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拿出真招實招上好美育必修課

發布時間:2022-12-06 16:50: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為(wei) 深化高等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加強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建設,教育部近日印發《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明確公共藝術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高等學校要將公共藝術課程納入各專(zhuan) 業(ye) 本科人才培養(yang) 方案,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2個(ge) 學分方能畢業(ye) 。《綱要》還規定公共藝術課程包括美學和藝術史論類、藝術鑒賞和評論類、藝術體(ti) 驗和實踐類等三種類型課程,課程設置要體(ti) 現完整性、連貫性、係統性。

  此次新規以“麵向人人”為(wei) 目標,將美育真正從(cong) 大學裏單一的一類學科教育或麵向部分學生的一種專(zhuan) 業(ye) 教育,拓展至人人皆要修習(xi) 的一門必修課。之所以如此重視美育,這與(yu) 不斷追求崇高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標密不可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美好生活既體(ti) 現物質生活的豐(feng) 裕富足,也指向精神世界的充盈愉悅,其與(yu) 美育的宗旨極為(wei) 契合。因為(wei) 每個(ge) 人都有對美的本真追求,皆有指向審美的生活情趣,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中推動人人向美而行,倡導美好生活風尚,獲得美的生活與(yu) 職業(ye) 體(ti) 驗,已然成為(wei) 一種生活必需和基礎素養(yang) 能力。

  美育課程是用美和審美知識鋪設的實現美育目標的“跑道”。高校美育課程不僅(jin) 要引導大學生習(xi) 得表現美的方法、表達美的情感方式以及創造美的能力,還要通過係統培養(yang) 大學生的高級審美情趣、審美認知和審美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提升人生境界、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培養(yang) 具有創新思維、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加強和改進大學美育工作,與(yu)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有機統一的,是構建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開設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培養(yang) 為(wei) 核心、以創新能力培養(yang) 為(wei) 重點的公共藝術課程,對大學生的思想素質、人文修養(yang) 、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開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體(ti) 現了美育的溫暖和豁達,在促進個(ge) 性發展、專(zhuan) 業(ye) 發展和創造性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學生全麵發展不可缺少的“營養(yang) 基”。

  當然,落實好《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要求,還需要聚焦大學美育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關(guan) 鍵瓶頸問題,特別是抓住師資、教學、評價(jia) 等幾大關(guan) 鍵點進行製度創新與(yu) 突破,切實拿出真招實招硬招推動大學美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建強師資隊伍方麵,應建設一批高校美育名師工作室,匯聚培養(yang) 大量美育名家名師,組建形成跨專(zhuan) 業(ye) 的美育師資團隊。不拘一格選聘各類一專(zhuan) 多能、專(zhuan) 兼結合人才,鼓勵優(you) 秀文藝工作者等到學校兼任美育教師,鼓勵高校建立符合美育特點的教師職稱評審製度和考核評價(jia) 機製。

  在教育教學創新方麵,以美為(wei) “媒”,將信息化、“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美的生產(chan) 、闡釋與(yu) 體(ti) 驗,將不同媒介、多類資源的美育內(nei) 容有機整合,推動藝術教育“微專(zhuan) 業(ye) ”“微學曆”“微課程”建設。以美為(wei) “酶”,催化推動以美育為(wei) 主題的多學科交叉融合,促進美育與(yu) 德育、智育、體(ti) 育和勞動教育相融合,與(yu) 學科專(zhuan) 業(ye) 教學、社會(hui) 實踐、創新創業(ye) 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與(yu)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相通同構,達到“以美養(yang) 德,美美與(yu) 共”的育人功效。

  在教育評價(jia) 改革方麵,完善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位一體(ti) ”的普及藝術教育推進機製,鼓勵多維多類的激勵導向,實施過程性評價(jia) 和發展性評價(jia) 相結合的美育評價(jia) 體(ti) 係,彰顯美育的特色、質量、貢獻與(yu) 影響力。回應不同專(zhuan) 業(ye) 、不同個(ge) 性特點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廣泛參加各類文化藝術審美課程學習(xi) 和實踐體(ti) 驗。讓各類型、各層級學生結合自身特點,探尋接受美的熏陶的途徑,找到興(xing) 趣所在、養(yang) 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樹立高品位的生活情趣,成為(wei) “生活的藝術家”。

  (作者係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副研究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孟豔:在孩子們心中播撒美的種子

    她是人民教師,深耕藝術教育30年,以愛澆灌美育之花,創編了近300部校園舞蹈作品並多次獲獎;她是大型活動導演,以藝展現東方之美。[詳細]
  • 鄉村美育要更好吸收本土資源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的鄉鎮中心小學美育活動聲名鵲起,引發社會關注。該小學美術教師倪淑麗帶領孩子們共同創作完成了一幅長達37米的巨幅剪紙作品《絲路山水地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