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理想在高原綻放
雪山巍峨。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日土縣熱幫鄉(xiang) ,盧青山和往常一樣,正在給村民進行防疫知識宣講。
突然間,他“咚”的一聲暈倒在地,經過大家的緊急搶救,才慢慢蘇醒。
盧青山,2017年第17批赴藏博士服務團成員之一,服務期滿後,他遞交了留藏申請,決(jue) 心紮根阿裏,投身到建設雪域高原的偉(wei) 大使命中,成為(wei) 首個(ge) 留在阿裏的赴藏博士服務團成員。
在西藏,像盧青山一樣選擇紮根邊疆、綻放青春理想的博士還有很多。他們(men) 來自祖國各地,用掌握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在西藏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書(shu) 寫(xie) 著絢麗(li) 的生命曆程。
從(cong) 踏上高原的第一天起,袁東(dong) 升就把西藏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ang) 。他在適應高原環境之後,迅速投入工作。
2019年12月,袁東(dong) 升正式調任西藏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黨(dang) 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三級調研員、紀檢監察員,成為(wei) 一名西藏幹部。2019年12月至今,他認真履職,積極開展各類監督檢查近20餘(yu) 次,帶隊檢查10餘(yu) 次,發現違紀問題線索6條;督促各市地、區直各單位開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自查清理糾治工作,發現問題14984條,有力保證了全區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案件的量紀平衡。
調藏博士、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經濟運行調節處處長李東(dong) 興(xing) 始終主動作為(wei) ,圍繞發展改革中心工作,認真完成各項工作,加強經濟運行分析,監測研判經濟運行態勢並提出相關(guan) 政策建議。
俯下身子聽民意,擼起袖子幹實事。在雪域高原上,調藏博士們(men) 無怨無悔地用行動踐行著自己奉獻西藏的諾言。
“既然選擇留藏,就沒什麽(me) 後悔的。”2019年,調藏博士王冠傑主動申請到那曲市色尼區那瑪切鄉(xiang) 駐村,深入一線、貼近群眾(zhong) ,察民情、辦實事。駐村期間,他積極協調相關(guan) 部門解決(jue) 當地飲水、蔬菜大棚等問題,為(wei) 鄉(xiang) 政府爭(zheng) 取30萬(wan) 元的援助資金。
在日常工作中,王冠傑還要經常深入全區各市地進行調研。因為(wei) 西藏幅員遼闊,下鄉(xiang) 時,路上的時間占去了大半,還要麵對隨時而來的高原反應。“隻要能為(wei) 百姓做點事,一切都是值得的。”王冠傑的話道出了所有調藏博士的心聲。
為(wei) 了能夠提高基層醫療服務人員技術水平,調藏博士程誌立在西藏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工作的這幾年,先後開展了7次培訓講座,完成了“中藏醫實用技術人才培訓”項目,共計培訓全區基層醫務人員2000餘(yu) 人次。此外,他還積極協調落實了“銀醫合作”等醫院信息化建設項目。
留任藏醫藥大學的博士徐立軍(jun) ,在項目科人員的協助下,順利完成《藏菊產(chan) 品開發研究》項目,並申報產(chan) 品專(zhuan) 利2項;申報並立項《藏藥材手掌參營養(yang) 成分和有效化學成分研究》1項,並作為(wei) 主編之一撰寫(xie) 出版了《藏藥及中西醫臨(lin) 床用藥策略》。
舍小家為(wei) 大家,在追夢的路上,博士們(men) 也有遺憾。
“來到西藏,最虧(kui) 欠的就是家人了。”在日土縣工作的這些年裏,盧青山踐行著守土固邊的使命,卻很少能照顧到自己的家人。2017年,盧青山的父親(qin) 查出患有癌症,直到去世,作為(wei) 長子的他都沒能在身邊好好盡孝。“既然選擇了去西藏,就好好幹,就要做出樣子來!”父親(qin) 臨(lin) 終前對他說的話,給了盧青山繼續奉獻的信念和勇氣。
因為(wei) 工作,王冠傑也差點沒趕上孩子的出生。“眼看妻子就要生產(chan) 了,可是那幾天工作任務特別重,隻能加班加點,幸好在妻子生子前一天回到家,可是僅(jin) 僅(jin) 陪了家人3天就返崗工作了。”每次想到家人,王冠傑都感到十分愧疚。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雪域高原上,博士們(men) 的戰鬥還在繼續,將來,像他們(men) 一樣選擇奉獻高原的身影也會(hui) 越來越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山東省援藏教師趙家興:讓愛在堅守中綻放
2017年底,山東省選派“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援藏教師赴西藏開展教育援藏工作,得知消息的趙家興第一時間就向學校打了申請報告,並如願成為日喀則市白朗縣白朗中學的一名援藏教師。[詳細] -
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走筆:同向發力 逐夢未來
為補齊日喀則教育短板,山東省60名援藏教師分成3個團隊,組團式援助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日喀則市第二高級中學、白朗縣中學3所學校。[詳細] -
援藏教師呂淑霞:平凡到極致便是非凡
呂淑霞是雪域高原教育係統65098名教職工的縮影,是前赴後繼紮根基層、奉獻西部“熱潮”裏的一朵小浪花,也是平凡的我們中最真實的存在。[詳細] -
援藏二十載,格桑花在日光城悄悄綻放
20年來,呂淑霞被問及“因為什麽留在拉薩”的次數要多於“為何來到拉薩”,她試著從記憶拚圖中抽出一塊最合適的碎片來回答,都失敗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