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圍繞學生 服務學生 把握青少年特點上好思政課(新知新覺)

發布時間:2022-09-01 09:43:00來源: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ge) 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著眼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針對青少年特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

  打牢思想根基。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形成的關(guan) 鍵時期,需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思政課要堅持鑄魂育人,在青少年中持續開展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信心,增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打牢成長成才的思想根基。加強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從(cong) 黨(dang) 的輝煌成就、艱辛曆程、曆史經驗、優(you) 良傳(chuan) 統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牢記紅色政權是從(cong) 哪裏來的、新中國是怎麽(me) 建立起來的,進一步增強愛黨(dang) 報國情懷,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加強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將愛國主義(yi) 精神貫穿於(yu) 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ge) 青少年的心靈深處,引導青少年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進愛國情感,讓愛國主義(yi) 成為(wei) 青春亮麗(li) 的底色。引導廣大青少年自覺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明大德、守公德、嚴(yan) 私德,矢誌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遵循成長規律。上好思政課,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充分考慮青少年思想狀況和認知水平,把握青少年不同階段思維方式和行為(wei) 模式的特點,采取與(yu) 之相適應的教育內(nei) 容和方式方法。青少年的成長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是具有不同階段特點又前後關(guan) 聯的過程。青少年早期的思維具有較強的形象化特征,可以著重開展體(ti) 驗性學習(xi) 教育,構建比較直觀的內(nei) 容體(ti) 係,增強青少年做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美好願望。在青少年中期,抽象思維能力逐步形成,可以著重開展常識性學習(xi) 教育,提升青少年政治素養(yang) 和政治認同,引導他們(men) 初步形成有關(guan) 國家、社會(hui) 和人生的理性認知。在青少年後期,其思維複雜性不斷增強,可以著重開展探究性學習(xi) 教育,引導其增強使命擔當,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上好思政課,需要把握青少年不同階段思想觀念的變化,分層次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nei) 容,遵循成長規律,讓青少年逐步提升思想政治素養(yang) 。

  豐(feng) 富教育形式。青少年處在身體(ti) 和心理快速發展時期,渴望認識世界、了解社會(hui) ,也渴望得到他人認同。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尊重他們(men) 的知識需求和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的道理,讓學生真正喜歡聽、聽得懂、聽得進,從(cong) 而達到深入淺出、融會(hui) 貫通的效果。堅持問題導向,緊密結合青少年關(guan) 心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綜合運用案例式、體(ti) 驗式、互動式等教學方式,堅持把課堂教學與(yu) 現實緊密結合,把“大道理”轉化為(wei) “小故事”,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更好解答學生所關(guan) 注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與(yu) 互動討論中領會(hui) 道理,受到思想熏陶、心靈啟迪。堅持圍繞學生、服務學生,尊重學生主體(ti) 地位,引導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對課程內(nei) 容的理解。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豐(feng) 富課程講授與(yu) 學生參與(yu) 形式,通過豐(feng) 富的內(nei) 容供給、靈活的課堂組織、生動的教師講解,著力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親(qin) 和力和生動性。

  (作者為(wei) 東(dong) 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