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以讀為本”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2020-12-25 09:18:00來源: 西藏日報

  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ang) 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強調:“讀,在語文教學中是足以培養(yang) 學生語言感知的一項主要手段和實踐。”讀是學習(xi) 語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說,自知其義(yi) ”的效果,可以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xi) 的主動性、積極性。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理解課文,陶冶情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體(ti) 現以讀為(wei) 本的思想,提高學生讀書(shu) 能力,培養(yang) 良好讀書(shu) 習(xi) 慣。

  一、以境誘讀,激發興(xing) 趣

  小學生多是形象直觀的思維,因此需要借助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渲染氛圍,幫助他們(men) 走進文本,體(ti) 會(hui) 文中人物或作者的內(nei) 心世界,從(cong) 而引發學生讀文的情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xing) 趣,引領學生感悟文本的語言。如教學《淺水窪裏的小魚》一課時,先要求學生仔細地閱讀課文,讀後讓學生自演文中的小男孩“不停地在每個(ge) 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裏麵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men) 扔回大海”的故事情節,體(ti) 會(hui) 小男孩保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情感。學生的表演淋漓盡致、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在這樣的學習(xi) 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情感得以交流,個(ge) 性得到張揚,自主、實踐、活動成為(wei) 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課堂教學輕鬆活潑,學生學得紮紮實實。

  二、注重範讀,感染學生

  小學生的閱讀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教師應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men) 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深入探究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要通過聲情並茂的範讀,使學生產(chan) 生感情、激發興(xing) 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童話故事,大家都非常同情這個(ge) 賣火柴的可憐的小女孩,但如果認為(wei) 全文都隻有深沉、壓抑的感情的話,那是不全麵也不深入的。文章的第二部分,寫(xie) 小女孩先後四次擦著了火柴,在她的麵前出現了美好的幻象,使她感到溫暖、快樂(le) 、幸福,在朗讀時語速應稍快,音調稍高,充滿驚奇和喜悅。當幻象消失時,小女孩又回到孤苦伶仃、又冷又餓的現實中,這時語速應稍慢,音調應稍低,感情是失望、悲哀、痛苦的。教師正確、深入地理解了作品,在朗讀和聽讀中,師生就會(hui) 與(yu) 小女孩一起快樂(le) 、一同悲哀。又如:“盼望著,盼望著,東(dong) 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盼望”一詞反複出現,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盼之情,均應重讀,“近”字重讀,突出春天臨(lin) 近大地時給人帶來的親(qin) 切感。

  三、以讀啟悟,讀通學透

  閱讀不能停留在自悟上,要積極引導學生咀嚼文字或動腦筋,養(yang) 成揣摩比較的習(xi) 慣。自古以來便有“讀書(shu) 百遍,其義(yi) 自見”一說,“讀”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領略文章意境,感知作者情感。教學應該在“讀”上下工夫,充分發掘“讀”的重要性。新課標指出,在教育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並鞏固讀、聽、說、寫(xie) 等基本能力,進而培養(yang) 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階段,不能隻停留在讓學生掌握文章大意之上,要對學生進行係統性的閱讀指導,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精讀作為(wei) 閱讀教學的第二步,是讓學生通過抓住關(guan) 鍵詞句來了解文章內(nei) 容,並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從(cong) 而提升閱讀效率。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結構,分析作者為(wei) 什麽(me) 安排這樣的情節,並將所要探求的問題一一列舉(ju) 出來,這也正是分析、理解思路的具體(ti) 表現。由於(yu) 課文的思想內(nei) 容是通過學生自讀悟出來的,所以這隻是初步的感知文本而非揣摩。這時就需要感悟文字內(nei) 蘊,體(ti) 會(hui) 文字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在“讀”中悟,重在一個(ge) “巧”字,也可以說成是適時的引導。畢竟學生的感知力有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xi) 情況加以指導和點撥,讓學生揣摩文本布局、品味佳句好詞,在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同時感悟作者立意的獨到之處。而教師的點撥要以學生的領悟為(wei) 基點。

  四、熟讀積累,厚積薄發

  巴金曾說:“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慢慢地體(ti) 會(hui) 到他們(men) 的長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可見,熟讀是儲(chu) 備語言材料,培養(yang) 語感,發展語言能力的一個(ge) 不可或缺的環節。

  “讀書(shu) 百遍,其義(yi) 自見”和“讀書(shu) 破萬(wan) 卷,下筆如有神”強調的就是要多讀、熟讀、多積累。為(wei) 了豐(feng) 富學生語言積累,新課標明確規定小學階段背誦優(you) 秀詩文不少於(yu) 150篇,古詩詞80首,以此把語言積累落到實處。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多背,紮紮實實地促進學生語言文字的不斷積累。如《桂林山水》一課,文章詞句優(you) 美,是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好範例,就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和機會(hui) 讓他們(men) 默讀、朗讀,通過多讀讓學生理解、品味、生情,達到熟讀,最後背誦下來。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必須“以讀為(wei) 本”,在朗讀中強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朗讀。隻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從(cong) 而獲得良好的學習(xi) 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作者單位:拉薩市林周縣蘇州小學)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