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終身學習”為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更多可能

發布時間:2020-10-27 13:5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十四五”教育暢想】

  “學習(xi) 型社會(hui) ”是建設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的根本旨歸和依據,我國要建設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是為(wei) 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提供學習(xi) 機會(hui) 和資源的體(ti) 係——

  “終身學習(xi) ”為(wei) 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提供更多可能

  劉寶存(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yu) 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

  2020年9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ti) 育領域專(zhuan) 家代表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完善全民終身學習(xi) 推進機製,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feng) 富、學習(xi) 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總書(shu) 記的講話反映了世界教育發展的終身化趨勢,也指出了我國構建終身學習(xi) 體(ti) 係、打造學習(xi) 型社會(hui) 的方向。


汕頭大學圖書(shu) 館。新華社發

  1.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的理念基礎

  終身學習(xi) 是20世紀國際社會(hui) 影響最大、最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思潮。雖然在古代中國、古希臘、古羅馬就已經出現終身學習(xi) 思想的萌芽,在20世紀初也有學者提出一些樸素的終身學習(xi) 思想,但是終身學習(xi) 作為(wei) 一種思潮的產(chan) 生則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的事情。1965年,法國教育家朗格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三屆促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hui) ”會(hui) 議上,做了題為(wei) “終身教育”的報告,被視為(wei) 終身學習(xi) 思潮的奠基者,終身教育也逐漸成為(wei) 一種廣泛傳(chuan) 播的教育思潮。終身教育這個(ge) 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麵。從(cong) 縱向上講,終身教育包括一個(ge) 人從(cong) 生到死各個(ge) 階段的教育;從(cong) 橫向上講,終身教育包括教育的各種形式、各個(ge) 方麵和各項內(nei) 容。

  197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會(hui) 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實現了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xi) 的轉變。報告指出,“雖然一個(ge) 人正在不斷地接受教育,但他越來越不成為(wei) 對象,而越來越成為(wei) 主體(ti) 了”,教育過程必須“把重點放在教育與(yu) 學習(xi) 過程的‘自學’原則上”。雖然無論是終身教育還是終身學習(xi) ,都強調每個(ge) 人都必須終身不斷地學習(xi) ,但是從(cong) 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xi) 的轉變實現了學習(xi) 活動主體(ti) 的轉變。終身教育強調政府和社會(hui) 為(wei) 每個(ge) 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hui) ,而終身學習(xi) 強調學習(xi) 者自覺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和機會(hui) 自主學習(xi) 。這種轉變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詞語的變化,“終身學習(xi) ”為(wei) 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為(wei) 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的打造奠定了基礎。

  2.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的國際探索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動下,終身學習(xi) 成為(wei)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製定教育政策的指導思想,各國重新審視傳(chuan) 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製度,致力於(yu) 構建終身學習(xi) 體(ti) 係、打造學習(xi) 型社會(hui) 。通觀各國建設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的措施,大致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

  製定有關(guan) 終身學習(xi) 法律法規。例如,美國是較早對終身學習(xi) 立法的國家,早在1976年就頒布了《終身學習(xi) 法案》。1990年,日本製定了《終身學習(xi) 振興(xing) 法》,把構建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之中,努力建設“終身學習(xi) 社會(hui) ”。1999年,韓國製定《終身教育法》,要求把韓國建設成一個(ge) 教育開放和終身學習(xi) 的社會(hui) 。


湖北襄陽高新區東(dong) 風社區電子閱覽室為(wei) 居民提供免費線上閱讀服務。新華社發

  設立負責推進終身學習(xi) 的組織機構,建立終身學習(xi) 推進體(ti) 製。例如,1988年,日本就在文部省設立了終身學習(xi) 局,作為(wei) 推動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的組織機構;在文部省、都道府縣、市町村設立終身學習(xi) 審議會(hui) ,作為(wei) 推進終身學習(xi) 的谘詢審議機構。日本還明確各行政部門的責任,製定終身學習(xi) 振興(xing) 計劃,設立“終身學習(xi) 推進中心”,製定地區振興(xing) 終身學習(xi) 規劃,推進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

  打造開放、全納的教育體(ti) 係。在各國打造的新的教育體(ti) 係中,學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和學習(xi) 係統,學習(xi) 既可以在學校進行,也可以在家庭、學校和工作場所進行;年齡不再是接受不同層級教育限製因素,包括兒(er) 童、年輕人和成人在內(nei) 的所有社會(hui) 成員都致力於(yu) 學習(xi) 活動;各級各類教育上下銜接、左右溝通,正規教育與(yu) 非正規教育、正式教育與(yu) 非正式教育、線上教育與(yu) 線下教育有機結合,從(cong) 學習(xi) 型家庭、學習(xi) 型組織到學習(xi) 型社區、學習(xi) 型城市和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層層推進,學習(xi) 活動處於(yu) 一種泛在的狀態。

  另外,各國積極推進“學分銀行”學分累積、彈性學製等靈活、彈性的學習(xi) 製度,實現終身學習(xi) 的自主化和個(ge) 性化。

  3.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的中國路徑

  終身學習(xi) 思潮在20世紀70年代初傳(chuan) 入我國,但直到1995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才以法律的形式首次提出“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ti) 係”。1999年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xing) 行動計劃》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終身學習(xi) 體(ti) 係”,這是我國官方文件第一次使用“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的概念。2002年黨(dang) 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形成全民學習(xi) 、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這是官方文件首次提出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的戰略目標。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我國在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和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方麵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和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是一個(ge) 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不懈的努力。

  我國建設終身學習(xi) 體(ti) 係需要以形成學習(xi) 型社會(hui) 為(wei) 目標。如果從(cong) 1968年美國教育家赫欽斯出版《學習(xi) 型社會(hui) 》一書(shu) 算起,“學習(xi) 型社會(hui) ”概念的提出已經有了50多年的曆史,但是對於(yu) “學習(xi) 型社會(hui) ”概念的內(nei) 涵並沒有一個(ge) 統一的認識。一般認為(wei) ,“學習(xi) 型社會(hui) ”就是一個(ge)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學習(xi) 的社會(hui) 。“學習(xi) 型社會(hui) ”是建設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的根本旨歸和依據,要建設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就是為(wei) 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提供學習(xi) 機會(hui) 和資源的體(ti) 係。


讀者在貴州省遵義(yi) 市播州區圖書(shu) 館挑選書(shu) 籍。新華社發

  我國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依賴於(yu) 完善全民終身學習(xi) 推進機製。國際社會(hui) 製定終身學習(xi) 法律法規、設立負責推進終身學習(xi) 的組織機構、打造開放的教育體(ti) 係、建立個(ge) 性化的學習(xi) 製度等推進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的基本經驗,也是我國完善全民終身學習(xi) 推進機製的基本路徑。但是一個(ge) 國家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是建立在這個(ge) 國家的曆史傳(chuan) 統、社會(hui) 製度、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等社會(hui) 基礎之上的,這也就決(jue) 定了我國建設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必然挖掘中國本土的教育資源,在終身教育體(ti) 係本身及其建設機製方麵形成中國特色,體(ti) 現世界性與(yu) 民族性的統一。

  全民終身學習(xi) 推進機製的核心在於(yu) 體(ti) 製和製度的建設,但是基礎則是培養(yang) 全民終身向學的興(xing) 趣和能力。我國建設終身學習(xi) 體(ti) 係要強調樹立以學習(xi) 者為(wei) 中心的思想,主張自主學習(xi) ,重視激發學習(xi) 者學習(xi) 的興(xing) 趣和追求真知的動力,使每個(ge) 人樂(le) 於(yu) 學習(xi) ,從(cong) 而終身向學,並養(yang) 成自主學習(xi) 、自我評價(jia) 、自我激勵的能力。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