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 學校和家長一個都不能少
四川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學生在進行體(ti) 育鍛煉。梁璿/攝
“平時管孩子的功課都忙不過來,哪兒(er) 還有空親(qin) 子運動?”“語數外還行,但體(ti) 育太專(zhuan) 業(ye) ,我們(men) 不會(hui) 輔導”……每年新生入學,不同的家長都會(hui) 拋出同樣的質疑。在四川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以下簡稱“科大附小”)專(zhuan) 門設置的體(ti) 育家長會(hui) 上,體(ti) 衛處副主任馮(feng) 慶每年都能感受到家長觀念和學校強調體(ti) 育的“交鋒”。
近日,國家體(ti) 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體(ti) 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從(cong) 宏觀層麵呼喚全社會(hui) 正視體(ti) 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作為(wei) 一所成都知名的公辦小學,科大附小在體(ti) 教結合的路上已經探索10餘(yu) 年,不少舉(ju) 措可謂走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體(ti) 育老師當班主任、體(ti) 育家庭作業(ye) 、體(ti) 育家長會(hui) 、將學生的健康指標列入教師的績效考核體(ti) 係,等等,“‘健康第一,學習(xi) 第二’是學校的課程理念。”該校副校長童欣介紹,要推行這一理念並非易事,學校動起來是根基,教師動起來是前提,學生動起來是關(guan) 鍵,家長動起來才是保障。
家長好好學習(xi) ,孩子天天向上
當孩子成為(wei) 科大附小的新生,家長手裏會(hui) 領到兩(liang) 份錄取通知書(shu) ,一份“一年級入學通知書(shu) ”,一份“家長入學通知書(shu) ”。在這個(ge) “新學堂”,家長要先於(yu) 孩子作為(wei) “新生”入學培訓。
據童欣介紹,針對新生家長,學校會(hui) 邀請各領域的專(zhuan) 家或學校骨幹教師開展家庭育兒(er) 教育有關(guan) 課程,其中就有體(ti) 育專(zhuan) 場培訓。“目的是把學校的改革理念係統地傳(chuan) 遞給家長,請家長和學校能夠達成協同育人的統一戰線。”他表示,學校育人有三個(ge) 目標,身體(ti) 好、情商高、學習(xi) 能力強,而體(ti) 育正是有助於(yu) 學生實現目標最有效的途徑。
根據學校公布的檢測數據,“學生近視率為(wei) 36.5%,低於(yu) 成都市的平均水平;體(ti) 質監測的優(you) 秀率從(cong) 2014年的百分之二十幾到今年已經超過45%。”童欣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今年學校畢業(ye) 班學生平均身高為(wei) 155.24厘米,其中身高最高的一個(ge) 班平均達到158厘米,“班主任吳華僑(qiao) 是一名體(ti) 育老師,他有籃球特長,經常帶著孩子去打球、摸高。”
選任體(ti) 育老師當班主任在科大附小早已不是新鮮事,自2015年起,共有27名體(ti) 育老師擔任過班主任,目前,全校52名體(ti) 育老師中,有15位正在擔任班主任。出人意料的是,“這一舉(ju) 措鮮少遭到家長反對。”在學校體(ti) 衛處主任唐繼成看來,2013年開始實行的體(ti) 育家長會(hui) 為(wei) 家長觀念的轉變起了重要的“鋪墊”作用。
站上講台麵對家長,一開始讓體(ti) 育老師很有壓力,“尤其對於(yu) 年輕老師,不少家長比他們(men) 大,先不論家長會(hui) 不會(hui) 聽他說,單是體(ti) 育在刻板印象裏的地位,單獨開會(hui) 已經讓不少家長覺得多此一舉(ju) 。”作為(wei) 資深體(ti) 育教師,唐繼成聽到過太多理由:自家孩子不是運動的料、自己沒能力指導孩子完成運動、孩子學業(ye) 壓力過大……“大部分都對體(ti) 育運動存在誤解。”他表示,聽到家長尖銳的提問越多,越覺得開設體(ti) 育家長會(hui) 的重要性,“家長是孩子第一位老師,消除他們(men) 對體(ti) 育的誤解,才能真正幫孩子形成終身鍛煉的習(xi) 慣。”
最初,家長會(hui) 氛圍微妙時,唐繼成會(hui) 提問:“各位家長有沒有從(cong) 學生時代就保持至今的運動項目?”他記得,偶爾有人提到登山、跑步,大多數鴉雀無聲。“爬山、跑步什麽(me) 都行,請家長和孩子一起鍛煉,為(wei) 的是給孩子創造一個(ge) 運動的氛圍,培養(yang) 對體(ti) 育的興(xing) 趣,延續好了也許能拓寬人生的路徑,若隻是當成愛好,也能在未來給他一個(ge) 排解壓力的方式,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家庭和學校最該關(guan) 注的。”唐繼成表示,“道理”還不夠,“數據和案例才更有力。”
身高、視力、運動成績,一番數據的對比分析便能讓家長清晰地看到孩子的變化,而校內(nei) 不乏運動、學習(xi) 兼顧的優(you) 秀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動”家長。通過每學期定時召開的體(ti) 育家長會(hui) ,邀請家長在學校運動會(hui) 中擔任裁判、參與(yu) 入場式等方式,“健康第一”的思想也逐漸深植家長心中,漸漸地,家庭也成為(wei) 學校之外的另一個(ge) “操場”。
據童欣介紹,學生在科大附小基本能保證每天近3個(ge) 小時的鍛煉時間,學生回家以後,也要完成體(ti) 育家庭作業(ye) ,“老師會(hui) 通過視頻作出動作示範,包括練習(xi) 時長、次數等,通過班主任向家長發布,學生練習(xi) 時也需錄製視頻,回傳(chuan) 後由老師進行評定,成績將納入體(ti) 育期末成績。”在疫情期間,學校還通過線上方式進行了跳繩、顛乒乓球等項目的比拚。
“有了家長配合,學校的氛圍才能真正活起來,學生的健康才能真的好起來。”家長在教育中的關(guan) 鍵作用,科大附小校長康永邦曾總結道,“家長好好學習(xi) ,孩子天天向上。”
“體(ti) 教融合”更要學校給力
家長參與(yu) 不等於(yu) 學校“轉嫁”教育任務。康永邦曾表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如何形成合力,是學校關(guan) 注的重點和焦點。
學校對體(ti) 育的高度重視從(cong) 康永邦於(yu) 2007年到任科大附小校長開始。目前已從(cong) 教37年的他是數學老師出身,當年看到開學典禮上陸續有學生暈倒,讓他“很受刺激”,他多次向媒體(ti) 表示,教育質量不能簡單地等同於(yu) 考試成績和升學率,隻有競爭(zheng) 沒有健康的教育是不顧未來的“短視”行為(wei) 。
2008年,學校將兒(er) 童“看得遠——兒(er) 童近視率、長得高、立得穩、跑得快、坐得住、想得通、處得好”等指標納入對教師和班集體(ti) 的績效考核改革,率先在全國提出“兒(er) 童健康是評價(jia) 教育質量的第一標準”。童欣以近視率為(wei) 例,“學校每年會(hui) 對學生進行4次視力檢測,數據對比後,如果一個(ge) 班的近視率增長超過5%,這個(ge) 班的近視防控工作就不到位,班級和老師的績效和評優(you) 就會(hui) 受到影響。”
為(wei) 了讓學生走到室外,走上操場,2014年,學校就提出每班每天一節體(ti) 育課,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鍛煉時間。此外,學校的陽光大課間延長為(wei) 1小時,童欣算了筆賬,“原來三四十分鍾的大課間,學生上下樓、集合後,掐頭去尾,真正能在操場上活動的時間就20多分鍾。”加上延時服務的課外體(ti) 育活動,科大附小的操場幾乎沒有閑時。
校內(nei) 隨處可見的視力檢測表,所有教師統一穿著運動鞋,牆上一個(ge) 個(ge) 打破田徑、乒乓球等運動紀錄的校內(nei) 明星、“校友”網球世界冠軍(jun) 晏紫的故事,科大附小的校園裏隨處都有體(ti) 育與(yu) 健康的元素。最令人矚目的是擠在走廊、車庫、屋頂的乒乓球桌,“占地總共隻有73畝(mu) 的4個(ge) 校區,見縫插針放了829張乒乓球桌。要服務於(yu) 6700多名師生。”童欣介紹,雖然學校出了網球名將,但身處寸土寸金的城裏,乒乓球在活動空間有限的學校中更便於(yu) 開展,“除了為(wei) 專(zhuan) 業(ye) 隊發現人才,更為(wei) 了讓學生從(cong) 中得益,單打競爭(zheng) 、雙打合作、撿球助人為(wei) 樂(le) 。”
通過10餘(yu) 年從(cong) “體(ti) 教結合”到“體(ti) 教融合”的探索,“我們(men) 意識到體(ti) 教融合不僅(jin) 是為(wei) 改變體(ti) 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占的比重,同時也是希望體(ti) 育能對整個(ge) 素質教育起到杠杆作用。”童欣坦言,相對於(yu) 中學階段,小學踐行體(ti) 教融合“阻力”更小,但尤為(wei) 關(guan) 鍵,“小學階段是每個(ge) 人身體(ti) 發育的敏感期和關(guan) 鍵時期,必須打牢基礎。更重要的是,這階段幫家長和學生形成對體(ti) 育的重視,認識到體(ti) 育的教育作用,這對學生今後在不同階段都能堅持體(ti) 育愛好至關(guan) 重要。”而這樣由家校聯動實現“體(ti) 教融合”的小學多一些,未來中學、高校“體(ti) 教融合”的路也能走得寬一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南京一所中學的體育老師為何都能當班主任
體育老師做班主任,他們不僅僅是體育老師,也是班級的管理者。體育老師通常都比較有活力,更容易帶動和感化學生。[詳細] -
提高體育美育分值 是否回到應試老路
根據征求意見稿,體育考試由原來單一考查學生體能,變為考查學生基礎體能測試、專項技能測試、體質健康監測和競賽加分4項內容。[詳細] -
小學校長的“摔跤”長跑
“體育”成了照進江西省萍鄉市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麻田中心學校(以下簡稱“麻小”)的那道光,不少人提起這裏都說,“那是一所摔跤學校。”[詳細] -
家長擔心學校體育成為新的學業負擔
近期國家接連發布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相關文件,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也先後作出了體育要留家庭作業、體育中考分值要與語數外等主課看齊的表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