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沙漠生綠蔭 一心鎖黃龍
在青海版圖上,人們(men) 或許不能一眼找準貴南的位置,但在全國防沙治沙的史冊(ce) 上,從(cong) 風沙滾滾、寸草不生,到綠樹成行、青草成片;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貴南絕對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占總麵積三分之一的土地是荒漠,是我省沙漠化土地分布較廣、危害比較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防沙治沙重點示範縣之一。在龍羊峽庫區南岸的木格灘沙漠向東(dong) 南延伸的最前沿,有一條綿延十多公裏的流動沙丘,當地人形象地稱為(wei) “黃沙頭”。在20多年的不懈堅持中,貴南縣累計投資超過15億(yi) 元,治理沙漠化麵積111000公頃,森林覆蓋率由1996年前的2.6%提高到目前的14.9%以上,八萬(wan) 貴南人用自已矢誌不渝的堅強信念和改天換地的壯誌豪情,在大漠深處奏響了一曲綠色發展之歌。
經過多年的艱難探索,貴南人總結出了“大穴、高杆、深埋、圍欄”四位一體(ti) 的楊樹深栽綜合配套技術,解決(jue) 了高寒、幹旱地區荒漠化治理樹種選擇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樹苗栽種後的成活率。
尤其是黃沙頭采取的喬(qiao) 、灌、草結合,然後采取封育管護,在沙漠腹地采用楊樹深栽造林的這種方式,在全省起到了示範輻射作用。貴南堅持“生態立縣、生態興(xing) 縣、生態富民”發展戰略不動搖,構建了以環木格灘生態圈治理為(wei) 主線,以保護和擴大林草植被和沙生植被為(wei) 中心的綠色屏障。
隨著黃沙頭國家沙漠公園和茫曲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的逐步落實,防沙治沙成為(wei) 貴南全縣的當務之急。為(wei) 改變“沙進人退”的局麵,為(wei) 全麵完成省州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奠定堅實基礎,貴南人依舊在做讓木格灘重披綠裝、再現昔日秀美山川的終生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天地圖·青海”上線應用十年地理信息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在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省綜合調查中心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省地理空間和自然資源大數據中心依據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天地圖)建設總體要求。[詳細] -
“青山綠水”述說著生態之變
最美秋日,布哈河沿岸茂盛的牧草隨風搖曳,棲息的水鳥結伴向西而行。穿越廣袤的濕地和草原牧場,綠色漸漸變得濃鬱起來,青山綠水環抱著祁連山國家公園天峻片區。[詳細] -
黨的二十大代表、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農業推廣研究員祁洪芳
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湟魚洄遊的一條主要河流泉吉河中,大量的湟魚開始了洄遊的旅程。十年來,青海湖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進一步提升,青海湖生態環境水平呈現出總體向好的態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