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三江源地區7年安裝人工鳥巢超5000個

發布時間:2022-12-19 11:4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圖為(wei) 高原猛禽在人工鳥巢內(nei) “安家”。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供圖

  19日,記者從(cong)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生命鳥巢”項目自2016年在三江源地區實施以來,已累計安裝人工鳥巢5018個(ge) ,招鷹架16個(ge) 。觀測數據顯示,“生命鳥巢”成功引鳥築巢2300餘(yu) 窩,引鳥築巢率超過50%,大鵟、金雕、獵隼等猛禽資源數量有了明顯增長。

  “生命鳥巢”是國家電網公益基金會(hui) 聯合國網青海電力和專(zhuan) 業(ye) 生態保護組織開展的聚焦青海三江源地區鳥類和生態保護的重點項目。就是根據鳥類“擇高而居”的生活習(xi) 性,在輸電杆塔上為(wei) 其提供“安居房”。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分布重要區域。被世界自然基金會(hui) 列為(wei) 全球25個(ge) 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之一。這裏生活著藏雪雞、斑頭雁、赤麻鴨等近300種珍稀鳥類,金雕、獵隼、大鵟、胡兀鷹等20多種猛禽,素有“候鳥的天堂”之美譽。


圖為(wei)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檢查人工鳥巢的情況。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供圖

  近年來,隨著青藏聯網工程、玉樹聯網工程、果洛聯網工程相繼建成投運,大電網逐步延伸到三江源地區,來自遠方的清潔電能支撐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同時,在這片高原腹地,也上演了一幕幕原生鳥類與(yu) 新生電網從(cong) “矛盾不斷”到“和諧共生”的精彩故事。

  為(wei) 了方便捕捉獵物,大型鳥類喜歡居高而棲,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拔地而起的輸電杆塔成了大鵟等鳥類棲息築巢的首選,但它們(men) 龐大的身體(ti) 和不慎的築巢行為(wei) 極易引發電擊,造成自身和電網“兩(liang) 敗俱傷(shang) ”。

  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矛盾,國家電網在三江源地區率先嚐試與(yu) 鳥群共享電力杆塔資源,在杆塔上的安全位置搭建藤條編織、棕墊鋪底的圓形碗狀人工鳥窩,引鳥築巢。不僅(jin) 如此,還在輸電鐵塔密集區域裝設獨立的招鷹架,並對大型猛禽頻繁活動區域的輸電鐵塔進行技術改造,全麵提升輸電鐵塔外絕緣水平。“違章建築”置換“安居房”,既方便鳥類棲息,也確保了電力線路安全運行,妥妥地實現了“雙贏”。

  從(cong) 單一的“築巢引鳥”“護鳥護線”向網格化、精細化的環保目標推進,“生命鳥巢”公益項目的內(nei) 涵不斷豐(feng) 富、外延不斷拓展。自去年起,國網玉樹供電公司與(yu) 可可西裏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hui) 合作共建,開展珍稀鳥類種群活動研究與(yu) 遷徙情況監測,挑選出9個(ge) 具有代表性的人工鳥巢地點和3個(ge) 異塔監測點位,架設監控攝像機采集鳥類築巢孵化哺育幼鳥全過程影像資料,並通過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實時在線監測、采集、分析鳥類活動數據,做到科學識別、長期保護。

  生命鳥巢不僅(jin) 保護著珍奇鳥類,更保護著這片高原腹地脆弱的生態。根據專(zhuan) 業(ye) 機構的取樣觀測結果,依據目前的建設標準,每建設1個(ge) “生命鳥巢”,猛禽育雛期周邊區域就可減少52隻左右的鼠兔或草原齧齒類動物。對鼠兔種群數量產(chan) 生的明顯抑製作用,減少了草原植被和土壤的破壞,更好地維護了三江源地區生態平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