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在更多新疆孩子心中撒下溫暖的種子

左智越 周倩 李超 發布時間:2020-11-03 09:0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00本圖書(shu) 、兩(liang) 萬(wan) 元善款、3000多件衣服……阿依巴爾森·沙太沒想到,自己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的求助信息會(hui) 得到遠在幾千公裏之外的母校——揚州職業(ye) 大學師生的熱烈回應。

  “劉老師,我會(hui) 像您和其他老師悉心照顧我一樣,把這裏的學生也當作自己的孩子。”阿依巴爾森·沙太給老師劉曉平的回信中這樣寫(xie) 道。

  阿依巴爾森·沙太是揚州職業(ye) 大學與(yu) 伊犁師範學校聯合辦學五年一貫製大專(zhuan) 班2019屆畢業(ye) 生。2017年,她完成在伊犁師範學校的學習(xi) 後,與(yu) 同學們(men) 來到幾千公裏之外的揚州學習(xi) 。

  在校期間,她學習(xi) 成績優(you) 異,畢業(ye) 後成為(wei) 新源縣喀拉布拉鎮中學的一名數學教師,還到伽師縣孜勒博依鎮九村幼兒(er) 園支教。

  伽師縣孜勒博依鎮九村地處塔裏木盆地西緣,因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當地孩子享受不到優(you) 質的教育,甚至缺少圖書(shu) 、衣服等學習(xi) 生活必需品。阿依巴爾森·沙太十分心疼這些孩子,就在朋友圈裏發出求助信息,希望有好心人可以捐贈一些物資。

  劉曉平看到這一信息後,開始廣泛發動親(qin) 戚朋友,為(wei) 孩子們(men) 募集物資,揚州職業(ye) 大學也立即組織全校師生捐款捐物,並將相關(guan) 物資火速運到新疆。

  當阿依巴爾森·沙太拿到物資時,裏麵還附有一封來信,上麵寫(xie) 著:“我的孩子,老師為(wei) 你而感到驕傲。我們(men) 來一起幫助你!”

  看到老師的筆跡,阿依巴爾森·沙太感動極了。在揚州求學時,她與(yu) 另外6名新疆姑娘被老師親(qin) 切地稱為(wei) “七姐妹”。因為(wei) 氣候、飲食習(xi) 慣等差異,她們(men) 起初並不適應當地的生活。學校了解相關(guan) 情況後,專(zhuan) 門遠赴伊犁,請來兩(liang) 位新疆廚師,在校園裏為(wei) “七姐妹”建起了“專(zhuan) 屬廚房”。每逢古爾邦節等民族特色節日,學校老師總會(hui) 帶著“七姐妹”在新疆食堂中載歌載舞,歡度節日。

  “你們(men) 就是我的孩子。”這是阿依巴爾森·沙太在揚州時從(cong) 老師那裏聽到最多的一句話。這句話像一粒種子,深深埋在她心中。也因此,當她成為(wei) 一名教師時,選擇了去艱苦的地方,希望在更多孩子心中撒下溫暖的種子。

  自2007年首屆合作辦學班開班以來,約有700多名像阿依巴爾森·沙太這樣的畢業(ye) 生,學成之後選擇回疆任教,因教學技能突出、師德師風優(you) 良,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近年來,揚州職業(ye) 大學秉承“掌握先進教育理念,體(ti) 驗江蘇教育特色,傳(chuan) 遞蘇伊兩(liang) 地友誼”的教育理念,將民族團結教育列為(wei) 新疆班工作重點。“讓每個(ge) 新疆孩子在揚州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揚州職業(ye) 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周勝說。

  該校新疆班中,沒有一名學生因經濟原因中斷學業(ye) 。其中,共計有51人次獲得國家勵誌獎學金、186人次獲得校內(nei) 獎學金、338人次家庭困難學生獲得國家助學金、1262人次獲得實物、現金等資助。

  來自新疆班的學生田密家庭生活較為(wei) 困難,在揚州學習(xi) 兩(liang) 年間,她沒有回過一次老家。該校師範學院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沈桂登是田密的班主任。在得知相關(guan) 情況後,他為(wei) 田密申請了助學金與(yu) 獎學金,並為(wei) 她提供勤工儉(jian) 學的崗位。

  考慮到田密思鄉(xiang) 心切,沈桂登隔三差五就將她帶回家裏吃飯。“把這裏當成你的家。”沈桂登的一句話,讓田密非常感動。

  田密還記得,班裏一名同學感染結核病,沈桂登主動為(wei) 他墊付醫藥費,並陪伴在病床前。他的一言一行印刻在每個(ge) 新疆學子的心裏,大家都喊他“登爸”。

  2016年暑假,沈桂登受邀來到新疆參加田密的婚禮。在婚禮上,他說:“你的婚禮,登爸一定要來。我一定要看著我們(men) 新疆班的孩子成家立業(ye) 。”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