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濕地保護與建設上成績顯著
11月5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武漢舉(ju) 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開幕式並發表題為(wei) 《珍愛濕地 守護未來 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的致辭。習(xi) 近平指出,中國濕地保護取得了曆史性成就,構建了保護製度體(ti) 係,出台了《濕地保護法》。中國將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濕地保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濕地具有豐(feng) 富的資源、獨特的生態結構和功能,被視為(wei) “地球之腎”以及“物種基因庫”,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濕地在維護生物多樣性、固碳減排、緩解和預防自然災害等方麵作用顯著。據了解,中國濕地分布廣泛,從(cong) 東(dong) 北的三江平原、大小興(xing) 安嶺,到青藏高原,再到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珠江流域,都可以觀看到形態各異的濕地。濕地不但在涵養(yang) 水源、淨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為(wei) 眾(zhong) 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棲息之地。濕地保護與(yu) 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事關(guan) 國家生態安全,事關(guan) 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事關(guan) 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生存福祉。
眾(zhong) 所周知,青藏高原被稱為(wei) “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西藏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西藏,由於(yu)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生態環境構造,對於(yu) 濕地的保護與(yu) 建設顯得尤為(wei) 重要。近些年,西藏先後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濕地認定和名錄管理辦法(試行)》《西藏自治區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等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為(wei) 西藏全區依法依規保護管理濕地資源提供了法治保障。
據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於(yu) 今年正式施行,標誌著我國濕地保護走向法治化軌道。截至今年6月,西藏濕地麵積達652.9萬(wan) 公頃,位居全國第二。近年來,西藏持續推動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其中國家濕地公園達22處。
我們(men) 以麥地卡濕地的保護與(yu) 建設為(wei) 例,看看西藏在這一領域的工作和成績。麥地卡濕地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嘉黎縣,平均海拔4900米,麵積43496公頃,屬於(yu) 高原湖泊沼澤草甸濕地,是集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wei) 一體(ti) 的高原濕地之一。麥地卡濕地對當地水土保持、防止季節性泛濫的洪水、阻截上遊沉積物並形成生產(chan) 力很高的草甸、沼澤濕地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那曲市政府將麥地卡濕地保護納入到全市濕地保護工作中,通過《那曲市濕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的製定實施,落實了政府部門對濕地保護的管理責任、濕地修複主體(ti) 責任、濕地修複成效監督責任等,實施了一大批重大濕地保護與(yu) 修複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通過一係列的科學治理,那曲市逐漸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ti) 係,建立了縣(區)、鄉(xiang) 鎮、村(居)三級濕地管護機製,由縣(區)自然資源部門、鄉(xiang) 鎮、村(居)機構負責;同時,還在那曲全市共聘用農(nong) 牧民生態脫貧轉移就業(ye) 崗位濕地生態管護和監督員約5000多人……
據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的《2021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西藏現有濕地652.90萬(wan) 公頃,占西藏國土麵積的5.3%,其中國際重要濕地4處、國家濕地公園22處、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5處,受保護濕地麵積達448.87萬(wan) 公頃,占全區濕地麵積68.75%。
守護濕地,要堅持生態優(you) 先,走綠色發展之路。我們(men) 要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的現代化新西藏,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的生態環境。(新利平台 文/王東(d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濕地成為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
濕地是青海最重要的生態資源和生態基礎,豐富的資源、多樣的類型、強大的生態功能,使青海濕地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詳細] -
青海省參加線上《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
青海省濕地麵積510.12萬公頃,濕地麵積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濕地總麵積的21.86%,濕地保護率達64.32%,包括森林沼澤、沼澤草地、內陸灘塗、沼澤地四個類型,青海濕地成為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詳細] -
守護“地球之腎”濕地有多重要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和“物種基因庫”,具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在維護生物多樣性、固碳減排、緩解和預防自然災害等方麵作用顯著。然而,受農業活動、氣候變化等影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