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大多湖泊升溫:近40年來表麵溫度每10年升約0.01-0.47℃
團隊研發重建的數據產(chan) 品與(yu) 地麵實測湖麵溫度有很好的一致性。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9日發布消息說,該院水環境遙感團隊近期在湖泊水溫大範圍動態監測與(yu) 模擬方麵取得重要進展——通過融合遙感與(yu) 數值模擬技術,重建出青藏高原160個(ge) 湖泊1978-2017年逐日水溫數據。
研究團隊基於(yu) 重建的湖麵溫度時間序列,揭示的青藏高原湖麵溫度的時空演化規律顯示,近40年來(1978-2017年),青藏高原絕大多數湖泊的表麵溫度均呈上升趨勢,升溫速率約每10年0.01-0.47℃,且冬季升溫比夏季更顯著(夏季125個(ge) 湖泊呈升溫趨勢),南部湖泊升溫速率高於(yu) 北部湖泊。
西藏阿裏到拉薩航班途經的高原湖泊。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這項研究成果對於(yu) 未來進一步評估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湖泊水熱收支變化的影響具有重要價(jia) 值,其數據產(chan) 品已同步發布在“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和相關(guan) 數據共享平台。相關(guan) 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地球係統科學數據》(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發表。
中科院空天院研究團隊介紹說,湖泊水溫是區域水分與(yu) 能量平衡的重要變量,也是湖泊水生生態係統的控製性參數。由於(yu) 常規地麵觀測的局限,青藏高原湖泊水溫觀測數據普遍缺乏。團隊集成遙感與(yu) 數值模擬技術,發展水溫數據重建的技術框架,突破模型數據要求高而移植性差的局限,實現多相態(冰、水、冰水混合)下湖泊水溫的動態模擬,揭示青藏高原湖泊水溫的時空演化規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西藏阿裏的高原湖泊別若錯(又稱別若則錯)海拔約4470米。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其中,研究團隊重建了廣覆蓋、長時序的湖麵溫度數據產(chan) 品。針對青藏高原的湖泊水熱平衡的基本特征及數據基礎,團隊對湖泊一維能量平衡模型加以改進,並借助“穀歌地球引擎”(GEE)平台,基於(yu) 相關(guan) 數據獲取全湖平均溫度的時間序列對模型進行率定和驗證,首次重建了青藏高原160個(ge) 湖泊的1978-2017年逐日湖麵溫度數據集。該數據產(chan) 品覆蓋範圍廣、時間跨度較長、時間分辨率高,可為(wei) 認識青藏高原湖泊能量平衡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提供重要的技術和數據支撐。進一步檢驗表明,該數據產(chan) 品與(yu) 地麵實測湖麵溫度有很好的一致性。
此外,團隊發展的技術框架也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未來可為(wei)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保護和恢複與(yu) 水有關(guan) 的生態係統,包括山地、森林、濕地、河流、地下含水層和湖泊”(SDG-6.6)提供監測數據,並揭示水溫變化對湖泊水質和水生生物群的影響,為(wei) 湖泊水質和水生生物群的監管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和決(jue) 策依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藏高原160個湖泊40年逐日水溫數據發布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水環境遙感團隊在湖泊水溫大範圍動態監測與模擬方麵取得重要進展。[詳細] -
更好發揮法律作用 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解讀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草案
草案共七章六十四條,提出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基本原則、健全管理體製、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加強生態保護修複、強化生態風險防控、完善保障和監督等內容。[詳細] -
青藏高原科學工作者:觀測植被演替 嗬護高原生態
各種自然條件的細微變化都會影響這些過渡帶,“因此,對這些過渡帶的觀測和研究就成為探討植物反應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試驗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