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碳經濟裏有大學問——湖北經濟學院探索“碳市場”的運行機製

夏靜 陶慧 發布時間:2020-10-27 13: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碳市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製度安排和製度創新。作為(wei) 中部唯一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湖北已成為(wei) 全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碳市場,正全力推進“全國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建設。

  在碳市場的建設過程中,設立在湖北經濟學院的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對碳市場的建立和運行提供了智力支撐,體(ti) 現了一所大學碳經濟研究的領先水平。

   打造全國碳市場的“湖北樣板”

  2011年,湖北省成為(wei) 國家七個(ge)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一。目前,湖北碳市場交易規模、連續性、引進社會(hui) 資金量等指標均居全國首位,在打造全國碳市場的湖北樣板上展開了積極探索。

  碳市場交易主體(ti) 為(wei) 政府強製管控進入的控牌企業(ye) 、投資機構和個(ge) 人。湖北省將年綜合能耗一萬(wan) 噸標煤以上的工業(ye) 企業(ye) 全部納入,共有400餘(yu) 家大型企業(ye) 。目前,湖北碳市場有效交易日占比100%,企業(ye) 交易率100%,企業(ye) 履約率100%,市場價(jia) 格相對穩定在每噸15元至35元間運行。納入企業(ye) 通過碳市場實現減排收益3.5億(yi) 元。

  對於(yu) 企業(ye) 而言,碳市場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減排工具,更是一個(ge) 轉型發展工具。華新水泥是湖北省首批納入碳排放管理的企業(ye) ,當年獲得2000餘(yu) 萬(wan) 噸的碳排放配額,在年底實際結算時超出100餘(yu) 萬(wan) 噸,隻能花費3000餘(yu) 萬(wan) 元到市場上購買(mai) 相應額度以完成履約。第二年,企業(ye) 就在節能上下功夫,從(cong) 最大的消耗燃料上做文章。通過自主研發技術,把生活垃圾等加工成綠色環保的垃圾衍生燃料以替代煤炭,加之利用餘(yu) 熱,碳排放總額減少10%。華新水泥不僅(jin) 實現了水泥生產(chan) 成本的下降,還實現了碳排放額度盈餘(yu) 。當年通過出售盈餘(yu) 的碳排放額度40餘(yu) 萬(wan) 噸,淨收益900餘(yu) 萬(wan) 元。

  湖北碳市場始終堅持排放總量適度從(cong) 緊控製原則,2014至2019年,企業(ye) 免費排放配額逐年遞減,有效倒逼了企業(ye) 減排。2014至2019年,湖北省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率均高於(yu) 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節能降碳的同時,呈現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

  同時,湖北積極探索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推動全省農(nong) 村戶用沼氣和林業(ye) 碳匯項目開發達128個(ge) ,預計年均減排量214萬(wan) 噸。目前已有217萬(wan) 噸省內(nei) 貧困地區產(chan) 生的碳減排量進入市場交易,為(wei) 貧困地區帶來收益超過5000萬(wan) 元。

  湖北還積極開展碳金融創新,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6家銀行簽署1200億(yi) 元碳金融授信,用於(yu) 支持綠色低碳項目開發和技術應用;在全國首創了碳基金5支、碳托管592.28萬(wan) 噸、碳保險等碳金融產(chan) 品,進一步拓寬企業(ye) 的融資渠道。

   建立湖北碳市場高校智庫

  打造全國碳市場的湖北樣板,離不開高校智庫的理論研究。

  獲評“全國高校節能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的湖北經濟學院,開設資源與(yu) 環境經濟學專(zhuan) 業(ye) ,目前是全國唯一在本科階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經濟學學科方向人才培養(yang) 的學校。學校申報成立的“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是湖北省內(nei) 唯一專(zhuan) 門從(cong) 事碳排放權交易的省級研究機構。

  完善碳排放體(ti) 係,引導低碳生活,關(guan) 鍵靠人才,能力建設培訓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

  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組織構建了湖北省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核算體(ti) 係及報表製度,合作開發了“湖北省重點企事業(ye) 單位溫室氣體(ti) 排放在線填報係統”,並針對政府和企業(ye) 基層工作人員開展了29場能力培訓,培訓3681人次。對湖北省縣級以上能源氣候等相關(guan) 人員的全覆蓋培訓,有力支撐了湖北省應對氣候變化的各項工作。

  立足湖北,放眼全國,創新中心進一步參與(yu) 到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孫永平說:“全國碳交易登記注冊(ce) 係統是碳交易市場管理的樞紐。這個(ge) 係統實現碳市場和其他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最終將湖北建成全國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綠色資本市場。”湖北經濟學院通過與(yu) 武漢大學、清華大學、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和中創碳投等協同單位合作,形成全國兩(liang) 會(hui) 提案1項,湖北省兩(liang) 會(hui) 提案2項,武漢市兩(liang) 會(hui) 提案2項,決(jue) 策谘詢報告6項,技術采用23項。

  提供中國碳市場學術理論支撐

  經過多年運行,我國碳排放交易試點積累了成熟的經驗,但是在製度設計上也顯現出不足和缺陷。碳市場機製仍需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創新中心在重大項目申報和理論創新等方麵取得突破和進展,助力中國碳市場的發展和建設。其研究項目《我國重點行業(ye) 與(yu) 地區碳配額分配方法與(yu) 能力建設》獲2018年度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氣候變化風險的全球治理與(yu) 國內(nei) 應對關(guan) 鍵問題研究》項目的課題研究,完善和彌補我國乃至全球在碳市場建設研究領域的空白點。

  與(yu) 此同時,創新中心承擔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碳排放權交易體(ti) 係的評估與(yu) 完善研究》《我國碳排放權交易體(ti) 係的總量設定與(yu) 配額分配方法評價(jia) 與(yu) 完善》,直接服務於(yu) 全國碳市場體(ti) 係建設,具有重要的決(jue) 策谘詢意義(yi) 。創新中心申請的《湖北省應對氣候變化統計核算製度研究及能力建設》被列入中國清潔發展機製項目。該項目對構建湖北省地方和企業(ye) 層級的溫室氣體(ti) 排放基礎統計和核算工作體(ti) 係,加快湖北省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yi) 。

  創新中心依托湖北經濟學院應用經濟學優(you) 勢學科,推動交叉學科建設,積極助推中國氣候變化經濟學學科建設研究。在國際國內(nei) 高質量期刊發表《環境權益交易市場能否誘發綠色創新——基於(yu) 我國上市公司綠色專(zhuan) 利數據的證據》等學術論文,出版了專(zhuan) 業(ye) 著作《全球主要碳市場製度研究》,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氣候變化經濟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此外,創新中心創辦了我國第一本環境經濟學學術期刊《環境經濟研究》,出版藍皮書(shu) 係列,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