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東嘎社區:11年的堅守 綠了荒山頭
草長鶯飛四月天,山上的樹木剛剛泛綠,小草也綠了地麵,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東(dong) 嘎街道東(dong) 嘎社區二組的居民又來到了他們(men) 一直守護的陣地,挖下一個(ge) 又一個(ge) 坑,將一棵棵小樹苗栽種到曾經的荒山——西嘎山上。
西嘎山原本是一座光禿禿的石頭山,荒蕪得連牛羊都不願光顧。經過當地居民11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植樹造林,如今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西嘎山草木茂盛,漫山遍野一片綠油油。
這一切都要從(cong) 11年前的一個(ge) 決(jue) 定說起。2012年開始,為(wei) 了徹底改變西嘎山的現狀,每年的三月份到八月份,堆龍德慶區東(dong) 嘎街道東(dong) 嘎社區自發組織黨(dang) 員、組長、駐村幹部、群眾(zhong) 上山種樹,還定期派人上山檢查樹苗成活情況,及時補種。就這樣種了一年又一年,到了2019年,愣是在2242.5畝(mu) 的荒山上造林1800餘(yu) 畝(mu) 。
然而,在荒山上種植樹木不是件簡單的事。一開始,當地群眾(zhong) 都覺得不可思議:在石頭山上如何能種活樹?
“不試試怎麽(me) 知道呢!拉薩的南山以前也是荒山,現在不也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公園!”在東(dong) 嘎社區二組組長仁增的勸說下,大家都加入到植樹造林的行列中。他們(men) 在山上挖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坑,再通過肩背手提,把樹苗帶上山,種活了一棵又一棵樹木。
2020年,政府實施“先栽後補”優(you) 惠政策。有了造林資金支持,東(dong) 嘎社區於(yu) 2022年成立了堆龍德慶區東(dong) 嘎街道東(dong) 嘎社區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承包了大約2000畝(mu) 的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項目。
記者在植樹現場看到,工作的大部分都是40歲以上的居民。仁增說:“平時基本上都是我們(men) 這些年長的人在這裏種樹,周末其他居民也會(hui) 來幫忙。”他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到植樹隊伍。
經過11年堅持不懈地植樹造林,如今的西嘎山已從(cong) 荒山變成了“綠洲”。
在一株長勢較好的蘋果樹前,仁增撫摸著翠綠的樹葉說:“我們(men) 不但種了蘋果樹,還種了桃樹、杏樹等,就是為(wei) 了居民不但能欣賞美景,還能吃到新鮮的水果。”
記者一行一邊聽仁增介紹一邊往山上走,遇到了正在山上挖樹坑的達瓦次仁。今年51歲的他從(cong) 2012年開始就跟隨仁增一起在西嘎山上種樹。“我們(men) 在這裏栽種了十多年樹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裏的變化,如今參與(yu)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建設,除了有工資拿,還能為(wei) 家鄉(xiang) 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太有意義(yi) 了!”達瓦次仁笑著說。
走在西嘎山腳下,滿眼綠意,微風徐徐吹過,讓人身心舒暢。在山腳下,東(dong) 嘎社區還修建了堆龍西嘎體(ti) 育場,內(nei) 有籃球場、足球場、沙灘排球場、露天遊泳池,成為(wei) 社區居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在山上種樹就像養(yang) 育自己的孩子,看著它們(men) 慢慢長大,特別欣慰。”仁增說,今年他們(men) 計劃完成承包造林總任務的50%。雖然今年已經65歲了,但仁增有信心能夠在五年內(nei) 完成承包造林任務,發展旅遊業(ye) ,讓現在這些種植樹木的群眾(zhong) 也能夠在旅遊業(ye) 中增收致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嚴金海以“四不兩直”方式調研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時強調
2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嚴金海采取“四不兩直”方式調研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實施情況。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詳細] -
陝西榆林10萬株酸棗苗抵達拉薩
4月19日晚,經過5天的跋涉,來自陝西榆林的10萬株酸棗苗陸續抵達拉薩,這對於豐富拉薩南北山綠化造林樹種具有重要作用。 [詳細] -
信訪工作業績突出 拉薩市自然資源局獲全國表彰
記者從拉薩市自然資源局了解到,日前,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關於通報表揚全國自然資源信訪工作業績突出單位和個人的通知》(自然資函〔2023〕23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