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八部門啟動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
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zhuan) 任教師1844萬(wan) 人,其中,基礎教育教師1586萬(wan) 人,占專(zhuan) 任教師總數的86%,是學生的引路人,是基礎的基礎、先導的先導。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教育部等八部門將啟動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對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改革部署。
強培養(yang) 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ti) 係
目前,有215所師範院校、500多所非師範院校參與(yu) 教師培養(yang) ,基本形成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ti) 係。但師範院校的辦學水平、保障水平仍待加強,辦學條件有待改善。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支持下,將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支持50所左右師範院校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每校支持1億(yi) 元。同時,建設一批國家師範教育基地,加強一流師範大學群和一流教師教育學科群建設,這是師範教育的“高水平”。另一方麵加強“整體(ti) 性”,實施師範教育協同提質計劃,聚焦薄弱師範院校建設,由高水平師範大學和地方高水平師範院校一起,以組團方式幫助30餘(yu) 所薄弱師範院校加強人才隊伍、學科建設,促進師範教育的協同發展、整體(ti) 提升。
重引領 完善高層次教師人才培養(yang) 機製
目前基礎教育教師能力素質基本滿足需要,但是高學曆層次、教育家型教師相對缺乏。強師計劃提出,實施高素質教師人才培育計劃。推進高素質複合型碩士層次高中教師培養(yang) 試點。推進部屬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生攻讀教育碩士工作。在職發展方麵,實施教師精準培訓改革,完善自主選學機製,搭建教師培訓與(yu) 學曆教育銜接的“立交橋”。加強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建設,讓教師有身邊的、高水平的專(zhuan) 業(ye) 發展支持力量。實施名師名校長領航計劃,依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培養(yang) 基地,支持一批政治堅定、情懷深厚、學識紮實、視野開闊的基礎教育名師名校長持續發展,成長為(wei) 引領區域乃至全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礎教育領域的教育家、大先生。
促均衡 強化欠發達地區鄉(xiang) 村教師隊伍建設
繼續實施優(you) 師計劃,由教育部屬師範大學和高水平地方師範院校每年為(wei) 脫貧縣、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培養(yang) 1萬(wan) 名本科層次師範生,這些師範生學習(xi) 期間享受“兩(liang) 免一補”(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畢業(ye) 後全部到定向縣任教。對鄉(xiang) 村教師在職稱評聘上實行特殊支持,“定向評價(jia) 、定向使用”,中高級崗位總量控製、比例單列。讓鄉(xiang) 村教師安居樂(le) 業(ye) ,加強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和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實現鄉(xiang) 村教師在學校有周轉宿舍、在縣城有穩定住房。
抓改革 提升教師隊伍治理水平
此外,將以教育評價(jia) 改革為(wei) 牽引,推動教師隊伍由管理向治理轉變。在教師資格、入職、考核等工作中,嚴(yan) 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深化職稱改革,實行分類評價(jia) 。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一線教師、從(cong) 事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傾(qing) 斜。改進師範院校評價(jia) ,強化師範院校教育教學評估和相關(guan) 學科評估的師範特色,探索師範類“雙一流”建設評價(jia) 機製。開展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支持地方政府統籌,貫通教師職前培養(yang) 、編製、職稱崗位、考核評價(jia) 、在職發展等各環節,推進教師隊伍治理綜合改革。
賦動能 推進教師隊伍數字化建設
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一方麵將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相關(guan) 功能,另一方麵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yang) ,幫助教師掌握並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教學,實現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學生“同上一堂課”、教師共同“備好一節課”。同時,多渠道開發匯聚優(you) 質的教師數字化學習(xi) 資源,讓更多教師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共享優(you) 質教育教學、教師研修資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開啟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新征程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以下簡稱《強師計劃》),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詳細] -
青海推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普法宣傳活動走深落細
4月15日是第7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提高全民國家安全法治意識,營造維護國家安全的濃厚法治氛圍,增強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能力。[詳細] -
河湟文化核心區:壯大教育支撐力推“耕讀傳家”
“海東曆來重視教育,崇文重教,讀書風氣極盛。耕讀傳家作為‘海東精神’之一,孕育了崇學向善的好風氣。特別是近10年,是海東曆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時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