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補產業短板 育職教優勢——天津幫扶河北承德走穩定脫貧之路

劉茜 陳建強 發布時間:2020-10-27 13: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脫貧攻堅·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

  一場小雨過後,河北承德市隆化縣幽穀稻米基地內(nei) 的“小站稻”稻苗生機勃發。這是發源於(yu) 天津的“小站稻”,第一次生長在灤河岸邊。

  故事還得從(cong) 37年前講起。為(wei) 緩解天津市用水匱乏,1982年,舉(ju) 世矚目的新中國首個(ge) 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全麵開工。清澈甘甜的灤河水解了天津的“發展之渴”,為(wei) 了京津冀水源的高質量供給,承德人民作出巨大貢獻。

  在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背景下,天津與(yu) 承德攜手,共同編製實施《天津市扶貧協作及對口幫扶河北省承德市規劃(2016—2020年)》,謀劃扶貧協作項目126個(ge) ,總投資352.76億(yi) 元。

  灤河兩(liang) 岸掀起脫貧攻堅熱潮,兩(liang) 地情緣正在續寫(xie) 。

  1.成熟模式、產(chan) 業(ye) 園區對接經濟短板

  2017年,天津成立幫扶承德工作隊。“來承德為(wei) 什麽(me) ?到承德幹什麽(me) ?走了以後留什麽(me) ?”來到承德第一天,掛職承德市委常委、副市長的天津幫扶承德工作隊隊長楊春武提出3個(ge) 問題。

  天津市幫扶幹部、承德市協同辦副主任趙輝認為(wei) ,產(chan) 業(ye) 幫扶是天津對口幫扶工作的著眼點,隻有因地製宜,以扶持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提高貧困群眾(zhong) 收入作為(wei) 優(you) 先工作目標,大力發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才能切實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貧困問題。

  2017年8月,劉繼群踏上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圍場縣)的土地,掛職圍場縣委常委、副縣長,在他看來,天津人喝灤河水,武清和圍場原本就是親(qin) 人。圍場縣下轄12個(ge) 鎮、25個(ge) 鄉(xiang) 、312個(ge) 行政村,3年來,劉繼群踏遍了每個(ge) 貧困戶的家門尋找貧困原因。經過調研和多方協調,爭(zheng) 取到天津市級財政幫扶資金2.06億(yi) 元、武清區級財政幫扶資金9970萬(wan) 元,實施了以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為(wei) 重點的29個(ge) 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

  2020年2月,圍場縣正式脫貧摘帽。承德地處山區和高原相交地帶,天津市因地製宜,重點幫扶經濟林果、蔬菜大棚等設施農(nong) 業(ye) 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就業(ye) 、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2017年,通過引導扶持平泉桲欏樹社區設施蔬菜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發展,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200戶,帶動周邊農(nong) 戶500餘(yu) 人增收。

  由於(yu) 承德草場資源豐(feng) 富,天津有針對性地引導本市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扶持承德畜牧產(chan) 業(ye) 。

  天津食品集團與(yu) 承德合作經營百萬(wan) 隻優(you) 質肉羊全產(chan) 業(ye) 鏈項目,采取“企業(ye) +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依托圍場養(yang) 羊優(you) 越的自然條件,天津食品集團、天津武清區幫扶幹部和當地相關(guan) 部門共同謀劃了“投母收羔”“入企就業(ye) ”“入股分紅”等扶貧模式。在生產(chan) 上遊,實施源頭監督、過程管控和質量追溯的經營管理體(ti) 係,確保產(chan) 出高質量的生態羊肉;在銷售下遊,積極打造“圍場肉羊”“承德肉羊”品牌。“到今年年底,與(yu) 項目合作的養(yang) 殖場將達到50家,帶動不少於(yu) 3000戶貧困戶穩定脫貧,力促經濟發展和群眾(zhong) 增收脫貧雙贏。”天津食品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總經理王江星說。

  產(chan) 業(ye) 園區在承德是經濟短板,天津市的經濟開發區則有豐(feng) 富的經驗和成熟的模式。產(chan) 業(ye) 園區在引進投資、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優(you) 化投資環境等方麵有積極的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讓產(chan) 業(ye) 園區成為(wei) 隨行的新經濟增長點,是天津和承德的共識。以六溝產(chan) 業(ye) 園建設為(wei) 重點,先後啟動了各類專(zhuan) 業(ye) 園區建設,食用菌園區、種養(yang) 殖基地等10個(ge) 園區基地扶貧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目前承德同天津簽署津承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扶貧協作項目22個(ge) ,總投資31.2億(yi) 元,主要采取企業(ye) 合作、扶智培訓、產(chan) 銷對接、科技提升等模式。據初步測算,項目全部實施後,可輻射帶動8000多戶貧困戶增收。

  2.人才輸入和勞務輸出互惠共贏

  目前,天津市有9名黨(dang) 政幹部到承德掛職,承德15名幹部到津掛職。派出幫扶幹部隻是第一步,天津還選派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130人次,對承德5個(ge) 重點幫扶縣市實現了人才幫扶全覆蓋。

  天津市幫助承德市建立扶貧車間185個(ge) ,實現“打工不用往外走,掙錢就在家門口”的目標。

  2016年11月,天津市政府與(yu) 河北省政府簽署《關(guan) 於(yu) 對口支援建設高等職業(ye) 院校框架協議》,天津市對口支援承德市建設一所高等職業(ye) 院校。2018年5月,承德應用技術職業(ye) 學院正式成立。作為(wei) 天津對口幫扶承德市重點項目,這所由天津中德職業(ye) 技術大學支持建設的國辦全日製大專(zhuan) 院校,彌補了承德當地高等職業(ye) 教育的空白。

  背靠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兩(liang) 大戰略,承德應用技術職業(ye) 學院2018年開始招生,為(wei) 當地職業(ye) 教育注入“一池春水”,目前在校學生約2100人。

  承德與(yu) 天津共享互通人力資源需求信息,在承德人社網、就業(ye) 網開辟專(zhuan) 欄,實時發布天津人才用工需求信息。今年以來,協同各結對幫扶縣舉(ju) 辦招聘會(hui) 5場次,提供就業(ye) 崗位4000餘(yu) 個(ge) ,達成就業(ye) 意向590人,已有近400人到天津就業(ye) 。

  “發展產(chan) 業(ye) 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要想徹底拔除窮根,歸根結底要在‘扶誌’‘扶智’上下功夫。”楊春武說。

  工作隊抓住承德麵向京津冀的區位優(you) 勢,積極搭建勞動力資源供需服務平台,深化津承勞務協作。通過建立勞動服務站、“項目扶持+資金扶持”相結合、抓好“三項保障”等方式,將承德地區的內(nei) 生動力和外部幫扶有機結合,搭建高質量、全方位的勞務協作對接平台。

  2020年上半年,天津幫扶承德全市貧困人口實現就業(ye) 達到3473人。通過促進就業(ye) ,正日益呈現“未脫貧人口要脫貧,已脫貧人口防返貧,邊緣人口快致富”的狀態。。

  天津人才輸入,扶貧又扶智;承德勞務輸出,助天津用工之需。天津市積極動員社會(hui) 組織投身扶貧協作:社會(hui) 各界累計到位幫扶資金、物資合計1500萬(wan) 元;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到承德市帶動農(nong) 村發展,助力農(nong) 民脫貧;愛心人士開展扶助特困家庭、關(guan) 愛貧困兒(er) 童、資助貧困學生等活動,僅(jin) 2017年就募集社會(hui) 資金764.54萬(wan) 元。“勞務輸出不僅(jin) 解決(jue) 了貧困人口的就業(ye) 問題,還能滿足我們(men) 企業(ye) 的用工需求,這是一項雙贏的合作。”天津市華維勞務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3.用好幫扶資金,挖掘產(chan) 業(ye) 潛能

  一川清冽灤河水,滋潤津承兩(liang) 地。對口幫扶就像一粒種子,催生一個(ge) 個(ge) 扶貧項目在承德大地生根發芽。

  河北振邦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是個(ge) 80後,叫閆誌遠。2016年,他在平泉市平北鎮白池溝社區和太平梁社區、黃土梁子北三家村建起三處占地2500畝(mu) 的果蔬基地,是平泉市的扶貧項目之一。

  但菜農(nong) 果農(nong) 們(men) 知道,果蔬種植有風險。價(jia) 格低迷導致蔬菜和水果爛掉扔掉的現象時有發生。菜賤果賤傷(shang) 農(nong) ,對傳(chuan) 統農(nong) 戶而言,單個(ge) 大棚賠幾萬(wan) 元甚至傾(qing) 家蕩產(chan) 的情況可能會(hui) 出現。對企業(ye) 而言,一旦出現這種情形,會(hui) 導致重大經濟損失甚至破產(chan) 。

  2018年,天津市拿出的455萬(wan) 元幫扶金和西青區拿出的372萬(wan) 元幫扶金全部到位。河北振邦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在原有果蔬大棚和休閑觀光設施的基礎上,建設了3條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生產(chan) 線,發展果蔬罐頭、玉米雜糧汁、果蔬含片等深加工項目,總投資2.5億(yi) 元,以更好地規避農(nong) 業(ye) 風險。

  閆誌遠幹勁十足。“目前一期工程建設的是果蔬汁和含片、果蔬罐頭、玉米雜糧汁三條生產(chan) 線。”閆誌遠介紹,“今年又投了5000萬(wan) 元建設果蔬脆片、葡萄酒、草莓酒三條生產(chan) 線。”

  “我們(men) 將沿老哈河流域組建集‘蔬菜種植、休閑養(yang) 生、采摘觀光、食宿娛樂(le) 、蔬菜國際貿易、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於(yu) 一體(ti) 的遼河源現代農(nong) 業(ye) 經濟走廊,實現產(chan) 業(ye) 集群化、園區利潤最大化,為(wei) 更多百姓帶去收益。”談起未來的規劃發展,閆誌遠充滿信心。

  “原產(chan) 地探訪計劃”主要針對天津重點幫扶的對口扶貧地區,為(wei) 農(nong) 業(ye) 原產(chan) 地打造一次全新體(ti) 驗式探訪營銷,展示真實的農(nong) 業(ye) 原產(chan) 地品牌及產(chan) 品,支持扶貧項目推廣。

  把原產(chan) 地搬到線上,把特色產(chan) 品搬到線上,線上線下聯運,讓特色產(chan) 品占有市場,達到有效扶貧的目的。

  承德天潤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於(yu) 平泉市北五十家子鎮北五十家子社區。該公司肩負起產(chan) 業(ye) 扶貧的責任,積極發揮技術優(you) 勢,在小小的杏仁上做出大文章。在天津市幫扶措施推動下,該公司新建杏核和杏仁等農(nong) 副食品加工、藥材加工、杏仁苷提取等生產(chan) 車間、倉(cang) 儲(chu) 庫,並新上杏核係列產(chan) 品、中藥材加工、杏仁苷提取等四條生產(chan) 線。

  承德天潤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薛盡祿表示,這些新項目采用“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扶貧模式,安排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藥材加工車間就業(ye) ;對於(yu) 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采用扶貧資金入股的方式,78戶250人每年獲得3000~5000元的利潤分紅;1500多貧困戶群眾(zhong) 從(cong) 事藥材種植,既增加收入,也帶動當地藥材行業(ye) 的發展。(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耿建擴 陳元秋)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