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萬類和諧美入人心

發布時間:2022-11-15 11:08:00來源: 青海日報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位於(yu) 地球第三極的青海,就是這大美的“集大成者”。冰川湖泊、森林草原、濕地沙丘、河穀幽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以千萬(wan) 種姿態融合匯聚,滋養(yang) 著生靈萬(wan) 物。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過去十年我們(men)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更加健全,汙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我們(men) 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美好的生態環境,一直是青海最亮眼的底色,也為(wei) 美麗(li) 中國畫出壯美篇章。一直以來,青海全麵推進生態安全、綠色發展,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三江源國家公園已設立一周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任務全麵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進入創建階段,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建設蹄疾步穩。

  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青海幹部群眾(zhong) 堅定不移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堅決(jue)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隨著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青海野生動物數量持續增加,生物多樣性有效恢複。通過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大數據中心監測平台,可見秋日樹林草甸層林浸染、雪山在望、溪水潺潺,交織出金黃紅白藍綠錯落的美景,岩羊、野驢、原羚、獵隼不時出沒,於(yu) 靜謐之中增添了動感。

  風景如畫、萬(wan) 類和諧的美好生態將“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wei) 青海的優(you) 勢和驕傲”的意識,化為(wei) 青海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越來越堅定和自覺的努力與(yu) 行動,生態保護力度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高。三江源水源涵養(yang) 量年均增幅6%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草地覆蓋率、產(chan) 草量分別提高11%、30%以上,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可可西裏地區藏羚羊種群數量從(cong) 不到2萬(wan) 隻增加到7萬(wan) 餘(yu) 隻,雪豹在青海的種群數量達到1200多隻,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0.85萬(wan) 噸,是保護初期的42倍。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青海,擁有森林、草原、濕地、凍土、冰川等多種固碳資源,是巨大的碳匯盈餘(yu) 地。我們(men) 深刻領悟胸懷“國之大者”的政治意義(yi) ,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利用好豐(feng) 富的清潔能源稟賦,堅定不移深入推進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讓綠水青山發揮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走出一條既可持續又符合青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讓生態文明的美好更深入人心。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綠水為墨執青筆 描繪生態新圖景

    在日月山下,湟水河上遊,有一座被賦予“茶馬商都”美稱的文化古城——西寧市湟源縣,這裏既是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個獲此殊榮的縣區。[詳細]
  • 格爾木市:踐行政治監督 護航生態文明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做深做細做實政治監督,督促各級黨組(黨委)切實扛起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以鐵的紀律守護綠水青山,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紀律保障。[詳細]
  • 心懷“國之大者”爭做“行之實者”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沙龍灘大草原上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騎著一輛摩托車,16年如一日,駐守平均海拔3500米的黑河源頭無人區,守護著這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