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西藏:做好“生態 旅遊”文章

發布時間:2023-05-23 09:51:00來源: 西藏日報


嘉黎縣尼屋鄉(xiang) 全景。記者 楊小娟 攝


圖為(wei) 市民在拉薩市達孜區章多鄉(xiang) 恰村的章多網紅林卡享受假期。記者 旦增蘭(lan) 澤 攝


圖為(wei) 遊客在林芝市雅尼國家濕地公園拍照留念。記者 白瑪澤旺 攝

  5月的拉薩,陽光正暖,枝繁葉茂,白雲(yun) 如棉如絮,長空湛藍似海。微風徐徐,一片片綠葉隨風搖擺在枝頭,猶如大地譜寫(xie) 著一首歡快的樂(le) 章。隨著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的實施,拉薩河穀水汽氤氳、美如畫卷。

  近年來,西藏依托綠水青山、雪山草地、鄉(xiang) 土文化等資源優(you) 勢,在持續做優(you) 特色產(chan) 品線路的基礎上,聚焦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精城市周邊遊、鄉(xiang) 村休閑度假遊。“五一”假期,全區累計接待遊客116.77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73.25%;實現旅遊收入8.48億(yi) 元,同比增長61.52%。

  生態底色“綠”起來

  當清晨第一束陽光灑向布達拉宮時,索朗旺堆作為(wei) 拉薩南北山綠化造林技術顧問,便帶領著他的團隊一起出發去了現場。為(wei) 了家鄉(xiang) 的造林“夢”,索朗旺堆把30年的青春投入到了拉薩植樹造林工作中。63歲的他在退休後,再次被委以重任,擔任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種植保障組技術顧問,繼續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一代又一代“播綠人”接續奮鬥,用青春和汗水書(shu) 寫(xie) 著植樹造林的綠色傳(chuan) 奇。作為(wei) 南北山綠化工程的“先遣連”,中鐵二十一局的幹部職工披荊斬棘,在沒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條路來,在沒有水的荒山上架起了輸水線。

  在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白定西2—3號片區陡峭的山坡上,大昭寺管委會(hui) 組織100餘(yu) 名寺廟僧人和駐寺幹部,開展“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li) 拉薩”“我在拉薩有棵樹”的公益植樹造林活動。

  活動現場,僧人和駐寺幹部2人一組,揮鍬鏟土、扶正樹苗、培土定植、提水澆灌……通過自己的行動,為(wei)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作貢獻。

  南北山綠化是拉薩重要的生態工程,在涵養(yang) 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釋氧、淨化空氣等方麵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也讓市民群眾(zhong) 能享受到生態改善帶來的宜居生活。

  ——2008年,在拉薩大橋的南端,拉薩第一棵樹上山試種成功。

  ——2011年,自治區林木科學研究院在拉薩河南岸寶瓶山開展林木苗種試驗地,為(wei) 拉薩南北山綠化造林工程的選種和造林模式提供了科學依據。

  ——2012年,啟動南山造林綠化工程,南山公園作為(wei)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的一部分,是西藏首個(ge) 河穀地區規模化生態建設和修複的代表性工程。

  ——2018年,拉薩實施“綠色圍城”周邊山體(ti) 造林項目(北山),在北環線上構築起了生態屏障。

  ……

  憑著“種一片、綠一片、活一片”的信念,“5年增綠山川、10年綠滿拉薩”的夢想正在逐漸成真。

  鄉(xiang) 村旅遊“火”起來

  清晨,在距拉薩市18公裏以外的達東(dong) 村,鳥鳴聲聲悅耳,炊煙嫋嫋升起。在拉薩工作的小李周末約了好友到這裏過“林卡”。

  在達東(dong) 村,藍天白雲(yun) 下,一頂頂帳篷沿著彎彎曲曲的河流一直延伸進村落裏,悠揚的歌舞聲從(cong) 遠處的村莊裏傳(chuan) 出。小李及他的朋友們(men) 像往常一樣租了一頂帳篷,然後架起爐子、生起火堆,再烤上香噴噴的肉串,一邊觀賞遠處的雪山、聽著小溪的流水聲,一邊品嚐著豐(feng) 富的美食,儼(yan) 然一副世外桃源的生活畫卷。

  乘著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的東(dong) 風,達東(dong) 村村民次仁尼瑪做起了馬匹租賃生意,於(yu) 2022年開始提供“騎馬體(ti) 驗中心+藏家體(ti) 驗室”一條龍服務。

  達東(dong) 村借助人文風情,再加以創意規劃,已然建設成集自然風光、傳(chuan) 統民俗及戶外拓展、星空觀賞、婚紗攝影等現代項目為(wei) 一體(ti) 的特色鄉(xiang) 村旅遊。

  近年來,西藏不斷提升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層次,著力優(you) 化旅遊發展環境,積極打造高原精品旅遊,在推動西藏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開拓了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搭建了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米堆冰川,位於(yu) 林芝市波密縣境內(nei) 。波密縣積極打造冰川旅遊線路,在發展旅遊的同時,嚴(yan) 守環保底線,讓更多遊客感受到冰川之美,讓更多群眾(zhong) 從(cong) 生態旅遊中獲益,不僅(jin) 守住了“冰川美”還迎來了“百姓富”。2022年,波密縣累計接待遊客達127.86萬(wan) 人次,實現相關(guan) 收入7.63億(yi) 元。

  拉薩市曲水縣俊巴漁村舉(ju) 辦的沉浸式體(ti) 驗非遺活動,不僅(jin) 助力鄉(xiang) 村旅遊“火”了起來,還讓現場的遊客真正感受到了西藏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據了解,“五一”期間曲水縣通過接待遊客,實現收入7萬(wan) 餘(yu) 元,有效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生態+旅遊二重唱“奏”起來

  山綠了,水清了,濕地美了,人也富了。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達東(dong) 村鄉(xiang) 村旅遊、米堆冰川創收……皆是西藏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縮影。

  “按照規劃,到2030年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的實施將極大改善拉薩周邊生態環境,增強區域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工程年均可新增儲(chu) 水約4980萬(wan) 噸,固碳量22.91萬(wan) 噸,釋氧量19.30萬(wan) 噸,保肥量2.71萬(wan) 噸,年生態價(jia) 值14.85億(yi) 元。同時,還將帶動群眾(zhong) 增收,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必將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三豐(feng) 收。”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區林草局副局長胡誌廣介紹。

  發展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資源是根,特色是本,文化是魂,市場是導向,推進風光旅遊與(yu) 文化旅遊有機結合,是實現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

  近年來,嘉黎縣尼屋鄉(xiang) 利用自身的區位條件、山水資源和特色人文景觀,秉承“指向明確、發力精準、文化旅遊和特色產(chan) 業(ye) 互促共進”的發展理念,按照“生態立鄉(xiang) 、產(chan) 業(ye) 強鄉(xiang) 、文旅興(xing) 鄉(xiang) 、和諧穩鄉(xiang) ”的工作要求,堅持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整合全鄉(xiang) 資源,探索出了一條“產(chan) 業(ye) +旅遊”發展的新路子。

  從(cong) 藏南穀地到藏北高原,從(cong) 雅魯藏布江河畔到喜馬拉雅山山腳,得益於(yu) 越來越好的生態,西藏鄉(xiang) 村旅遊步入了快車道,努力實現了從(cong) 守好綠水青山向贏得金山銀山的提升。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全區各地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的新探索新實踐,用好世界級金字招牌,精心奏好生態+旅遊“二重唱”,向世界展現出西藏特色鮮明的生態文旅魅力。

  綠色入畫,處處皆景。“曾經的南北山光禿禿一片,現在一到夏天綠綠的,空氣也變得濕潤了,越來越喜歡這裏。”在拉薩工作8年的馮(feng) 雅麗(li) 更加堅定了紮根邊疆的信心和決(jue) 心。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