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範大學送教下鄉、開展培訓,促進鄉村教師成長
“學校未來5年發展規劃有了,但具體(ti) 要怎麽(me) 落實?”黃婭麗(li) 有點迷茫。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第一完全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作為(wei) 校長,黃婭麗(li) 迫切希望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此時,華南師範大學的培訓為(wei) 她送來了“及時雨”。她來到廣州,接受專(zhuan) 家和小學名校長的指導,並到當地優(you) 質小學參訪、跟崗,不僅(jin) 吸收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提高了引領學校改革的能力。如今,她將所學用於(yu) 實踐,“精神家園、書(shu) 香校園、活動樂(le) 園”的學校發展藍圖,正在變為(wei) 現實。
近年來,華南師大積極承接教育欠發達地區的教師培訓項目,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用心用力為(wei) 省內(nei) 外欠發達地區做好教育幫扶工作。學校還協同企業(ye) 等多方力量,研發教師能力AI測評係統,用信息化賦能欠發達地區學校教師專(zhuan) 業(ye) 成長。
“輸血”:送教下鄉(xiang) 補鄉(xiang) 村師資短缺之痛
在廣東(dong) 潮州市磷溪鎮仙河華僑(qiao) 學校數學課堂上,王金發用一副普通的撲克牌,激發了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興(xing) 趣。王金發是廣東(dong) 省中小學“百千萬(wan) 人才培養(yang) 工程”培養(yang) 對象,他為(wei) 學生們(men) 帶來了一堂“數學魔術課:分類的魔力”,利用多變的撲克牌,讓學生在趣味學習(xi) 中,鍛煉邏輯思維,提高數學空間想象力。
作為(wei) 承辦方,華南師大已連續7年組織“百千萬(wan) 人才培養(yang) 工程”,到粵東(dong) 西北開展送教活動。學校共帶領近300名“百千萬(wan) 人才培養(yang) 工程”培養(yang) 對象,走進400多所鄉(xiang) 村學校,開展專(zhuan) 題講座、示範課等活動1200餘(yu) 場。線下活動惠及近2萬(wan) 人次鄉(xiang) 村教師,超10萬(wan) 名鄉(xiang) 村教師線上參與(yu) 活動。學校每年還舉(ju) 辦“南粵名師大講堂”“粵東(dong) 西北教師輪訓項目送教上門”等品牌活動,超過10萬(wan) 名粵東(dong) 西北的教師受益。
為(wei) 促進參訓教師將所學落地實施,華南師大在大量調研後設計出平級交流、師徒結對、同伴共學等送教形式。學校以更貼近當地教師發展水平和教學需求為(wei) 重點,選配送教師資。今年,華南師大還創新開展跨區域“雲(yun) 送教”活動,促進雙方深入、常態化交流。
“造血”:培訓解鄉(xiang) 村教師專(zhuan) 業(ye) 能力薄弱之難
“同樣的內(nei) 容翻來覆去講了22年,都是這些東(dong) 西,學生也覺得無趣。”教書(shu) 多年,廣東(dong) 汕尾市海豐(feng) 縣海城鎮第三中學語文教師葛芳不禁陷入職業(ye) 倦怠的迷惘中,“想改變、想革新,但鄉(xiang) 村學校培訓機會(hui) 少,難以打開視野,不知道該在哪裏突破。”
華南師大舉(ju) 辦的一次培訓,給葛芳的教學生涯注入了活水。一個(ge) 月的網絡課培訓,先打理論基礎。2021年10月,她通過粵東(dong) 西北教師輪訓項目,來到華南師大,進行為(wei) 期12天的現場集中研修培訓。
“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ti) ,要讓課堂活起來,調動孩子思考起來,教師要努力做好旁觀者、引導者。”專(zhuan) 家們(men) 實用好用的課程,讓迷茫之中的葛芳如同找到了燈塔。
除了傳(chuan) 授理念,專(zhuan) 家們(men) 還指導教師現場操作教學方法。在華南師大副教授周小蓬的指導下,葛芳學會(hui) 運用思維導圖等實用的教學工具。為(wei) 促進葛芳等學員進一步提升實踐能力,華南師大安排他們(men) 到華師附中、廣州中學等名校跟崗學習(xi) 一周。
返校後,葛芳深入研究教材,認真備課,挖掘課文背後的教育意義(yi) ,在課堂引申穿插微視頻,用心設計思維導圖等,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對語文課有了新期待,還愛上了閱讀。
鄉(xiang) 村教師葛芳的蛻變,隻是華南師大精準開展培訓,努力幫助鄉(xiang) 村教師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的縮影。華南師大積極承擔廣東(dong) 省粵東(dong) 西北中小學的集中培訓任務,以鄉(xiang) 村教師需求為(wei) 導向,構建了“問題、實踐”導向的混合式研修模式。
僅(jin) 2021年,華南師大就完成了3075人、累計388天的集中培訓。此外,2010年,學校以廣東(dong) 梅州市豐(feng) 順縣為(wei) 試點,牽頭建立“為(wei) 中華而教”豐(feng) 順工作站。項目組織高校專(zhuan) 家、中小學校長等,麵向當地教師、學校管理幹部開展培訓。華南師大還先後承擔了“國培計劃”邊遠貧困地區農(nong) 村校長助力工程、29個(ge) 中西部國培項目,惠及2430多名中西部地區的校長、骨幹教師。
賦能:為(wei) 鄉(xiang) 村教育振興(xing) 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
“課上全程錄製分析,生成課堂教學能力測評報告,為(wei) 我的專(zhuan) 業(ye) 發展指明了方向。”周沙是貴州畢節市大方縣第七中學(大方天河實驗學校)語文教師,原來在課堂上,她隻能對學生給出“你真棒”等表麵評價(jia) 。通過智能設備的報告分析,周沙能準確地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xi) 表現,針對性地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如何跨越千裏阻隔,讓幫扶更持續長效?華南師大通過校企合作,研發教師能力AI測評係統。2020年,華南師大聯動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中訊郵電谘詢設計院,在大方天河實驗學校、納雍縣納雍天河實驗學校分別建了基於(yu) 人工智能的教師能力測評實驗室“天大空間”和“天納空間”。
測評係統不僅(jin) 能對教師進行智能測評,還便於(yu) 專(zhuan) 家通過觀看錄製視頻,進行遠程點評。這為(wei) 鄉(xiang) 村教師把握教情、進行教學診斷、精準教研,提供了更有力的幫助,促進當地教師快速精準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
一兩(liang) 位支教教師影響麵有限,難以從(cong) 整體(ti) 上帶動受援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華南師大應需而變,發揮“橋梁作用”,引導有意願的受援地學校,與(yu) 發達地區特色學校進行結對。
2018年,作為(wei) 廣東(dong) 省百千萬(wan) 名校長培養(yang) 對象,廣東(dong) 仲愷高新區惠州一中東(dong) 江學校校長曾慶在華南師大的組織下,到雲(yun) 南永善縣送教一周,促成了永善縣第三中學與(yu) 惠州一中東(dong) 江學校結為(wei) “手拉手”共建單位。3年多來,惠州一中東(dong) 江學校選派10名骨幹教師,前去永善送教交流;永善縣第三中學共派20多名教師,到惠州跟崗學習(xi) 。在惠州一中東(dong) 江學校帶動下,永善縣第三中學更加關(guan) 注教師需求,重視青年教師培養(yang) 。通過強化結對組團式幫扶,華南師大聚合資源,在更大範圍內(nei) 幫助受援學校提升辦學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以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教育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詳細] -
努力培養中國基礎教育“四有”好老師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北師大全校掀起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熱潮。中小學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為中小學培養更多的好老師,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保障。[詳細] -
盛德勵耘 譜寫新華章——北京師範大學師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日前,由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舉辦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二十講”首場講座舉辦。中國文藝評論(北京師範大學)基地揭牌儀式暨“文化自信自強與中華美學精神”學術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