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母親河,阿壩築牢綠色屏障
挖開泥土,填上底肥,覆蓋細土,放入帶苗土塊,再把周圍的土壤敲實,澆上定根水……5月2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安曲鎮奪龍村,20多位牧民在黃河支流白河右岸一塊退化的草場上種草。
不久前,阿壩州召開全州黃河幹支流域生態防護帶建設行動動員部署會(hui) 議,錨定“兩(liang) 年建成、三年管護、五年見效”目標,正式啟動黃河幹支流域生態防護帶建設。
作為(wei) 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yang) 地,阿壩將在黃河幹支流域宜林宜草區域分期分批開展種草植樹行動,發揮植被防風、固沙、固土“一防兩(liang) 固”的重要作用,為(wei) 母親(qin) 河築起綠色屏障。
幹支聯動
用植被防風、固沙、固土
黃河幹流在阿壩州阿壩縣求吉瑪鄉(xiang) 入川,自阿壩州若爾蓋縣麥溪鄉(xiang) 出川,在四川境內(nei) 蜿蜒174公裏,全線位於(yu) 阿壩州境內(nei) ;含白河、黑河、賈曲河等支流在內(nei) ,流域麵積共1.87萬(wan) 平方公裏,其中1.7萬(wan) 平方公裏在阿壩州境內(nei) 。
守護黃河上遊,阿壩州責無旁貸。但受高原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阿壩州黃河幹支流域部分岸線逐步受到風、水和沙的侵蝕。
“高原的風我們(men) 改變不了。但吹來的沙、流失的土,我們(men) 加強生態建設是可以改變的!”阿壩州委書(shu) 記、阿壩州總河長劉坪多次提到。
加強生態建設,阿壩州以黃河幹支流域生態防護帶建設為(wei) 突破口,明確了統籌幹支聯動、整體(ti) 推進的策略。
在州級層麵,由阿壩州委書(shu) 記和阿壩州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指導黃河幹支流域生態防護帶建設行動,並製定具體(ti) 實施方案。
“排除各種保護區的核心區和懸崖、河灘等不宜植樹種草的地方,在州境內(nei) 的黃河幹流有135.6公裏可以建設生態防護帶。”阿壩州林草局副局長何曉宇介紹。
除了幹流,阿壩州還在阿壩、若爾蓋、紅原、鬆潘沿黃河四縣同步啟動、全麵推開白河、黑河、賈曲河等黃河一級支流沿岸的植樹種草行動,係統提升黃河流域生態質量。
阿壩縣計劃在境內(nei) 賈曲河等6條支流沿岸建400多公裏防護帶;若爾蓋縣計劃在境內(nei) 白河、黑河沿岸建76公裏防護帶;紅原縣計劃在境內(nei) 白河、黑河沿岸建70多公裏防護帶;鬆潘縣計劃在美特托河、嘎讓托合河、鄂隆河3條河流沿岸建26公裏防護帶。
科學選種
既要適宜,又要實用
5月19日,在若爾蓋縣麥溪鄉(xiang) 澤修村的黃河岸邊,記者看到有不少人正埋頭種樹,種的大部分是高山柳。
“你看,對麵全是茂盛的高山柳。”何曉宇指著河心沙洲告訴記者,在阿壩州沿黃河四縣,高山柳是最常見的適生樹種,所以這次植樹造林也就選擇它作為(wei) 主打樹種,“高山柳防風、固沙、固土能力非常強。”
建設黃河幹支流域生態防護帶,應該種什麽(me) ,經過了科學的研討。
“剛開始做方案時,沒有排除喬(qiao) 木。”何曉宇說,而在方案評審時有專(zhuan) 家提出,當地高原適生樹種中沒有喬(qiao) 木。最後,正式的實施方案采納了專(zhuan) 家組提出的“涉及基本草原區建議不宜種植喬(qiao) 木樹種”等五條修改意見。
在阿壩縣求吉瑪鄉(xiang) 黃河幹流邊的防護帶中,記者還看到剛種植不久的2000多株雲(yun) 杉。“雲(yun) 杉和沙棘本來也是可以納入防護帶種植的樹種。”何曉宇介紹,但雲(yun) 杉要在宜林地種植,所以安排得少;而沙棘會(hui) 影響牛羊吃草,“不實用,所以就沒考慮。”
不僅(jin) 種樹,樹下還全部撒了草種,包括披堿草、老芒麥、燕麥等高原適生草種。“我們(men) 還特意引進了省草科院培育的虉草進行試驗性種植。”何曉宇說,如果固沙固土效果好,下一步會(hui) 大麵積推廣。
為(wei) 確保進度,阿壩州還分段分片劃定區域,共劃定雙擁林、同心林等18個(ge) 主題林,統籌各級各部門今年保質保量完成黃河幹流34.8公裏和黃河支流19.52公裏的建設任務。“今年的建設任務,目前已基本完成。”何曉宇說,明年還將完成黃河幹流100多公裏和黃河支流500多公裏的建設任務。
長效管護
發揮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主體(ti) 作用
在安曲鎮奪龍村白河右岸的退化草場上種草的,是紅原縣林草局組織的縣益眾(zhong) 農(nong) 業(ye) 機械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員和當地牧民,所種的正是何曉宇說的虉草。
牧民參木讓每天都守在種草現場。這裏是他承包的牧場,因為(wei) 草場退化,他家年年春草不足,盼望這80多畝(mu) 虉草能夠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聽說這個(ge) 虉草可以長到半人高,產(chan) 量高,冬季可以采收為(wei) 儲(chu) 藏草料。”參木讓說。
最大限度保證成活率、成林率,實現長效防治,阿壩州明確提出,要最大限度保障工程建設和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需求,做好眼前經濟賬和長遠生態賬的平衡,引導群眾(zhong) 正確認識種草植樹與(yu) 防風固沙固土、生態防護帶與(yu) 牧業(ye) 生產(chan) 之間的關(guan) 係,全力支持參與(yu) 生態防護帶建設。
充分發揮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主體(ti) 作用,若爾蓋已有初步探索。
在若爾蓋縣唐克鎮白河村,牧民貢巴家的300畝(mu) 草場因納入生態防護帶建設,種上了高山柳。“鎮上幹部說,進入管護期,我家承擔管護任務,預計還有上萬(wan) 元收入。”貢巴說,封育期過後不影響牛羊吃草,還有額外收入,這很好。
5月15日,若爾蓋縣唐克鎮白河牧場牧民羅讓卓瑪有了一個(ge) 新身份——黃河巾幗誌願巡河護河隊隊員。當天,來自全州的80多名婦女代表,來到若爾蓋縣唐克鎮白河牧場,種下了高山柳樹1600株,種植麵積6.07餘(yu) 畝(mu) 。
“目前,已有20多位姐妹加入到我們(men) 的隊伍當中。”護河隊長、白河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慧玲說,黃河巾幗誌願巡河護河隊隊員分成3組,輪流去給樹苗澆水、補植補種、維護網圍欄等,順道清理黃河沿岸的垃圾,帶回城鎮集中處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4萬餘隻水鳥翔集青海湖棲息繁殖
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於5月20日至24日開展的青海湖夏候鳥繁育期專項調查,共監測到水鳥42種4.4萬餘隻,較2021年同期水鳥數量增加8000餘隻,增幅達22.6%。 [詳細] -
拉薩市碧水保衛戰取得顯著成績 全市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標率100%
每到夏天,綠色便塗滿拉薩周邊山頭。站在南山公園山頂,綠水養眼、青山綿延,在陽光照耀下拉薩河水光瀲灩。這一幕正是拉薩市多年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真實寫照。 [詳細] -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發揮應急廣播作用 拓寬宣傳渠道
每天下午18時,墨竹工卡縣莫衝村黨群服務中心樓頂的大喇叭裏準時播放歌曲《北京歡迎你》,隨後,播放每日金句、“四史”知識、環保知識、墨竹工卡新聞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