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終身學習的“立交橋”
【專(zhuan) 家視點】
作者:李立國(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終身學習(xi) 是指學習(xi) 將伴隨現代社會(hui) 每個(ge) 成員的一生發展,即我們(men) 所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或者“學無止境”。完善全民終身學習(xi) 推進機製,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feng) 富、學習(xi) 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是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迫切需要。
終身學習(xi) 可促進經濟社會(hui) 和個(ge) 體(ti) 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dang) 中央和各級政府各部門的領導和全社會(hui) 的積極推動下,以繼續教育為(wei) 主要抓手的終身學習(xi) 得到了較快發展。
我國終身學習(xi) 發展已經走過了數十年的曆程,其成績主要表現在: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為(wei) 沒有接受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機會(hui) 的社會(hui) 成員,特別是有需求的生產(chan) 一線勞動者,通過普通學校特別是成人學校,進行“補學曆、補文化”的教育。通過高校舉(ju) 辦函授、電大、夜大、各種脫產(chan) 學習(xi) 班以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製度等多種形式,為(wei) 數千萬(wan) 未接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ye) 教育的社會(hui) 成員提供了高等教育和職業(ye) 教育。國家和各部門實施了一係列發展和加強繼續教育和培訓的相關(guan) 計劃與(yu) 工程,為(wei) 數以億(yi) 計從(cong) 業(ye) 勞動者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職業(ye) 技能培訓。社區教育和學習(xi) 型組織建設有了很大發展。圖書(shu) 館、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體(ti) 育場館等公共場館開展“學習(xi) 開放日”“主題活動日”“專(zhuan) 題講座”等活動,提供學習(xi) 服務,組織社區居民參加文化藝術或學習(xi) 體(ti) 驗活動。農(nong) 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nong) 家書(shu) 屋、農(nong) 技推廣站等機構,麵向農(nong) 村社區開展宣講、谘詢和培訓服務,組織村民參加學習(xi) 培訓。推動各類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資源向社區開放,發揮場地、設備設施、教學資源、師資優(you) 勢,就近麵向城鄉(xiang) 社區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xi) 活動,開放數字化資源及服務。
然而,我國終身學習(xi) 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發展還很不平衡,供給模式比較單一,仍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廣大社會(hui) 成員對終身學習(xi) 的多樣化需求,終身學習(xi) 在整個(ge) 教育體(ti) 係中處於(yu) 比較薄弱的環節。社會(hui) 各界對於(yu) 終身學習(xi) 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相應的政府管理機構以及有效的推進機製,資源較少並且配置不佳,學習(xi) 質量難以得到保障,還沒有建立起對社會(hui) 成員特別是從(cong) 業(ye) 人員終身學習(xi) 的激勵機製和製度,終身學習(xi) 的公共服務平台和信息技術平台亟待建設和發展。
終身學習(xi) 供需狀況正發生深刻變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特別是教育的發展,終身學習(xi) 麵臨(lin) 的供需狀況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終身學習(xi) 的功能、內(nei) 容、模式與(yu) 傳(chuan) 統的學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這就要根據終身學習(xi) 的特點和學習(xi) 者的需求,建立和完善符合終身學習(xi) 規律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
首先,隨著義(yi) 務教育全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人們(men) 對終身學習(xi) 的內(nei) 容、形式和方法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與(yu) 之相適應,終身學習(xi) 麵臨(lin) 由傳(chuan) 統的學曆教育為(wei) 主向學曆教育、非學曆教育、非正式教育、網絡教育等多種形式並舉(ju) 的轉變。
其次,社會(hui) 和學習(xi) 者對終身學習(xi) 的需求多樣化,要從(cong) 傳(chuan) 統的供給導向轉變為(wei) 需求導向,注重教育機構提供者的多元化,從(cong) 單一的學校教育機構向學校、企業(ye) 、行業(ye) 、專(zhuan) 業(ye) 培訓公司等共同參與(yu) 轉變,建立起滿足學習(xi) 者需要的多機構多形式的供給側(ce) 改革。
最後,提高終身學習(xi) 質量。麵向青少年的終身學習(xi) ,注重博物館、圖書(shu) 館、自然文化遺產(chan) 等社會(hui) 機構對他們(men) 的免費或優(you) 惠開放。麵向職業(ye) 導向的終身學習(xi) 要從(cong) 偏重知識傳(chuan) 授向注重職業(ye) 能力開發,特別是從(cong) 業(ye) 人員的崗位適應能力、崗位轉移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yang) 轉變,滿足其職業(ye) 發展需要。麵向老年群體(ti) 的終身學習(xi) ,要注重健康養(yang) 生、文化娛樂(le) 等多種形式,滿足其身心發展需求。
終身學習(xi) 發展須調動全社會(hui) 積極性
終身學習(xi) 的發展,必須調動全社會(hui) 的積極性,構建方式靈活、資源豐(feng) 富、學習(xi) 便捷、機會(hui) 多樣、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各種學習(xi) 成果都能得到公認的終身學習(xi) 的“立交橋”。
健全和完善黨(dang) 委領導、政府推動、社會(hui) 參與(yu) 的終身學習(xi) 推進機製。推進終身學習(xi) 的法律、規章和製度政策建設,從(cong) 法律上明確各種利益相關(guan) 者的責任和義(yi) 務,在全社會(hui) 樹立全民學習(xi) 、終身學習(xi) 的理念和意識。
加強製度建設和創新,拓寬通過終身學習(xi) 培養(yang) 人才的渠道。建立個(ge) 人終身學習(xi) 積分卡製度,促進學曆教育與(yu) 非學曆教育所獲得成果的相互融通。改革人才選拔使用上唯學曆甚至“唯高學曆”“唯雙一流”的狀況。探索建立知識、能力與(yu) 技能並重和有機結合的國家資格體(ti) 係,在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的基礎上完善現有的學曆資格、職業(ye) 資格和技能等級體(ti) 係,製定各個(ge) 行業(ye) 、各種職業(ye) 、各種崗位、各類人才的知識、能力與(yu) 技能標準。
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建立健全優(you) 質終身學習(xi) 網絡。促進各種學習(xi) 資源整合,形成各類教育相互溝通和銜接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搭建終身學習(xi) “立交橋”,暢通終身學習(xi) 通道,更多更好地提供個(ge) 性化學習(xi) 條件。建設以現代信息技術為(wei) 載體(ti) 的遠程開放終身教育平台,發揮社會(hui) 公共文化設施的教育服務功能,鼓勵社會(hui) 和學校的圖書(shu) 館、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體(ti) 育場館等有序免費向社會(hui) 開放。以推進學習(xi) 型組織為(wei) 抓手,做好城鎮學習(xi) 型街道、社區,農(nong) 村村民文化學習(xi) 中心,政府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和行業(ye) 、企業(ye) 學習(xi) 型組織建設。努力為(wei) 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提供不受時空限製的、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和方便、快捷、個(ge) 性化、可交互的學習(xi) 服務,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ge) 性化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同時,要促進城鄉(xiang) 與(yu) 區域交流與(yu) 合作,推動終身學習(xi) 協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終身學習”為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更多可能
“學習型社會”是建設終身學習體係的根本旨歸和依據,我國要建設的終身學習體係,是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提供學習機會和資源的體係。[詳細] -
終身學習體係建設的法國經驗
通過立法明確終身學習體係建設中各利益相關方的權利和義務。此後,法國出台多部法律,明確雇員在勞動時間有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明確雇員接受就業谘詢的權利和相關機構。[詳細] -
碳經濟裏有大學問——湖北經濟學院探索“碳市場”的運行機製
在碳市場的建設過程中,設立在湖北經濟學院的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對碳市場的建立和運行提供了智力支撐,體現了一所大學碳經濟研究的領先水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