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校研究生實現倍速增長
30日,記者從(cong) 青海省教育廳獲悉,該省深入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yang) 規模和培養(yang) 質量。十年來,普通本專(zhuan) 科生在校生數量穩步增長,研究生在校生數量實現倍速增長,其中,碩士研究生增長超過2.4倍,博士研究生增長16倍。
“我省普通高等學校從(cong) 9所增加到12所,在校生規模達到9.56萬(wan) 人。生態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打造國內(nei) 、省內(nei) 一流學科9個(ge) ,構建一流學科建設體(ti) 係,博士點從(cong) 1個(ge) 增加到10個(ge) ,碩士點從(cong) 35個(ge) 增加到99個(ge) ,實現我省本科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全覆蓋。”青海省教育廳副廳長鍾澤海說。
青海省高等學校中國家級、省級一流專(zhuan) 業(ye) 占比達到40%,新增急需緊缺本科專(zhuan) 業(ye) 41個(ge) ,理工類等應用型本科專(zhuan) 業(ye) 占比超過60%。本科高校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從(cong) 8%提高到30%,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比達到82%。同時依托省級人才項目引進、培養(yang) 高層次人才890餘(yu) 人、創新團隊27個(ge)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院士工作站實現零的突破。
青海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王利介紹,該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組織高校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guan) ,在三江源生態、高原現代農(nong) 牧業(ye) 、鹽湖化工、高原醫學、中藏醫藥、藏文信息處理、民族語言與(yu) 民俗研究等方麵取得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研製了抗缺氧新藥物、包蟲病診療新技術等,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顯著。
“我省獲批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yu) 高原農(nong) 牧業(ye) 、藏語智能信息處理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高原科學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青海分中心、國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青海基地等一批創新研究平台。依托這些平台,我們(men) 將組織高校承擔重大科技攻關(guan) 任務,解決(jue) 若幹製約主導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點實用技術。加快推進青海教育科創園區建設,打造產(chan) 學研用一體(ti) 化科研創新高地。依托國家大學科技園,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王利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記西藏民族大學團委兼職副書記、副教授馬天祥:學生心目中最溫暖的“擺渡人”
2014年的畢業季,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馬天祥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成為西藏民族大學一名教師。 [詳細] -
如何打通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最後一公裏”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也是靠人才。今年以來,卓越工程師的教育培養,已被列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改革,也在“全方位深層次大力度推進”。[詳細] -
西藏2023年各類研究生報名公告發布
針對在職人員,區(中)直單位、國有企業、各高校報考人員由各單位政工人事部門將報名人員信息(XLSX電子版)和報名材料(PDF版)發送至指定郵箱,若因疫情居家辦公,無法加蓋公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