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打開校門高校師生要做好準備

發布時間:2023-02-03 17:45: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繼北大、清華宣布恢複校友入校權限之後,近日全國又有多所高校宣布,結合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和校園實際,開放校友出入校權限。另外,還有一些高校也明確因需入校的家長和其他校外人員,也可以經審批後入校。

  新學期開學在即,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學校,留意到這些信息、讀懂信息背後的含義(yi) ,進而理解其中的一些重要變化,並做好相應的心理建設和思想準備,是未來一個(ge) 階段把握形勢變化、持續發展進步的關(guan) 鍵。

  要克服惰性,在常態化線下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教學相長。過去三年,有相當一批高校經曆了校園封閉管理、準封閉管理和相應的長時期線上教學。客觀來說,信息技術對於(yu) 教學流程的優(you) 化與(yu) 再造,有其值得稱道和總結經驗之處。但師生之間長期缺乏線下麵對麵的有效溝通交流,也會(hui) 在相當程度上滋生和助長雙方在教與(yu) 學兩(liang) 個(ge) 方麵的惰性。比如,線上考試相較於(yu) 線下考試、錄播授課相較於(yu) 現場問答,在公平、效率等多方麵存在一定短板,容易形成某種不正確的、秘而不宣的“下有對策”。在新學期,教師需要從(cong) 業(ye) 已熟悉的線上環境重歸於(yu) 真實的課堂場景、重拾自己借以站穩講台的教學技藝,學生也必須盡快適應奔波於(yu) 多個(ge) 校區、沒有視頻回看因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線下學習(xi) 和規律作息。

  要走出校門,到廣闊的社會(hui) 調查與(yu) 實踐探索中去充實人生。在過去三年疫情防控的過程中,很多高校都實施了嚴(yan) 格的校門管理,客觀上也對校內(nei) 外的人員往來和交流設置了一些門檻。對於(yu) 教師和學生來說,校門打開之後,還須經常提醒自己,跳出過去幾年受客觀條件限製而逐漸習(xi) 慣了的學習(xi) 和研究模式,走出校門,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科研一線、社區基層中去實踐、去學習(xi) 。學者之間的互訪和研討,不同學校之間的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同城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學生社團活動之間的聯絡互動,也應當盡快恢複起來。充分的朋輩交往、學術交流,也有助於(yu) 化解特殊時期累積而成的“焦慮”“社恐”等消極情緒。

  要打破藩籬,在大學與(yu) 社會(hui) 間的緊密融合中創造更大價(jia) 值。實際上,打破大學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區隔,促進大學校區、居民社區、企業(ye) 和科創園區之間的深度融合,不僅(jin) 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前些年我國一些發達城市和著名高校自覺推進的政策導向。隨著特殊時期的過去,大學的對外合作交流應當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因為(wei) 大學要完整地踐行其五大功能,就必須廣泛開展教育對外開放、國際合作交流,充分激活校友資源,深入拓展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尋找和擴大學生就業(ye) 市場空間,服務於(yu) 不斷升級的社會(hui) 發展要求。敞開校門辦大學,就是要在開展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質量。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