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在生物多樣性大會提供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方案
圖為(wei) 極小種群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邊會(hui) 現場。 雲(yun) 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供圖
加拿大蒙特利爾時間12月15日,雲(yun) 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第二階段會(hui) 議主會(hui) 場的“中國角”,舉(ju) 辦“極小種群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邊會(hui) ,為(wei) 極小種群物種保護以及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雲(yun) 南方案。
此次邊會(hui) 緊扣“保護瀕臨(lin) 滅絕的植物和動物”主題,展示分享雲(yun) 南亞(ya) 洲象保護與(yu) 管理、中國西黑冠長臂猿保護成效與(yu) 挑戰、多方參與(yu) 的全境滇金絲(si) 猴保護成效、以漾濞槭為(wei) 例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綜合保護等典型案例,以及極小種群植物保護的概念、理論和方法,交流雲(yun) 南極小種群拯救保護理念和策略。
保護案例從(cong) 不同角度,立體(ti) 展示了雲(yun) 南在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與(yu) 種群動態監測體(ti) 係建設、多元化保護體(ti) 係建設、防範人獸(shou) 衝(chong) 突、多方參與(yu) 保護模式、協調保護與(yu) 社區等方麵開展的有益探索與(yu) 積極成效,旨在為(wei) 有效遏製全球物種喪(sang) 失速度,實現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貢獻雲(yun) 南方案,為(wei) 國際社會(hui) 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中國經驗。
圖為(wei) 極小種群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邊會(hui) 現場。 雲(yun) 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供圖
雲(yun) 南位於(yu) 中國西南,毗鄰南亞(ya) 和東(dong) 南亞(ya) ,多山的地形、多樣的氣候孕育了豐(feng) 富的生物物種,擁有中國一半以上的動植物種類,保存了大批古老、特有物種,是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寶庫之一。2005年,雲(yun) 南在全球範圍內(nei) 創新性提出“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理念。
十餘(yu) 年間,雲(yun) 南以極小種群物種為(wei) 突破點,積極探索極度瀕危物種搶救性保護的有效措施與(yu) 方法,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理論和實踐體(ti) 係。設立財政專(zhuan) 項資金,建立政府部門、科研教育機構、公益組織、企業(ye) 以及社區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保護機製,形成了全社會(hui) 關(guan) 注支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的良好局麵。
與(yu) 此同時,雲(yun) 南還同步開展了大規模的天然林保護、自然保護地建設,以及森林、草原、濕地生態保護與(yu) 修複重大工程。通過多年努力,亞(ya) 洲象從(cong) 150多頭增長到300多頭,滇金絲(si) 猴從(cong) 1400多隻增長到3300多隻,西黑冠長臂猿、綠孔雀等20多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大幅提升,華蓋木、巧家五針鬆、富民枳等30多種極小種群植物脫離了滅絕風險,保護成效顯著。
雲(yun) 南省是中國亞(ya) 洲象的主要分布區。雲(yun) 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萬(wan) 勇介紹,現階段,亞(ya) 洲象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圍繞亞(ya) 洲象和熱帶雨林保護目標,規劃亞(ya) 洲象棲息空間,實施保護管理,推進分布區域社會(hui) 經濟可持續發展。
萬(wan) 勇表示,“實現亞(ya) 洲象種群的可持續發展,仍然麵臨(lin) 眾(zhong) 多現實問題。人象和諧既是一個(ge) 科學問題,也是一個(ge) 社會(hui) 問題。未來,我們(men) 希望與(yu) 全世界大象保護、科研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實現人象和諧的有效途徑。”
滇金絲(si) 猴為(wei) 中國的特種,僅(jin) 分布於(yu) 中國雲(yun) 南和西藏,為(wei) IUCI瀕危物種。“滇金絲(si) 猴是過去40年被成功保護的物種之一。”大理大學副研究員黃誌旁在邊會(hui) 上分享,近40年來,雲(yun) 南一直致力於(yu) 滇金絲(si) 猴的保護研究,經過不斷探索,初步形成以政府為(wei) 主導,科研機構、NGO、社會(hui) 企業(ye) 和基層保護單位多方參與(yu) 的保護模式,為(wei) 其他國家和其他物種的保護提供借鑒。
雲(yun) 南省林業(ye) 和草原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文忠介紹,目前,針對極小種群植物的拯救保護,係統集成了種群調查、就地保護、近地保護、遷地保護、離體(ti) 保護、野外回歸、監測評估和物種檔案等創新性保護技術體(ti) 係,製定和發布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原則和方法》行業(ye) 標準,指導著中國的極小種群植物保護實踐。
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副司長周誌華在邊會(hui) 的致辭中提到,中國政府在珍稀瀕危物種,特別是極小種群物種拯救繁育方麵,通過采取就地保護與(yu) 遷地保護相結合的拯救措施,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績。雲(yun) 南最早提出極小種群的概念,並在這裏分享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方麵的優(you) 秀案例,希望能為(wei) 國際社會(hui) 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中國實踐經驗。
如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概念的理論化、國際化、保護研究與(yu) 實踐不斷發展,得到了國際植物保護生物領域的廣泛關(guan) 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基本理論、保護模式和實踐經驗已被意大利、俄羅斯、墨西哥、伊拉克等國家應用於(yu) 其本土植物的保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雲南分享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經驗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毗鄰南亞和東南亞,多山的地形、多樣的氣候孕育了豐富的生物物種,擁有中國一半以上的動植物種類,保存了一大批古老、特有物種,是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寶庫之一。[詳細] -
雲南西雙版納2022年水產種苗生產近90億尾
記者12日從中共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獲悉,該州2022年水產種苗生產量近90億尾,占雲南省總量的53%,位列全省第一。 [詳細] -
雲南2207個抵邊自然村通郵
記者5日從中國郵政雲南分公司(以下簡稱“雲南郵政”)獲悉,截至11月30日,雲南省已有2207個抵邊自然村實現通郵,有效解決了農村郵政服務“最後一公裏”問題,在促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中貢獻了郵政力量。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