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牢記“國之大者”讓綠“景”更炫麗
冬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蘆花灣生態公園裏,鳥兒(er) 們(men) 翩翩飛翔令潔淨的湖泊更顯活力,展現著綠色生態之美;共和縣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璀璨耀眼的“光伏藍”散發著新能源的魅力,體(ti) 現著綠色產(chan) 業(ye) 的科技之美;貴南縣風沙遠去的黃沙頭,曾經荒蕪的大沙漠穿上了人造的“格子衫”,彰顯著人類創造美好家園的精神之美……
近年來,海南州牢固樹立“生態報國”的理念,力爭(zheng) 成為(wei) 綠水青山守護者、高質量發展踐行者和環境治理先行者。生態保護的價(jia) 值不斷凸顯,綠色發展的步伐愈加穩健。
築牢河湖生態“安全網”
海南州地處“三江源生態保護區”“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和黃河流域三大重點生態圈,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係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係和控製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
近年來,海南州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準確把握“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決(jue) 扛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重大政治責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大力實施國土綠化和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全州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8.3%提高到2021年的12.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從(cong) 53.1%提高到57.1%,綠色版圖由“淺綠”向“深綠”漸進。同時,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聚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大力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和修複工程,全州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8.3%,黃河出境斷麵水質一直保持在Ⅱ類以上,11個(ge) 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可控。目之所及,皆是一幅藍天、碧水、丹山、淨土、綠地的生態畫卷。
“看看,這裏現在已經大變樣了!原先黃河吊橋南岸蘆葦蕩內(nei) 的黑臭水體(ti) 通過水生態修複、水汙染防治和農(nong) 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被治理,有效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河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12月初,在貴德縣蘆花灣水生態公園,縣生態環境局局長武同生指著碧波蕩漾的水麵說道。
武同生介紹說,已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貴德縣,為(wei) 了持續保護好水環境,打出流域治理“組合拳”,努力做足黃河水文章,初步達成水清、岸綠、路暢、惠民的目標。
奏響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交響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擁有優(you) 質清潔能源稟賦的海南州,正以綠色發展的基調,奏響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的“交響曲”。
今天,當人們(men) 走進共和縣塔拉灘,一定會(hui) 被一望無際的光伏產(chan) 業(ye) 陣容所震撼。光伏板匯成的藍色海洋“波光粼粼”,向人們(men) 展示著海南州清潔能源領域取得的喜人成就。
2022年6月,海南州生態光伏園區和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正式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海南州能源局局長張振飛說:“多年來,我們(men) 充分利用‘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等資源互補組合優(you) 勢,積極推進水、光、風、儲(chu) 多能互補項目建設,為(wei) 青海構建多能互補、集成優(you) 化的清潔能源體(ti) 係,打造‘綠電特區’而奮鬥。
11月28日,記者走進國家能源集團海南基地共和縣100萬(wan) 千瓦牧光儲(chu) 建設項目施工現場,低沉的機械轟鳴聲和各類往來車輛相交織,施工人員正在熱火朝天地作業(ye) 。國能共和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部副主任張晗說:“該項目屬於(yu) 國家首批風電光伏新能源大基地項目,計劃明年6月30日前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屆時,每年將提供約18億(yi) 千瓦時的清潔電能。”
目前,海南州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2664萬(wan) 千瓦,占全省裝機容量的69%,逐步構建了風光水熱儲(chu) “五位一體(ti) ”的清潔能源發展格局。此外,海南州正在主動融入“東(dong) 數西算”“東(dong) 數西儲(chu) ”的數據產(chan) 業(ye) 戰略布局,打造大數據雲(yun) 計算產(chan) 業(ye) 集聚區,有序推進“兩(liang) 個(ge) 百分之百”大數據“雙備”區域中心建設。投資21億(yi) 元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一期已建成投運,二期正在加快推進,三期也已經開工建設,完全建成運行後,可年消納綠電60億(yi) 度。
繪就綠色家園新畫卷
綠色,是生態的顏色,也是美好家園的基色。
特殊的生態地位決(jue) 定了海南州的發展必須把生態保護擺在優(you) 先位置。近年來,海南州立足三江源、青海湖、黃河流域三大重點生態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全麵落實河湖長製,人民群眾(zhong) 生活的綠色基底更加濃厚。
12月初,記者再次來到位於(yu) 貴南縣的黃沙頭。入冬後的黃沙頭雖然十分蕭瑟,但許多樹枝與(yu) 藤蔓相互交織的痕跡,仍能讓人聯想到夏季此處的蔥鬱之景。
同行的貴南縣自然資源和林業(ye) 草原局辦公室主任陶銳向記者介紹說,貴南縣幹部群眾(zhong) 經過20餘(yu) 年的“治沙戰”,已成功抑製住了黃沙進犯的“腳步”,腳下的“草方格”在漫漫黃沙的大地上構成了一片綠網,網格之中的一棵棵楊樹、烏(wu) 柳、檸條、披堿草等植物緊緊地鎖住了沙地裏的水分,讓“綠衣”得以延展開來。
2018年以來開展的大規模國土綠化三年行動,在貴南縣城周邊、黃沙頭、木格灘沙漠、多什則溝等地實施了大麵積植樹造林、防沙治沙、封山育林等生態保護項目,建成長達300多公裏的“沙漠裏的綠色長城”。據統計,2022年貴南縣國土綠化共計義(yi) 務植樹106萬(wan) 株,網圍欄修複450千米,成林地修枝116.67公頃,有林地澆水200公頃,“在這裏你能夠體(ti) 會(hui) 到貴南人民一代接著一代薪火相傳(chuan) 的治沙精神。”陶銳說。
數據顯示,貴南縣通過實施三北防護林、防沙治沙、禁牧封育等一大批生態工程,森林覆蓋率達19.2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65.82%。
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園,也吸引著更多的珍稀動物在海南州落戶。截至目前,全州共完成國土綠化34.98萬(wan) 公頃、義(yi) 務植樹1626.96萬(wan) 株,創建國家森林鄉(xiang) 村2個(ge) 、省級森林城鎮和森林鄉(xiang) 村各1個(ge) ……“以雪豹、普氏原羚為(wei) 代表的瀕危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棕熊、雪豹、兔猻、荒漠貓等以前罕見的野生動物,現在經常現身鄉(xiang) 野,黃河貴德段也成了白天鵝、蒼鷺等珍稀禽類的棲息地。”海南州生態環境局局長趙邦慶欣喜地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綠色產(chan) 業(ye) 不斷成熟,和諧家園更加美好,綠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海南州將畫出更加炫麗(li) 的風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貴德馬什格羊水庫蓄水工作圓滿完成
記者從青海省水利廳獲悉,近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馬什格羊水庫成功蓄水至水庫正常蓄水位3286.20米,水庫庫容達到1088.4萬立方米,蓄水任務順利完成,標誌著該水庫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 [詳細] -
生態:沙漠生綠蔭 一心鎖黃龍
在青海版圖上,人們或許不能一眼找準貴南的位置,但在全國防沙治沙的史冊上,從風沙滾滾、寸草不生,到綠樹成行、青草成片;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貴南絕對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詳細] -
青海兩地納入三北工程科學綠化試點縣建設
9月27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近日,國家林草局三北工程局正式啟動20個科學綠化試點縣建設,我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位列其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