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湖北省宜都市推動校外培訓機構轉型

發布時間:2023-01-10 16:34: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近日,在湖北省宜都市油榨坪“生態·農(nong) 耕”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大門口,不少孩子在家長陪伴下正報名參加即將開展的基地冬令營。看到這一幕,基地負責人、原育才培訓學校校長李橋洪不由激動萬(wan) 分:“在上級支持下,經過拓展轉型,我們(men) ‘育才’獲得了重生!”

  宜都市育才學校深耕校外教育培訓20年,曾是宜都市最大的校外學科類培訓學校,擁有七個(ge) 校區、專(zhuan) 兼職員工100餘(yu) 人,每年培訓達7000人次以上。

  2021年7月,“雙減”政策正式出台。“校外學科培訓機構要徹底規範,必須把育才學校這塊‘硬骨頭’啃下來!”在宜都市“雙減”工作推進會(hui) 上,市教育局局長張祖華當即下達了“軍(jun) 令狀”。

  “在市教育局領導當麵傳(chuan) 達政策內(nei) 容的那一刻,我心裏壓力很大。”李橋洪說,家長退費、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也接踵而來。

  “‘育才’的路到底該怎麽(me) 走?”宜都市教育局黨(dang) 組班子成員多次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研究,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召集有關(guan) 人員多次開展座談,終於(yu) 為(wei) “育才”找到了出路。張祖華和教育局相關(guan) 負責同誌主動邀請李橋洪長談,很快達成共識:“育才”停止校外學科培訓,轉型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教育。

  宜都市教育局主動牽頭,與(yu) 宜都市油榨坪村聯係確定基地,幫助“育才”轉型注冊(ce) 為(wei) 文化傳(chuan) 播公司,調集人員配合開發課程。經過3個(ge) 月的努力,一個(ge) 集農(nong) 事體(ti) 驗、農(nong) 藝製作、行業(ye) 培訓等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勞動實踐基地最終落成,基地包含9個(ge) 勞動實踐主題、近500個(ge) 活動課程,形成“勞動教育+研學實踐+紅色軍(jun) 工教育+科普教育”的特色模式。2022年6月,油榨坪“生態·農(nong) 耕”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業(ye) ,新的“育才”之旅正式揚帆啟航。

  如今,走進基地,農(nong) 耕館、縫紉館、生活館、木器館等10多個(ge) 場館讓學生領略到勞動實踐的樂(le) 趣。“在縫紉館DIY舊衣物,在生活館參觀製作糯米糍粑,還有軍(jun) 訓館、紙藝館……”宜都市陸遜中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基地不到半天,就開始掰著指頭當起了“小導遊”。

  開業(ye) 半年來,油榨坪“生態·農(nong) 耕”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先後接待學生研學等達5000人次。8月19日,油榨坪“生態·農(nong) 耕”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正式被授牌“湖北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基地人氣爆棚,讓“鄉(xiang) 愁油榨坪,網紅第一村”的美譽在宜都市不脛而走。

  “落實‘雙減’,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不能簡單機械關(guan) 停了之,應該積極幫助他們(men) 轉型。讓他們(men) 進入校外實踐教育領域,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他們(men) 在更廣闊的天地去育才,成為(wei) 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張祖華感慨良多。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