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閃耀的希望之星

發布時間:2022-12-08 10:26:00來源: 西藏日報

  左貢的10月,目光所及,是銀裝素裹的雪山。我和朋友驅車抵達紮玉鎮雪巴村幼兒(er) 園,走進校園,心裏泛起久違的親(qin) 切感。盡管氣溫變得格外寒冷,但孩子們(men) 依然在外麵跳著、跑著……雖然衣著樸素、滿臉稚氣,卻自由自在、歡聲笑語。

  姆弟老師看到我們(men) ,便麵帶微笑地朝我們(men) 走來。佝僂(lou) 消瘦的身體(ti) ,臉上的道道溝壑沉澱著歲月的痕跡,她那堅定而執著的眼神仿佛訴說著普通而不平凡的人生。

  1969年10月9日,左貢縣紮玉鎮雪巴村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他們(men) 的第三個(ge) 小孩,為(wei) 她取名姆弟,意為(wei) “珍珠”。她出生不久,父母就發現她越長越“怪異”。於(yu) 是父母就背著她徒步前往縣城,當時醫院剛好有專(zhuan) 家巡診,專(zhuan) 家告訴她父母:“如果想徹底根治,必須做骨頭矯正,但骨頭距離心髒很近,隻有75%的勝算,還需要1至4萬(wan) 元的手術費用。”在當時全家年收入都不足千元的情況下,手術費用無疑是個(ge) 天文數字。無奈之下父母隻好壓抑著悲痛心情把她背了回來。但她的父母並沒有因貧窮而放棄,四處打聽民間療法為(wei) 她治療。1978年,快十歲的姆弟,雙肩高低的症狀愈加明顯。無奈之下,父母再次帶她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後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的生長,如果骨頭錯位抵到心髒,生命就會(hui) 受到威脅。”麵對日益嚴(yan) 重的疾病,父母早已有心無力,把一切交給命運吧。

  姆弟的父親(qin) 多少懂一點藏文,就教她學習(xi) 藏文。為(wei) 了激發她的學習(xi) 興(xing) 趣,父親(qin) 常常給她講《格薩爾王傳(chuan) 》,讚普鬆讚幹布、吐蕃王朝的七賢臣等的故事,就此姆弟深深的愛上了藏文,愛上了讀書(shu) ,也愛上了學習(xi) ……凡是能找到的書(shu) 籍,她都會(hui) 啃很多遍,直到吃透弄懂,而她也因此從(cong) 書(shu) 中吸取了精神力量,堅定了好好活下去的信念。

  1979年,已經十歲的姆弟,被父母送到了紮玉鎮小學讀一年級,是班裏年齡最大的學生,那時的她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幸好老師和同學們(men) 的關(guan) 心,使她很快走出了陰霾。1984年,15歲的姆弟小學畢業(ye) 了,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小升初”。1984年中央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發展體(ti) 育運動的通知》,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體(ti) 育強國”的目標。那一年體(ti) 育考核成為(wei) 重點,因為(wei) 身體(ti) 殘疾,姆弟未通過體(ti) 育考試。雖然離開了學校,她卻沒有丟(diu) 下學習(xi) 。1994年,紮玉鎮雪巴村成立小學教學點。村長找到她,說:“你願意在雪巴村小學教學點當代課老師嗎?” 就這樣,冬去春來,一幹就是28年。姆弟的愛心和教學能力,讓大家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由於(yu) 出色的教學和管理能力,她擔任起了雪巴村小學教學點的校長。代課期間,她認真學習(xi) 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知識。1997年,因種種原因,她錯過了昌都地區民辦教師轉正統一考試。當我問起她:“你後悔嗎?”她沉默了幾秒,說:“看著孩子們(men) 在我的教導下一天天成長,我就很高興(xing) 。”姆弟的家距離學校僅(jin) 有300來米,但對於(yu) 身體(ti) 殘疾的姆弟來說是一個(ge) 挑戰。二十多年風雨無阻,把對學生的關(guan) 懷刻在了心上。1994年,她的月工資僅(jin) 95元,了解到學生想看書(shu) ,學校沒有圖書(shu) 館,她就把自己積攢了多年的書(shu) 籍帶到學校,就這點兒(er) 書(shu) 籍隻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們(men) 的需要。工資本就微薄的她毫不猶豫地拿出積蓄,給孩子們(men) 購買(mai) 書(shu) 籍,讓孩子們(men) 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

  她是孩子們(men) 夢想啟航的帆船,她是孩子們(men) 遠行的燈塔,她是上天賜給這些孩子們(men) 的禮物。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因此許多學生成了留守兒(er) 童。姆弟的學生中,有個(ge) 女孩兒(er) 跟年邁多病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到了該上小學的年齡了也沒來上學,成天在村裏瘋跑。姆弟見了,主動上門接孩子到學校。女孩兒(er) 沒有上過幼兒(er) 園,學習(xi) 成績一直很差,自己的名字都不會(hui) 寫(xie) ,簡單的漢語、藏文也不會(hui) 。姆弟從(cong) 來都不嫌麻煩,每天不辭辛苦地給她補習(xi) ,經常把她接到家裏,跟自己一起生活。

  至今,姆弟的相冊(ce) 裏還留著這個(ge) 學生寫(xie) 的紙條和信件,其中便有這名學生從(cong) 雪巴村教學點畢業(ye) 時寫(xie) 給她的一句話:“姆弟老師,我真想叫您一聲媽媽。”

  2015年,左貢縣的學校合並調整,組織上安排姆弟到紮玉鎮小學任教。得知這個(ge) 消息,她既擔心孩子們(men) 能否適應和融入新集體(ti) ,又為(wei) 他們(men) 有了更好的學習(xi) 環境而欣喜。考慮到被留下的幼兒(er) 園的孩子們(men) ,不舍的情緒湧上心頭,最終她選擇留在雪巴村幼兒(er) 園。對姆弟而言,她還是喜歡棲息在鄉(xiang) 村裏、堅守在講台上、活在孩子們(men) 的世界裏。在她看來,活著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找一點兒(er) 有意義(yi) 的事情去做。她曾說:“離開了講台,我將失去生命的全部意義(yi) 。”

  2020年,姆弟老師體(ti) 檢時醫生告訴她,日趨嚴(yan) 重的疾病加上長期的勞累,她已經不適合從(cong) 事長期站立的教育工作了。聽到這個(ge) 消息,姆弟難過了很久。對鄉(xiang) 村教育的守望、對山裏孩子們(men) 的摯愛,那是她生命裏最亮的暖色。躺在病床上,她心裏還是想著孩子們(men) :“他們(men) 需要我,我也需要他們(men) 。能和孩子們(men) 在一起,就是一種幸福。隻要我還有一口氣, 我就會(hui) 走上講台。”

  身體(ti) 上的殘疾,是命運對她的考驗,內(nei) 心世界的豐(feng) 富是她戰勝命運的力量。她不是簡單的老師,她是閃耀在人群中一顆永遠不會(hui) 熄滅的希望之星。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