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最大責任

發布時間:2022-10-20 16:49:00來源: 青海日報

  保護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生態屏障”“地球第三極”,加強生態保護是青海立省之本,生態報國是青海義(yi) 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時代擔當。在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本報記者就“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wei) 最大責任”,專(zhuan) 訪了青海省委黨(dang) 校副校長馬洪波。

  記者:如何理解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馬洪波: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2021年6月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結束時強調指出,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環境資源豐(feng) 富,生態地位極端重要且極端脆弱,南有“中華水塔”三江源,北有“中國濕島”祁連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南部三江源發育的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三大河流源遠流長、澤潤華夏,北部祁連山像一個(ge) “濕島”一樣深入巴丹吉林、騰格裏和庫木塔格三大沙漠之中,阻擋了漫漫黃沙南下東(dong) 侵。與(yu) 全國其他地區相比,青海的生態環境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在大氣環流和水循環的綜合作用下,其生態環境的改善可以惠及全國,如果生態環境惡化也會(hui) 影響江河中下遊地區。

  記者: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態安全地位更加重要,請您談談對青海重要生態功能的認識?

  馬洪波:青海的生態環境優(you) 勢具有壟斷性和獨占性,發揮著四個(ge) 重要功能:一是水源涵養(yang) 功能。青海省水利廳發布的《2020年青海水資源公報》顯示,2020年青海省內(nei) 流域出境水量為(wei) 954.98億(yi) 立方米,與(yu) 2016年相比增加463.58億(yi) 立方米,近五年年均增加水量超92億(yi) 立方米。一定意義(yi) 上講,青海就像全中國的“生態心髒”,其主要功能是為(wei) 全國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幹淨清澈的水流,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二是防沙保土功能。青海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遊地區,與(yu) 廣袤的草場植被共同構成了一個(ge) 處於(yu) 相對穩定狀態的天然生態係統,在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江河源頭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地處西部柴達木盆地與(yu) 東(dong) 部湟水穀地、南部江河源頭與(yu) 北部祁連山地之間的青海湖,不僅(jin) 是維係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而且是控製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三是生物多樣性保育功能。青海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獨一無二的大麵積濕地生態係統,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chuan) 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種資源庫,生態地位十分重要,無法替代。三江源更是全國32個(ge) 生物多樣性優(you) 先區之一,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達到69種,占全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26.8%。四是碳匯功能。青海的森林、草原、濕地、凍土、冰川等是巨大的碳匯盈餘(yu) 地,其中,森林碳匯潛力預估每年在3000萬(wan) 噸左右,天然草場麵積超過0.4億(yi) 公頃、植被碳庫占比排在全國前列,濕地生態係統固碳總量全國第一,土壤生物碳儲(chu) 量達到267億(yi) 噸,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土壤有機碳儲(chu) 量更是達到1600億(yi) 噸,冰川碳固持功能也十分突出。

  記者:如何從(cong) 更高視角認識青海承擔的生態保護責任?

  馬洪波:總的來說,青海地處聯藏絡疆、連甘通川的西部居中位置,是國家安全屏障;青海被譽為(wei) “中華水塔”和“高寒生物自然物種資源庫”,是亞(ya) 洲生態安全屏障;青海發揮著全球氣候變化驅動機和放大器的作用,是全球氣候安全屏障。我們(men) 應“跳出青海看青海”,從(cong) 全國、亞(ya) 洲和全球三個(ge) 層麵進一步認識青海所承擔的重大生態保護責任,在穩固“生態高地”地位的同時,努力建設成為(wei) 國內(nei) 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扛牢生態保護責任 全力守護“中華水塔”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詳細]
  • 三江之源 同心築夢

    大美青海,各族群眾同心共奏民族團結進步偉大樂章;共同培育民族團結進步美麗之花,共走民族團結進步康莊大道。編印《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事跡讀本》,編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讀本》,編纂《青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詳細]
  • 為助力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青海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的60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青海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的典型經驗做法榜上有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