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讓我們一起“雲植樹”

發布時間:2023-03-22 10:58:00來源: 青海日報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推進,“雲(yun) 植樹”已成為(wei) 植樹節的新趨勢。數據顯示,自從(cong) 2016年螞蟻森林正式上線以來,已經有超過5.5億(yi) 人在手機上收“能量”,種下1.3億(yi) 棵真實的樹。

  “你的過期能量再不收就沒啦。”市民韓先生每天早晨都會(hui) 在收取能量的提醒語下,通過支付寶裏的“雲(yun) 植樹”給自己的小樹澆水。如今,在他的精心養(yang) 護下,他已在雲(yun) 上種植了11棵樹。他說,看見這種充滿生命力的綠色就十分喜歡,“雲(yun) 種樹”也很有成就感和儀(yi) 式感。

  近年來,我省充分利用各類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公園綠地等區域,堅持集中盡責與(yu) 分散盡責、線上盡責與(yu) 線下盡責相結合,見縫插綠、種草添綠,應綠盡綠,推進建立各級各類“互聯網+全民義(yi) 務植樹”基地,探索推進“種、護、管”模式,實現了網絡植樹實體(ti) 化、實體(ti) 植樹基地化、基地建設公園化、公園發展主題化,為(wei) 廣大公民常年提供義(yi) 務植樹盡責場所,推進了綠色生活全民共建、共享,義(yi) 務植樹線上線下雙軌並行。

  省林草局生態保護修複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全民義(yi) 務植樹有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yang) 、設施修建、捐資捐物、誌願服務、其他形式等8類形式,大家既可以走進植樹基地、植樹點參加造林綠化,也可以用其它方式盡責。

  從(cong) 線上到線下,從(cong) 虛擬到現實,“雲(yun) 種樹”為(wei) 全民共同參與(yu) 造林綠化、投身環保事業(ye) 提供了可能。據介紹,植樹愛好者可用手機關(guan) 注“青海全民義(yi) 務植樹網”,報名參加捐資捐物活動。同時,也可在全國全民義(yi) 務植樹網和青海全民義(yi) 務植樹網平台參加已上線的各類義(yi) 務植樹勞動盡責活動,現已全麵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放,供社會(hui) 公眾(zhong) 自主選擇參與(yu) ,社會(hui) 公眾(zhong) 可以通過青海全民義(yi) 務植樹網絡平台查看了解、報名參與(yu) 。

  “等有機會(hui) 我一定去實地種一棵樹!”已在“螞蟻森林”認領了6棵樹的馮(feng) 傑說,自己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參與(yu) 其中,大家都覺得,這種形式可以實現自己“想讓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好”的願望。

  如今,線上植樹的興(xing) 起,帶動了更多年輕人參與(yu) ,“粉絲(si) 群體(ti) ”正在從(cong) “大學生”發展到“小學生”。2023年,青海將深入推進全民義(yi) 務植樹,創新形式、拓寬渠道,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認建認養(yang) 、管護勞動、綠化宣傳(chuan) 、生態保護、撫育管理、捐資捐物、誌願服務一體(ti) 推進的多渠道義(yi) 務植樹盡責機製,持續開展豐(feng) 富多樣的“主題林”植樹活動,同時,持續加大城鄉(xiang) 區域綠化力度,因地製宜實施城鎮和鄉(xiang) 村綠化美化,開展4個(ge) 省級“森林城鎮”和6個(ge) 省級“森林鄉(xiang) 村”創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