(wei) ,倒逼“散亂(luan) 汙”企業(ye) 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國內(nei) 再生資源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三是以“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為(wei) 引領,全力推動固體(ti) 廢物綜合管理改革,探索推動國內(nei) 再生資源行業(ye) 向規模化高質量發展的可複製、可推廣模式。

  謝謝。

  持續推進固體(ti) 廢物和危險廢物鑒別相關(guan) 規範的製修訂

  北京青年報:固體(ti) 廢物屬性的鑒別一直是一項難度比較大的工作,我國目前在固體(ti) 廢物屬性鑒別方麵,尤其是危險廢物屬性鑒別方麵取得什麽(me) 進展,還有什麽(me) 計劃?

  邱啟文:固體(ti) 廢物屬性鑒別是固體(ti) 廢物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環境執法與(yu) 監管的難題。近年來,我部在固體(ti) 廢物鑒別管理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進一步明確固體(ti) 廢物的法律定義(yi) ,新修訂的《固廢法》對固體(ti) 廢物定義(yi) 進行了完善,明確“經無害化加工處理,並且符合強製性國家產(chan) 品質量標準,不會(hui) 危害公眾(zhong) 健康和生態安全,或者根據固體(ti) 廢物鑒別標準的程序認定為(wei) 不屬於(yu) 固體(ti) 廢物的除外”,也就是不屬於(yu) 固體(ti) 廢物的範疇。

  二是完善固體(ti) 廢物和危險廢物的鑒別標準。2017年製訂《固體(ti) 廢物鑒別標準通則》,2019年修訂《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通則》和《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範》,進一步規範了固體(ti) 廢物和危險廢物的鑒別程序和方法。

  三是動態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剛剛發布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提升了列入《名錄》的危險廢物的精準性和科學性。

  四是規範進口貨物的固體(ti) 廢物屬性鑒別。2017年12月,我部會(hui) 同海關(guan) 總署推薦確定了20家鑒別機構;2018年12月,聯合印發《通知》,規範進口貨物的固體(ti) 廢物屬性鑒別程序。

  下一步,我部將持續推進固體(ti) 廢物和危險廢物鑒別相關(guan) 標準規範的製修訂工作,動態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研究製定危險廢物鑒別管理要求,規範鑒別單位管理。

  截至2019年底,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1.1億(yi) 噸/年

  大眾(zhong) 網:伴隨固體(ti) 廢物相關(guan) 法律的不斷健全,處置能力不足的短板目前凸顯。請問生態環境部在提升固體(ti) 廢物處置能力方麵,目前做了什麽(me) 工作,還有什麽(me) 規劃?

  邱啟文:這個(ge) 問題非常重要,黨(dang) 的十八大尤其是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把加強固體(ti) 廢物處理處置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固體(ti) 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有了較大提升。

  近年來,我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在推動提升固體(ti) 廢物處置能力方麵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法律保障。在新修訂的《固廢法》中,針對加強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等,增設了多項條款。

  二是不斷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2019年,我部印發《關(guan) 於(yu) 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環境風險防範能力的指導意見》,推動地方持續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環境風險防範能力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1.1億(yi) 噸/年;其中,利用能力和處置能力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1倍和1.6倍。

  三是加快補齊醫療廢物處置短板。聯合有關(guan) 部門印發《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強化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推動醫療廢物收集、運輸和集中處置設施建設。

  四是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大力推動試點地區全麵提升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ye) 固體(ti) 廢物、農(nong) 業(ye) 廢棄物和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

  固體(ti) 廢物種類繁多,涉及多個(ge) 領域和部門。下一步,我部將認真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落實新《固廢法》,持續推動固體(ti) 廢物處置能力建設。

  一是督促落實地方政府設施建設主體(ti) 責任,著力提升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能力。

  二是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模式和創新做法,從(cong) 城市全域角度提升固體(ti) 廢物處置能力和水平。

  三是積極配合有關(guan) 部門推進垃圾分類、工業(ye) 固廢綜合利用和農(nong) 業(ye) 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工作,持續提升固體(ti) 廢物處理能力和水平。

  “無廢城市”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模式

  澎湃新聞:2018年國辦印發的有關(guan) 通知中“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中指出,到2020年試點城市要在固體(ti) 廢物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取得明顯進展,這項工作目前進展如何?有什麽(me) 經驗可以分享,下一步會(hui) 不會(hui) 進行新一輪擴圍?

  邱啟文: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是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的具體(ti) 行動,是城市整體(ti) 層麵深化固體(ti) 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建設美麗(li) 中國的重要舉(ju) 措。自2018年12月印發方案開展試點以來,生態環境部與(yu) 18個(ge) 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認真指導“11+5”個(ge) 試點城市及地區紮實推進試點工作。試點城市及地區成立了以黨(dang) 委、政府主要負責同誌為(wei) 組長的領導小組,編製了高水準的實施方案,共安排900餘(yu) 項任務,500餘(yu) 項工程項目,涉及金額投入1200餘(yu) 億(yi) 元。

  目前,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初步凝練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模式。

  一是在強化頂層設計引領,發揮政府宏觀指導作用方麵,威海市將“無廢城市”理念融入精致城市建設一體(ti) 化推進;深圳市、徐州市開展地方立法,製定責任清單,厘清部門職責,齊抓共管。

  二是在實施工業(ye) 綠色生產(chan) ,推動大宗工業(ye) 固體(ti) 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方麵,深圳市、北京經開區的綠色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銅陵市、盤錦市“無廢礦山”“無廢油田”模式,徐州市、包頭市的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等,都很有特色。

  三是在推行農(nong) 業(ye) 綠色生產(chan) ,促進主要農(nong) 業(ye) 廢棄物全量利用方麵,許昌市打造的“畜禽糞汙-有機肥-農(nong) 田”生態循環鏈條,光澤縣“無廢聖農(nong) ”,威海市海洋生態立體(ti) 養(yang) 殖,西寧市“生態牧場”等模式,都很有亮點。

  四是在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方麵,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垃圾分類,重慶市“無廢細胞”創建,雄安新區“無廢城市”教材編製,瑞金市“紅色旅遊”,三亞(ya) 市“無廢窗口”建設等,都各具特點。

  五是在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強化危險廢物全麵安全管控方麵,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微企業(ye) 危險廢物“管家”,紹興(xing) 市“保險+信用+監管”三方聯動模式,有效提升了風險防控能力。

  六是在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培育產(chan) 業(ye) 發展新模式方麵,全國一大批環保領軍(jun) 企業(ye) 積極參與(yu) 試點建設,試點城市積極拓寬資金渠道,加大工程建設力度,培育固體(ti) 廢物領域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

  目前,試點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難: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部分試點任務和項目進展滯後;二是政策創新協同性不夠,仍然存在協調難、落地難問題;三是“無廢文化”氛圍尚未充分形成。

  “十四五”期間,我們(men) 將在認真總結“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基礎上,積極探索次第推開的路徑,加大支持幫扶力度,鼓勵製度創新,加強宣傳(chuan) 教育,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謝謝。

  截至10月底,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麵清單企業(ye) 合計84179家

  第一財經日報:我想問一個(ge) 有關(guan) 生態環境監管正麵清單的問題,我們(men) 知道,列入環境監管正麵清單的都是環境績效表現好的企業(ye) ,可以少檢查、少打擾。最近有環保組織發現,河北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河北省生態環境監管正麵清單(2020)》中納入正麵清單企業(ye) 裏,有20家企業(ye) 2020年以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被生態環境部門處罰。請問生態環境部有何評論?下一步將如何指導地方加強正麵清單管理?

  劉友賓:我們(men) 關(guan) 注到近期有媒體(ti) 反映河北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河北省生態環境監管正麵清單(2020)》公示名單中,有部分企業(ye) 2020年以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被生態環境部門處罰的情況。目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已經進行了核實處理,並向社會(hui) 公開了有關(guan) 情況。

  為(wei)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生態環保工作,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guan) 於(yu)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建立實施監督執法正麵清單,通過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進一步優(you) 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

  截至10月底,清單內(nei) 企業(ye) 合計84179家,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通過在線監控、視頻監控、用能監控、無人機巡查、大數據分析等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24.9萬(wan) 餘(yu) 次,發現各類環境問題7338個(ge) ,立案處罰724件,各地規範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依法減免行政處罰939次。

  各地普遍反映,通過半年多的貫徹實施,正麵清單既提升了執法監督的精細化水平,有效防範了執法中的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提高了執法效能,又切實減輕了企業(ye) 負擔,充分展現了生態環境部門對實體(ti) 經濟發展的關(guan) 注和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實施正麵清單,對符合要求的企業(ye) 免於(yu) 或減少現場執法檢查,不等同於(yu) “不管不問”“降低要求”,而是通過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和非現場執法方式,科學合理配置執法資源,實現對守法企業(ye) 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ye) 利劍高懸。能夠納入正麵清單的企業(ye) 要珍惜榮譽,潔身自好。對正麵清單裏的企業(ye) ,各級生態環境執法機構還是要通過遠程執法等多種方式開展監督執法。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研究出台關(guan) 於(yu) 加強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麵清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適時發布正麵清單工作典型案例,指導各地進一步明確正麵清單的納入條件和編製發布程序,對正麵清單實施動態管理,支持和鼓勵社會(hui) 監督,明確差異化執法監管和激勵措施,推動各地開展非現場執法,做好正麵清單與(yu) 相關(guan) 製度銜接,進一步將正麵清單工作精細化、規範化、常態化。

  新修訂的“固廢法”通篇貫穿新發展理念

  華夏時報:新版固廢法9月1日已經實施,到現在取得了什麽(me) 成效?這部法新在哪裏,對於(yu) 遏製固體(ti) 廢物汙染有什麽(me) 新的手段?

  邱啟文:新修訂的“固廢法”頒布以來,生態環境部加大宣貫力度,著力推動落實,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加大普法宣傳(chuan) 。編寫(xie) 法律條文釋義(yi) ,進行權威解讀,組織專(zhuan) 家撰寫(xie) 係列解讀文章。舉(ju) 辦全國生態環境係統培訓班,7200餘(yu) 人在線參加培訓。

  二是修訂完善配套法規標準。完成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和危險廢物焚燒、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及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貯存、填埋等汙染控製標準的製修訂工作。正在抓緊修訂危險廢物許可證管理辦法和轉移管理辦法。

  三是貫徹落實法律新要求。明確部內(nei) 任務分工,針對重點條款細化落實要求。大力推進禁止洋垃圾進口改革,紮實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強化“白色汙染”綜合整治,指導督促各地切實落實疫情防控醫療廢物兩(liang) 個(ge) 100%工作要求。

  下一步,需要在以下幾個(ge) 方麵進行加強:一是進一步加大法律宣貫力度,營造自覺學法知法用法守法良好氛圍;二是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補齊危廢固廢利用處置能力短板;三是進一步壓實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強化部門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四是進一步加強監督執法,創新監管手段和機製,確保新法實施取得實效。

  新修訂的“固廢法”通篇貫穿了新發展理念,我認為(wei) 新法的“新”主要體(ti) 現在以下七個(ge) 方麵:一是確立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等“三化”原則;二是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禁止固體(ti) 廢物進口等中央改革任務有關(guan) 規定;三是強化了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四是回應了群眾(zhong) 關(guan) 於(yu) 疫情防控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塑料汙染治理、快遞外賣等新業(ye) 態環境問題的關(guan) 切;五是完善了危險廢物、建築垃圾、農(nong) 業(ye) 廢棄物等汙染環境防治製度;六是強化了經濟技術等政策保障措施;七是突出了嚴(yan) 懲重罰,讓“固廢法”真正成為(wei) 一部“長牙齒”的法律。

  法律的生命和權威在於(yu) 實施。我相信,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三個(ge) 治汙”,深入宣傳(chuan) 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固廢法”,我國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一定會(hui) 不斷取得新成效。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療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置

  紅星新聞: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醫療廢物有上升趨勢,很多企業(ye) 都不願意承接醫療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今年年初提出年底前每個(ge) 地級市至少建成一個(ge) 符合要求的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設施,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對醫療垃圾處置方麵有什麽(me) 規劃,各級醫療廢棄物處置設施配備情況如何?

  邱啟文: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在醫療廢物方麵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ge) 方麵的工作:

  第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醫療廢物處置相關(guan) 環保工作。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決(jue) 策部署,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醫療廢物處置相關(guan) 環保工作,確保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yu) 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療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置。

  第二,開展醫療廢物處置環境風險排查整治。組織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危險廢物專(zhuan) 項整治三年行動,以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等為(wei) 重點,排查整治環境風險隱患;配合相關(guan) 部門開展醫療機構廢棄物專(zhuan) 項整治,嚴(yan) 厲打擊醫療廢物違法犯罪行為(wei) 。

  第三,推動提升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配合有關(guan) 部門印發方案,推動提升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和處置能力。目前,各地可實現醫療廢物應收盡收、應處盡處,隻有個(ge) 別地市因為(wei) 尚未建成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而采取轉運至相鄰地市處置。

  第四,強化醫療廢物源頭分類。落實《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配合國家衛健委加強醫療機構內(nei) 部醫療廢棄物分類和管理,進一步規範醫療廢物源頭管理。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緊盯疫情防控醫療廢物處置相關(guan) 環保工作,協同相關(guan) 部門落實《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等要求,深入開展專(zhuan) 項整治,加快推動提升醫療廢物的處置能力。

  中日韓專(zhuan) 家:三國PM2.5本地排放占主導,建議大力減排本地汙染物

  中新社記者:近日有韓媒報道中韓跨境汙染物傳(chuan) 輸問題,請問生態環境部對此怎麽(me) 看?中韓就大氣汙染防治開展了哪些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劉友賓: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汙染治理工作,堅決(jue) 向汙染宣戰,並取得顯著效果,與(yu) 2013年相比,中國2019年首批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ge) 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42.6%,北京降幅達51.2%,今年1月-10月,北京市細顆粒物濃度又比去年同比下降7.1%。

  大氣汙染是世界各國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需要合作應對。早在1995年,中日韓三國專(zhuan) 家已就東(dong) 北亞(ya) 大氣汙染物傳(chuan) 輸進行了合作研究,2019年,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發布了相互傳(chuan) 輸影響的三國專(zhuan) 家聯合研究報告(基於(yu) 2017年監測數據),主要結論是:大氣汙染是區域性問題,在同一空氣流場內(nei) ,區域內(nei) 地區間的汙染物存在相互影響,但三國主要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中,本地排放貢獻都占主導地位。同時,科學家們(men) 也提出,由於(yu) 目前主流空氣質量模型的物理和化學機理還不完善,也有可能導致低估本地排放的貢獻,高估區域長距離傳(chuan) 輸的貢獻。因此,科學家建議改善空氣質量還是要立足於(yu) 大力減排本地的汙染物,這與(yu) 中國近年來大氣汙染防治的實踐經驗是相契合的。從(cong) 我們(men) 的經驗看,目前,加大本地大氣汙染物的減排力度是改善本地大氣環境質量最有效的途徑。

  我們(men) 了解到,去年以來,韓國政府出台了《細顆粒物治理綜合方案(2020-2024)》、《細顆粒物季節性治理製度實施方案》等政策舉(ju) 措,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主要城市空氣質量改善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三國專(zhuan) 家的結論和中國的大氣汙染防治經驗。

  中國積極參與(yu) 區域及與(yu) 周邊國家的雙邊大氣汙染防治國際合作,並取得良好效果。自1993年中韓政府簽署《環境合作協定》以來,雙方已召開23次中韓環境合作聯委會(hui) 會(hui) 議,大氣汙染治理是其中的重要議題。近年來,雙方環境合作進入快車道,先後簽署了《環境合作諒解備忘錄》、《關(guan) 於(yu) 環境空氣質量和沙塵監測數據共享協議》、《關(guan) 於(yu) 深化中韓環境合作的意向書(shu) 》、《中韓環境合作規劃(2018-2022)》等一係列雙邊合作協議。2018年,中韓環境合作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2019年,雙方整合形成中韓環境合作“晴天計劃”旗艦項目,並啟動了年度部級工作會(hui) 晤機製。

  今年11月11日,中韓環境部長舉(ju) 行2020年度工作會(hui) 晤,雙方部長就大氣汙染防治、推進中韓環境合作等議題進行了交流,表示將繼續在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領域加強交流和合作。

  關(guan) 於(yu) 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我們(men) 的態度和立場是一貫的,不管外麵有沒有訴求、有沒有呼聲,中國都會(hui) 把治理大氣汙染作為(wei) 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推進下去,這是我們(men) 堅定不移要做的事。同時,中國願意與(yu) 包括韓國在內(nei) 的周邊國家進一步加強大氣領域的交流合作,分享相關(guan) 經驗和研究成果,共同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我們(men) 的態度是完全開放和積極的。

  2019年完成2.1萬(wan) 家企業(ye) 和400多個(ge) 化工園區危險廢物風險排查

  每日經濟新聞:長江流域違法處置危廢的問題時有發生,生態環境部將如何發力整治這一問題,如何來切斷利益鏈?

  邱啟文: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危險廢物汙染防治工作。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決(jue) 策部署,紮實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各項工作,堅決(jue) 大力打擊非法傾(qing) 倒處置等違法犯罪行為(wei) 。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法律製度,強化環境監管。生態環境部積級完善危險廢物相關(guan) 法律製度,健全長效機製。印發通知,部署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有效防控環境風險。

  第二,開展環境整治,消除環境風險隱患。2019年,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專(zhuan) 項整治,共完成2.1萬(wan) 家企業(ye) 和400多個(ge) 化工園區危險廢物風險排查。為(wei) 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chan) 工作的意見》,生態環境部及時組織部署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危險廢物專(zhuan) 項整治三年行動,以危險化學品單位和化工園區等為(wei) 重點,排查整治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隱患。

  第三,開展專(zhuan) 項執法,遏製環境違法犯罪行為(wei) 。聚焦長江經濟帶開展“清廢行動”,對固體(ti) 廢物和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qing) 倒問題進行全麵摸排核實。聯合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的專(zhuan) 項行動,突出重點行業(ye) 、重點地區、重點違法犯罪行為(wei) ,實施精準打擊。

  第四,推動能力提升,緩解危險廢物處置壓力。印發指導意見,推動各地開展危險廢物利用處理能力及設施運行情況評估,加快設施建設,提升利用處置能力。近年來,各地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大幅度提升,處置價(jia) 格明顯下降。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圍繞“三個(ge) 提升、一個(ge) 打擊”強化危險廢物汙染防治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監管長效機製,著力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

  第二,科學評估處置能力需求的缺口,著力提升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

  第三,夯實固體(ti) 廢物監管工作基礎,著力提升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範能力。

  “一個(ge) 打擊”是嚴(yan) 厲打擊固體(ti) 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qing) 倒等環境違法行為(wei) ,有效遏製非法傾(qing) 倒事件的發生。

  劉友賓:今天的發布會(hui) 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