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燕山大學:教師團隊讓銀裏村變了樣

發布時間:2023-02-02 15:50: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人勤春來早。臨(lin) 近中午,氣溫回升,河北省圍場縣銀裏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孫國誌和燕山大學駐村第一書(shu) 記楊健民,一起來到藥材種植戶高亞(ya) 紅家的地頭,查看蒼術越冬情況,探討冬季蒼術種植養(yang) 護小妙招。

  5年前,燕山大學扶貧工作隊和銀裏村村委會(hui) 商量決(jue) 定,發展中藥材種植業(ye) ,鼓勵村民種蒼術,發家致富,但是大多數人都抱著觀望的態度,擔心賠錢。孫國誌帶頭開始種植,高亞(ya) 紅謹慎地拿出家裏三分之一的土地跟著種。2021年,銀裏村的蒼術迎來收獲期,趕上高行情,高亞(ya) 紅家的5畝(mu) 蒼術收入20多萬(wan) 元,一家人都樂(le) 開了花。

  2022年5月初,銀裏村迎來春耕,又有10多戶村民拿出部分土地種上了蒼術。銀裏村的蒼術種植麵積由原來的80多畝(mu) 擴大到200多畝(mu) ,大家都希望能有滿滿的收獲。

  “中藥材種植是工作隊重點支持的方向,當前我們(men) 已經開始謀劃聯係商家開展訂單種植,降低村民個(ge) 體(ti) 種植的風險。”楊健民說。

  家住銀裏村大東(dong) 溝的王玉榮經常帶著小孫子到村主幹道旁邊的生態小廣場遊玩:“這個(ge) 小廣場可招人稀罕了,大家沒事兒(er) 都願意來這裏轉轉,家門口的美景讓我們(men) 也體(ti) 會(hui) 到城裏人的感覺了。”

  王玉榮口中的小廣場是銀裏村2022年的新變化之一。“我們(men) 籌款修建了村標廣場及各自然營子標識係統、生態廣場、文化廣場、黨(dang) 建宣傳(chuan) 木車輪,建設了3處公廁,還翻修了村民服務中心,既滿足了村民休閑和生活需求,也進一步夯實了村裏的基礎設施。”一年來的變化讓楊健民對銀裏村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充滿了信心。

  在“硬”的基礎設施升級之外,燕山大學駐村工作隊隊員姚遠還充分發揮自己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積極挖掘當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農(nong) 民生活、自然風光特色,進行文化創意設計,提升銀裏村的“軟”實力。“我們(men) 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創產(chan) 品設計讓遊客和研學的孩子們(men) 既能欣賞到鄉(xiang) 村美景,也能留下美好的印象。”姚遠表示。

  “這次我用積分兌(dui) 換了大米、鹽、醬油。”在一家超市,剛用文明“積分券”兌(dui) 換完物品的村民劉俊才喜滋滋地展示著手裏的物品。

  2022年初,在工作隊的幫助下,銀裏村先行先試“積分製”。村集體(ti) 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村民通過參與(yu) 人居環境整治、誌願服務、移風易俗等工作積攢“文明積分”,再用積分到超市兌(dui) 換生產(chan) 生活用品。

  “我們(men) 還計劃把‘文明積分’範圍擴大到參與(yu) 家鄉(xiang) 建設、改變陳規陋習(xi) 、鼓勵素質提升等,發動大家用勞動生產(chan) 、環境衛生、家教家風、提升村莊藝術氣息等良好成效來獲得積分,推動建設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孫國誌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