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米林:鄉村美 產業興 農民富
一條條鄉(xiang) 村公路縱橫交錯,一個(ge) 個(ge)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一棟棟農(nong) 家庭院點綴在青山綠林間……早春時節的西藏林芝市米林市羌納鄉(xiang) ,處處呈現出鄉(xiang) 村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的美好景象。
近年來,米林市羌納鄉(xiang) 堅持黨(dang) 建引領,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資金扶持、企業(ye) (能人)帶動、民眾(zhong) 參與(yu) ”的模式,提出3個(ge) 行政村力爭(zheng) 100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6個(ge) 行政村突破50萬(wan) 元、9個(ge) 行政村全部實現10萬(wan) 元以上村集體(ti) 收入的“369”發展目標,分批培育農(nong) 牧民特色產(chan) 業(ye) 示範村,穩中有序推動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民眾(zhong) 增收致富。2023年4月,羌納鄉(xiang) 入選財政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的“2023年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名單。
圖為(wei) 米林市桃子種植基地。德吉 攝
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上求發展
羌納鄉(xiang) 堅持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上求突破、謀發展,積極探索特種養(yang) 殖、特色種植模式。以巴嘎村林麝養(yang) 殖示範基地、巴嘎村冷水魚養(yang) 殖基地、孜瑪崗養(yang) 羊廠為(wei) 支撐,采用“公司+村集體(ti) +致富能手”的模式發展,將科技示範、輔助生產(chan) 、銷售鏈路融為(wei) 一體(ti) 發展,通過土地流轉、機械租賃、務工等方式帶動民眾(zhong) 增收達到200餘(yu) 萬(wan) 元,帶動民眾(zhong) 走上致富之路。結果村木耳種植項目和米尼村靈芝種植項目,通過不斷改進種植技術、打通銷售渠道,成為(wei) 村集體(ti) 產(chan) 業(ye) 支柱,預計帶動村集體(ti) 年創收62萬(wan) 元,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羌渡崗村、當紮村車厘子經濟園和西嘎村庭院車厘子項目,探索采摘體(ti) 驗與(yu) 集中銷售並行模式,推動持續創收。此外,羌納鄉(xiang) 創建軍(jun) 地綜合供銷模式,通過軍(jun) 地共建展銷點活動,加強新鮮果蔬、土特產(chan) 售賣,每年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收益2.5萬(wan) 元,進一步帶動民眾(zhong) 增收。
圖為(wei) 米林市林麝養(yang) 殖示範基地。德吉 攝
在文旅融合上求創新
隨著鄉(xiang) 村旅遊的大力發展,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慕名走進羌納鄉(xiang) 西嘎村,深入體(ti) 驗當地的民風民俗。瞄準這一契機,村民不斷創新,用本地藏紙製作的筆記本、燈籠、唐卡、信封等相關(guan) 產(chan) 品成為(wei) 旅遊熱銷品。相對更低的成本,加上濃鬱的本地特色,這樣的旅遊紀念品深受遊客歡迎,也成為(wei) 近年來村民增收致富的一個(ge) 渠道。近年來,羌納鄉(xiang) 以與(yu) 廣東(dong) 省援藏隊市直支部結對共建為(wei) 契機,以西嘎村民族團結展館與(yu) 民族文化傳(chuan) 承體(ti) 驗館為(wei) 基礎,以入戶民俗體(ti) 驗(餐飲、娛樂(le) )、庭院經濟(車厘子)入戶采摘為(wei) 主要變現渠道,使西嘎村成為(wei) 廣東(dong) 旅遊產(chan) 業(ye) 援藏、客源援藏、資金援藏的重要平台。與(yu) 此同時,發揮朗多村交通優(you) 勢,利用文旅綜合服務中心建立崗派公路沿線遊客集散地,規範化發展特色餐飲、零售業(ye) 等產(chan) 業(ye) ;擴建朗多桃花島民宿,增加民宿承載力,扶持朗多村民宿群開發與(yu) 建設,發揮民宿聚集效應,持續吸引遊客入住。做好色沃村江心島旅遊帳篷出租、騎馬體(ti) 驗、響箭等增值項目開發,加強與(yu) 苯日景區聯係,建立穩定客源,吸收景區運營經驗,切實增加村集體(ti) 經濟收入。持續強化江河匯流觀景台售賣點、藏餐館的運用,銷售人員統一穿著民族服裝,加強規範化管理,幫助民眾(zhong) 端穩“生態碗”、吃好“旅遊飯”。
在企業(ye) 發展上求升級
近年來,羌納鄉(xiang) 不斷深化與(yu) 各類優(you) 質企業(ye) 的合作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原材料供應、轉移就業(ye) 等途徑,讓農(nong) 牧民民眾(zhong) 吃上“產(chan) 業(ye) 飯”。羌納鄉(xiang) 巴嘎村依托靠近林芝米林機場的區位優(you) 勢,通過土地流轉,在2017年引進優(you) 質企業(ye) ——西藏可心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每年可為(wei) 巴嘎村帶來10餘(yu) 萬(wan) 元的土地流轉收入,並以每年每畝(mu) 50元遞增;朗多銀豐(feng) 生態農(nong) 場通過土地返租倒包、圈舍出租、吸納勞動力務工等形式,積極幫扶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拓寬增收渠道,目前已幫扶困難民眾(zhong) 300餘(yu) 次,帶動增收約9萬(wan) 元;林芝盛世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基地+村集體(ti) +農(nong) 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提供崗位、提升技能的方式,覆蓋周邊5個(ge) 村208戶830人,累計帶動民眾(zhong) 增收200餘(yu) 萬(wan) 元;西噶藏紙加工合作社采取“政府扶持+合作社+能人+貧困戶”的經營發展模式,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壯大藏紙加工合作社規模,帶動脫貧戶9戶39人增收致富,每戶年均增收2000元。在此基礎上,還湧現出諸如西嘎民族文化傳(chuan) 承體(ti) 驗館、朗多客棧群、巴嘎慈祥陽光農(nong) 莊、米尼吉秋米利民家具農(nong) 民合作社等一批優(you) 秀本地品牌,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模式,帶動民眾(zhong) 增收,讓民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吃上“產(chan) 業(ye) 飯”、賺上“產(chan) 業(ye) 錢”,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人民醫院“組團式”援藏助力提升醫療水平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實施以來,北京市屬22家三甲醫院共派出管理、臨床專家9批152名169人次赴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幫扶工作。[詳細] -
阿裏地區人民醫院推動醫療援助由"輸血型"轉向"造血型"
自2023年以來,阿裏地區人民醫院持續實施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工作,推動“輸血型”援助向“造血型”援助轉變,持續提升醫院醫護人員診療服務能力。 [詳細] -
西藏患兒出院 多方努力共築“重生之門”
今年的藏曆新年和農曆新年恰好都在2月10日,小德勒的媽媽卓瑪(化名)說這是她人生第一次離開西藏過新年,但孩子在杭州獲得了新生,全城的牽掛讓一家人感到非常溫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