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招聘有“陷阱”,當心!
互聯網時代,時效性強、成本低、覆蓋麵廣的網絡招聘,憑借自身優(you) 勢,成為(wei) 當前用人單位招聘的主流形式。尤其是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許多線下招聘活動轉移至線上。但另一方麵,招聘網站上發布的信息往往良莠不齊,有不法分子以光鮮亮麗(li) 的職業(ye) 和高薪誘導求職者踩進“陷阱”。人社部日前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期規範網絡招聘服務行業(ye) 發展,為(wei) 求職者保駕護航。
“雲(yun) 招聘”已成主流
南京師範大學大四學生小王近日通過招聘網站參加南通市2021屆高校畢業(ye) 生秋季網絡招聘會(hui) 。他已向十幾家單位遞交簡曆,正陸續收到筆試和麵試通知。“一些同學通過‘雲(yun) 招聘’找到了心儀(yi) 的工作,有的從(cong) 投簡曆到錄取僅(jin) 用時幾天,省時省力,方便快捷,我也想試試。”小王告訴記者。他仔細比對企業(ye) 在網絡上發布的各種招聘信息,在學校完成了簡曆投遞和線上筆試。“如果能遠程麵試就更好了,在熟悉的環境裏更放鬆,有助於(yu) 自己的發揮。”小王說。
“雲(yun) 宣講”“雲(yun) 招聘”……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有關(guan) 部門和地方政府、行業(ye) 協會(hui) 、社會(hui) 招聘機構、平台企業(ye) 等加強合作、創新服務,幫助求職者“雲(yun) 上找工作”。有越來越多的求職者和小王一樣喜歡網絡應聘,網絡已經成為(wei) 現時招聘的主要途徑。
記者從(cong) 人社部網站了解到,今年3月20日至6月30日,人社部發起實施“百日千萬(wan) 網絡招聘專(zhuan) 項行動”,208萬(wan) 家用人單位發布崗位信息2761萬(wan) 人次,勞動者投遞求職簡曆近2000萬(wan) 份。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大規模開展免費線上職業(ye) 技能培訓,實名注冊(ce) 學員總人次數突破1300萬(wan) ,線上培訓總人次數超過1200萬(wan) 。許多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就業(ye) 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教育部與(yu) 9家社會(hui) 招聘機構聯合推出“23456校園網絡招聘服務”,已提供崗位信息1522萬(wan) 條,累計注冊(ce) 畢業(ye) 生669萬(wan) 人次,投遞簡曆3736萬(wan) 人次。“全國高校畢業(ye) 生網上簽約平台推動11個(ge) 省近900所高校開展網簽工作,今年已有64.5萬(wan) 畢業(ye) 生完成網上簽約。”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
人社部、退役軍(jun) 人事務部、全國總工會(hui) 、全國工商聯也於(yu) 10月15日至11月14日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2020年金秋招聘月活動,網絡招聘是其中重要一環。
沒賺錢卻先交錢?
不過,麵對旺盛的網絡招聘需求,網絡招聘服務水平亟待提升。“招聘信息不完善,作息時間沒有,工資寫(xie) 個(ge) 大概範圍,要求吃苦耐勞。”有網友吐槽起一些網站上粗糙的招聘信息,“找到與(yu) 自身情況匹配的工作很難。”
另一方麵,一些招聘平台審核不嚴(yan) 往往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導致虛假招聘信息充斥。主播夢、模特夢、高薪夢……許多看起來光鮮亮麗(li) 的職業(ye) 和高額回報讓不少求職者喪(sang) 失警惕,不僅(jin) 工作沒找到,錢還搭進去不少。
小張和小楊在網上看到某公司招聘信息後,應聘成為(wei) 公司簽約主播。上班幾天後兩(liang) 人因工作內(nei) 容與(yu) 約定不合提出辭職,公司卻搬出合同要求按規定賠償(chang) 10萬(wan) 元違約金和高額賠償(chang) 金,兩(liang) 人這才發現由於(yu) 疏忽並未注意到合同中不合理的條款。
不僅(jin) 全職工作充滿“陷阱”,兼職同樣需要小心。研究生劉若彤向記者講述自己最近受騙的經曆。小劉在某招聘網站看到一個(ge) 劇本翻譯的職位,英文出色的她順利通過筆試,對方卻要求繳納2400元的保證金以防“泄密”,並稱這是行規。“翻譯酬勞是一個(ge) 字6毛錢,對方給我10萬(wan) 字的稿件任務。”小劉起初也有疑慮,不過對方的營業(ye) 執照打消了她的懷疑。但是投入工作後她才發現劇本質量粗糙,而且工程浩大,難以完成,試圖聯係對方溝通進展時,卻發現早已被拉黑。
小劉的經曆絕非個(ge) 例。一些招聘網站以交納服裝費、體(ti) 檢費、培訓費、保險費、押金、手續費等名義(yi) 收取應聘者錢款,得逞後要麽(me) 迅速脫身,要麽(me) 找借口不給安排工作,待騙取的錢財累積多了,便人去樓空。
多措並舉(ju) 避風險
專(zhuan) 家認為(wei) ,網絡招聘的市場需求一直沒有被很好地解決(jue) 。從(cong) 招聘方看,由於(yu) 行業(ye) 、公司類型、職位等級等方麵的不同,會(hui) 帶來明顯不同的招聘需求。“對應聘方而言,應屆畢業(ye) 生、務工者、白領等不同群體(ti) 的需求各不相同。雙方需求差異很大,但雙方能夠直接掌握的信息卻非常有限:招聘方隻有一個(ge) 招聘描述,而求職者隻有一個(ge) 簡曆信息,信息不對稱影響網絡招聘的效率,也容易產(chan) 生信息混雜。”
為(wei) 解決(jue) 這些問題,人社部研究起草《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用人單位向網絡招聘服務機構提供的單位基本情況、招聘人數、招聘條件、用工類型、工作內(nei) 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勞動報酬等招聘信息,應當合法、真實。
《意見稿》提到,網絡招聘服務機構應當對提供的網絡招聘服務收費實行明碼標價(jia) ,不得向勞動者收取押金,不得以欺詐、暴力、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牟取不正當利益。人社部門將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推行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提升網絡招聘服務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另外,專(zhuan) 家提示,求職者應該擦亮眼睛,如果招聘單位要求收取費用,更應小心。求職者要盡可能多了解應聘公司及崗位信息,對於(yu) 工作內(nei) 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勞動報酬等關(guan) 鍵信息無法提供或含糊其辭的,應提高警惕。在工作過程中,注意保存勞動合同、工資發放記錄、打卡記錄、工作成果等相關(guan) 證據,在發生糾紛時,更好地保護自身權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明年首次學考合格考於1月13日開考,高考選考科目須先通過“合格考”
2021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將於1月13日至15日舉行。按照要求,統考考生在填報選考科目時,所選報科目須已通過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詳細] -
校園餐飲浪費有何改善?調查:仍存少數剩菜剩飯情況
鄭州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劉瑩告訴記者,高校推行“光盤行動”後,食堂浪費現象有所好轉,但“回收”的食物仍舊較多。[詳細] -
海軍招飛初檢預選11月初在京進行 采取單項淘汰製
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根據海軍招飛工作計劃,擬於11月初在北京市開展2021年度招飛初檢預選工作。檢測包括體格檢查、政治考核和文化摸底,采取單項淘汰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