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拉薩東大門——記蓬勃發展中的達孜區
達孜區,這片最接近天的地方,匯聚了自然靈氣,收藏了久遠的傳(chuan) 說。一棟棟工業(ye) 集中區、一排排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園、一條條通往鄉(xiang) 村的寬敞馬路、一張張群眾(zhong) 臉上洋溢的笑容組合成的一幅幅壯美景象,純淨絕美、讓人心醉。達孜區作為(wei) 拉薩的東(dong) 大門各項事業(ye) 穩中求進,蓬勃發展。
做強工業(ye) 經濟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進程
為(wei) 解決(jue) 工業(ye) 化水平低的現狀,達孜區提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做強骨幹企業(ye) ,扶優(you) 中小企業(ye) ,打造品牌企業(ye) ,突破性發展工業(ye) 的發展措施。依據現有資源,重點發展並形成礦山采掘業(ye) 、農(nong) 牧產(chan) 品加工業(ye) 、民族手工業(ye) 、能源環保工業(ye) 四大產(chan) 業(ye) ,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持續響應“脫虛向實”發展理念,2020年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4億(yi) 元。工業(ye) 園區累計入駐企業(ye) 達1852家,其中實體(ti) 企業(ye) 達62家,聖信工貿、藏緣青稞、優(you) 格倉(cang) 等骨幹企業(ye) 穩步壯大,基本形成以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導,高原生物醫藥醫療產(chan) 業(ye) 、新能源及科技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民族手工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同步發展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朗熱酒村項目的成功落地,飽含著江蘇省委、省政府對援藏工作的鼎力支持,凝結著江蘇省兩(liang) 屆援藏幹部的辛勤汗水,傾(qing) 注著洋河酒廠在內(nei) 的江蘇各界人士對祖國邊疆發展的家國情懷,開啟了產(chan) 業(ye) 援藏招大引強的新篇章,續寫(xie) 了蘇拉人民情誼深長的新讚歌,注入了拉薩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項目的建設,必將成為(wei) “一個(ge) 項目鍛造一個(ge) 產(chan) 業(ye) ,帶活一片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典範。
做優(you) 農(nong) 牧業(ye) ,糧食產(chan) 量突破2.4萬(wan) 噸,青稞產(chan) 量突破1萬(wan) 噸,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接近3億(yi) 元,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縣(區)。 農(nong) 牧民合作社達到336家,其中各類示範合作社29家。“天上西藏雲(yun) 上達孜”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高峰年份遊客規模接近百萬(wan) 人次。達孜林卡知名度顯著提高,章多、白納等30餘(yu) 處林卡帶動300多戶農(nong) 牧民就業(ye) 增收。按照“以農(nong) 強農(nong) 、以工促農(nong) 、創業(ye) 富民、產(chan) 業(ye) 興(xing) 農(nong) ”的總體(ti) 思路,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大力發展城郊型農(nong) 牧業(ye) 。努力把達孜變成拉薩市的“大菜園、大花園、大果園、大樂(le) 園”,使農(nong) 牧業(ye) 成為(wei) 能夠帶動農(nong) 牧民致富的高效產(chan) 業(ye) ,使農(nong) 牧民成為(wei) 有素質的新型農(nong) 牧民,使農(nong) 牧區成為(wei) 富裕文明的新農(nong) 村。
做特旅遊休閑業(ye) 彰顯民族風情與(yu) 自然景觀魅力
規劃和開發以水文化為(wei) 主題的生態旅遊,開發建設以民族風情為(wei) 內(nei) 容的休閑度假業(ye) ,立足區域農(nong) 副產(chan) 品特色,積極規劃和開發318國道旁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貿易市場建設,合理開發寺廟景觀旅遊。
做美城鎮和鄉(xiang) 村。2018年1月,達孜實現撤縣設區,作為(wei) 拉薩“東(dong) 翼”的區位優(you) 勢不斷凸顯。實施德慶公園、鎮江公園等提升改造工程,全麵開展“廁所革命”,垃圾收運實現全覆蓋。虎峰大道、東(dong) 環北線相繼通車。納金山隧道是拉薩東(dong) 環線北線建設項目控製性工程之一,位於(yu) 拉薩市城關(guan) 區嘎巴村與(yu) 達孜區葉巴村之間,左洞、右洞各1.6公裏,設計為(wei) 單向三車道。隧道修通後,目前30分鍾的盤山路將縮短至2分鍾,有助於(yu) 進一步改善拉薩市交通運輸環境,提升拉薩至林周方向的快捷通達能力。S5線正全速鋪設,農(nong) 村客運班線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緊緊抓住拉薩市“東(dong) 延西擴”的發展機遇,按照“彰顯特色、明確定位、錯位發展”的要求,實現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和良好生態環境景觀有機統一。深入開展“雙清雙綠”活動,在全區上下廣泛開展“清潔城鎮、清潔村莊,綠化山川、綠化家園”活動。改善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加大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推進農(nong) 牧業(ye) 機械化建設,抓好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工程,建立健全農(nong) 牧區技術服務網絡和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達孜區全區建檔立卡戶1069戶4213人全部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從(cong) 2015年的14.5%降至0,連續四年沒有出現返貧現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14743元,是“十二五”末的5.16倍,20個(ge) 貧困村全部退出。建成易地搬遷安置點6個(ge) 、安置房644套,共計搬遷貧困群眾(zhong) 2523人,“三岩”片區跨地市易地搬遷137戶842人,已於(yu) 2019年12月實現搬遷入住,全麵實現“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目標。榮獲拉薩市脫貧攻堅綜合評價(jia) 好縣(區)和拉薩市脫貧攻堅“三岩”片區跨市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獎。
民生幸福持續提升
建成達孜區中心小學實現集中辦學,全麵實現了“學前三年教育普及”,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高分通過了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評估認定。達孜區人民醫院升格為(wei) 二級乙等醫院,衛生係統整體(ti) 搬遷項目完工,核酸檢測實驗室建成並投入使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衛生院(室)規範化建設。達孜區五保集中供養(yang) 服務中心被評為(wei) 自治區首家國家級標準化養(yang) 老服務機構,達孜區殘疾人康複救助綜合服務中心掛牌設立,達孜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被評為(wei) “優(you) 秀全民健身站點”。有效推進“五有五好”文明村鎮建設,實現文藝隊、文化服務站、標準化圖書(shu) 閱覽室全覆蓋。達孜區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
達孜區作為(wei) 拉薩的東(dong) 大門,各項事業(ye) 穩中求進蓬勃發展,人民群眾(zhong) 逐步走上了小康大道,成為(wei) 318國道沿線一道靚麗(li) 的風景,屹立在拉薩的東(dong) 大門,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城關區:十年砥礪奮進 十年再起新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指引下,在區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詳細] -
十年奮進迎巨變 出彩拉薩繪新卷
十年奮進迎巨變,出彩拉薩繪新卷。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特殊關懷下,在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北京江蘇兩省市的無私援助下。[詳細] -
西藏十年建設高原綠色宜居城鄉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在拉薩召開。發布會介紹,目前,西藏全區地級市達到6個,城鎮數量146個,城鎮建成區麵積334平方公裏,2021年城鎮化率36.6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