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野生金線鲃暢遊滇池

發布時間:2022-10-19 11:07:00來源: 雲南日報


滇池金線鲃。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滇池金線鲃和鯉魚的親(qin) 緣關(guan) 係很遠,他們(men) 的雜交成功突破了之前魚類研究中的種種“不可能”,為(wei) 滇池金線鲃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雲(yun) 南省高原魚類育種重點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最為(wei) 開心的就是這一研究成果取得了又一實質性進展,標誌著滇池土著魚的保護和繁衍研究進入新的“窗口期”。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yu) 滇池金線鲃可謂是頗有淵源,他們(men) 用幾代科學家的努力換取一個(ge) 物種的“歸位”和“重生”。

  “上世紀80年代,在對滇池魚類資源調查過程中,滇池金線鲃消失不見,僅(jin) 在入湖支流與(yu) 龍潭之中才能覓得其蹤。”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君興(xing) 介紹說。1989年,滇池金線鲃被列為(wei) 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2004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從(cong) 野外引種200尾滇池金線鲃開展繁育研究,但要對這種15厘米至20厘米長的“小魚”進行人工繁殖卻並非易事。作為(wei) 一個(ge) 半洞穴生物,滇池金線鲃冬天要鑽到洞裏產(chan) 卵,到了春天孵出的魚苗才會(hui) 遊到滇池中去覓食,加上其所需生存溫度相對較低,這就會(hui) 對養(yang) 殖帶來一定的挑戰與(yu) 困難。2007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工作者克服生存環境、魚病、排卵受精困難、餌料配比等重重考驗,終於(yu) 通過人工方式成功繁殖300多尾滇池金線鲃。

  2009年,滇池金線鲃數量超10萬(wan) 尾,增殖放流也隨之開始。據統計,至今已累計在湖體(ti) 裏投放300多萬(wan) 尾。“我們(men) 在盤龍江設置了一個(ge) 監測點,一開始每2至3個(ge) 月能觀測到1尾,現今每個(ge) 月能觀測到30尾至50尾,滇池金線鲃已經形成一個(ge) 相對穩定的種群。”楊君興(xing) 欣喜地說。

  “最好的保護是利用。”滇池金線鲃繁育成功之後,研究所一方麵對其進行保育,將其用於(yu) 生態係統的修複;另一方麵對其進行選育與(yu) 雜交,挖掘其經濟價(jia) 值。

  以繁育成功為(wei) 契機,研究團隊通過“花-魚-螺蚌-鳥”立體(ti) 生態修複模式,創造性地利用雲(yun) 南土著物種的回歸與(yu) 繁衍,增強高原湖泊生態修複能力。2019年,研究所在300畝(mu) 濕地上種植海菜花,同時投放滇池金線鲃、本地螺蚌等等,僅(jin) 一個(ge) 星期左右的時間,濕地水質透明度就提升了35厘米左右,總磷總氮含量也明顯下降。目前,這一生態修複模式已被廣泛應用於(yu) 洱海、星雲(yun) 湖、程海、寶豐(feng) 濕地等地。同時,更多其他本土生物資源也被納入這一生態係統中,依托這一模式的高原生態修複的路子也變得更為(wei) 寬廣。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