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衛生健康事業實現五個提升
(首席記者劉誌勇)12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巡禮十三五”專(zhuan) 題係列新聞發布會(hui) (廣東(dong) 專(zhuan) 場)。廣東(dong) 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介紹,“十三五”期間,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公平性、可及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城鄉(xiang) 居民看病就醫體(ti) 驗,公共衛生治理水平,居民健康水平等方麵,廣東(dong) 衛生健康事業(ye) 實現了“五個(ge) 明顯提升”;與(yu) 2015年相比,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數量、醫師數量分別增長11.5%和20.4%。
登峰計劃建高地
段宇飛指出,廣東(dong) 省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015年的7.2%增長到2019年的9.1%。人均期望壽命由2015年的77.1歲提高到2019年的78.4歲,孕產(chan) 婦死亡率、嬰兒(er) 死亡率雙下降,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段宇飛介紹,“十三五”期間,該省投入150餘(yu) 億(yi) 元,建設30家高水平醫院和廣州呼吸、腎髒、腫瘤三大中心,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實施市級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和三級公立醫院激勵方案。
自2018年實施高水平醫院“登峰計劃”以來,廣東(dong) 省圍繞技術、科研、人才、專(zhuan) 科、製度、示範等六大任務加速發展,成效初步顯現。該省取得85個(ge) 國家重點研發和科技重大專(zhuan) 項、187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獲得157個(ge) 國家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建設項目,遴選100個(ge) 省級高水平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與(yu) 廣東(dong) 省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共同建設1個(ge) 國家醫學中心、1個(ge) 綜合類區域醫療中心和6個(ge) 專(zhuan) 科類區域醫療中心。今年,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國家兒(er) 童區域醫療中心相繼落戶廣東(dong) ,該省將充分利用這一機遇,通過聯合創建、設立分中心、建立協作單位等模式,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段宇飛表示,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高水平醫院充分發揮了龍頭作用。有16家高水平醫院成為(wei) 省級定點收治醫院,救治專(zhuan) 家組由鍾南山院士領銜、500多名專(zhuan) 家加入,涵蓋呼吸、感染、重症等學科,專(zhuan) 家組到全省各地駐診或巡診指導,保障了所有患者得到最好救治。截至12月2日,廣東(dong) 省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率達97.8%,死亡率為(wei) 0.4%。
多措並舉(ju) 強基層
段宇飛表示,廣東(dong) 省堅持全麵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推動區域平衡協調發展。先後啟動實施強基創優(you) 三年行動和加強基層服務能力建設攻堅行動,統籌財政投入600多億(yi) 元,“軟硬兼施”提升基層服務水平。改造建設189家縣級醫院,規範化建設1萬(wan) 間村衛生站,縣域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實施三甲公立醫院“組團式”幫扶,實現緊密型醫共體(ti) 建設縣域全覆蓋,分級診療秩序基本形成。2020年上半年,縣域內(nei) 住院率達到86.9%,其中11個(ge) 縣(市)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縣”。
在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方麵,廣東(dong) 省通過采取係列改革措施,實現基層人才“進得來、流得動、留得住”。段宇飛表示,廣東(dong) 省通過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實行醫療衛生人才統招、統管、統用,解決(jue) 人才“進得來”問題;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一類財政保障、二類績效管理”,解決(jue) 人才“流得動”問題;通過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基層職稱評定傾(qing) 斜,解決(jue) 人才“留得住”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3年來,全省基層共招聘8500名專(zhuan) 業(ye) 衛技人才,新增高級職稱專(zhuan) 業(ye) 人才5140人,直接認定基層副高級職稱人才95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職工數、高級職稱人數、本科以上學曆醫生總量,分別較2015年增加28.8%、57.1%和83.3%,基層衛生人才結構明顯改善。
廣東(dong) 省陽江市委常委、陽西縣委書(shu) 記孫波介紹,作為(wei) 全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首批試點縣,陽西縣通過組建陽西總醫院,將全縣的縣級公立醫院、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整合起來,實現了行政、人員、質量、藥械、財務、信息、後勤、醫保“八統一”管理。通過建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醫學檢驗、遠程會(hui) 診4個(ge) 平台,讓縣域內(nei) 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服務。同時,在鎮衛生院建立“聯合病房”和“專(zhuan) 家工作室”,在村衛生站實行村醫導師製,通過製度性安排將縣鎮醫療骨幹、流動護士、公衛巡檢車等資源下沉到村衛生站。縣級醫院門診量增長17.2%,三級四級手術量占比增長159%。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