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青海大學建設成有特色高水平的現代大學
2月16日,省委省政府舉(ju) 行記大功獎勵頒授儀(yi) 式,青海大學原校長王光謙、青海師範大學原校長史培軍(jun) 榮獲記大功獎勵。為(wei) 此,本報記者走訪了青海大學師生,看看師生眼中的王校長。
2013年7月,王光謙接過對口支援接力棒,義(yi) 無反顧地從(cong) 清華大學來到青海,成為(wei) 青海大學的第一位院士校長,實現了青海高等教育院士零的突破。在這十個(ge) 年頭整整九年時間裏,王光謙校長與(yu) 全體(ti) 青大人攜手奮鬥,將全部心血和精力融入青海大學取得的每一份成績中,為(wei) 青大人留下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
“在青海大學工作的九年時間裏,我親(qin) 眼見證了青海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各族人民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大要求,推進各項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我親(qin) 身參與(yu) 並見證了青海高等教育事業(ye) 的高質量發展。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到校調研指導工作,多次看望慰問對口支援幹部、專(zhuan) 家學者和師生,省內(nei) 各廳局在人才引進、資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麵均給予了青海大學極大的幫助。可以說,沒有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沒有支援高校的傾(qing) 情幫扶,沒有社會(hui) 各界的鼎力支持,就沒有青海大學的今天,也沒有我今天的這份榮譽。”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王光謙說,步入“十四五”,奮力開創現代化新青海建設新局麵,教育將發揮重要作用,教育高質量發展將成為(wei) 重要突破口。雖然自己離開了青海大學,但青海永遠是自己的第二故鄉(xiang) 。今後將不忘初心、不忘身為(wei) 青海人的使命,始終關(guan) 注並努力為(wei) 青海的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我來的時候,青海大學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辦學規模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距離一流大學還有一段距離。光有特色還不行,還得有水平。”王光謙說:“我的任務就是要幫助青海大學成為(wei) 有特色高水平的現代大學。”
回想起王光謙為(wei) 學校發展的辛勤付出,青海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常務副校長李麗(li) 榮感觸頗深。
“光謙校長留給青海大學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力量和鼓勵。今後我們(men) 要按照《青海大學‘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總體(ti) 方案》,一體(ti)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聚焦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產(chan) 業(ye) ‘四地’建設,緊緊抓住‘雙一流’建設、部省合建和對口支援的有利契機,補短板、強弱項,努力辦好青海人民滿意的教育。”
“光謙校長作為(wei) 我們(men) 青海大學的校長,這十年來他在推動青海大學有特色高水平發展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青海大學畜牧獸(shou) 醫科學院副院長董全民眼中,王光謙校長作為(wei) 院士,作為(wei) 一名學者,特別是作為(wei) 一名戰略科學家,對青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草地生態畜牧業(ye) 的發展有深刻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
“比如如何發揮青海省區位優(you) 勢和資源優(you) 勢,突破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草地生態畜牧業(ye) 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服務地方社會(hui) 經濟發展。另外,他也關(guan) 注如何把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於(yu) 青海省草地生態畜牧業(ye) 發展,促進草地畜牧業(ye) 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等,所有這些對青海省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促進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建設、服務新青海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他在這些方麵獨到的思考和見解,也是我們(men) 今後努力學習(xi) 的方向。”
青海大學水利電力學院黨(dang) 委委員、副院長顧聲龍2010年來到學校。那時的他因為(wei) 並非水利專(zhuan) 業(ye) 出身,花了三四年時間,一直在尋找自己專(zhuan) 業(ye) 和水利工程的一個(ge) 契合點。
“王光謙校長非常關(guan) 注青年老師的發展,就拿我自己來說,王校長來了以後,我就跟他談了自己的困惑,校長說他有一個(ge) 學生,是專(zhuan) 門做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數值模擬的,跟我非常匹配,介紹我們(men) 倆(lia) 認識。然後我跟對方很快就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並且以他的科研項目為(wei) 契機,快速地融入了水利學科的研究中。通過十年發展,我從(cong) 一個(ge) 學術初學者成為(wei) 我們(men) 學院的中堅力量,從(cong) 講師變成現在的教授,這些成長都離不開王校長的指引和領導。”
“非常榮幸與(yu) 激動能夠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參與(yu) 王光謙校長和史培軍(jun) 校長的授勳儀(yi) 式,再次親(qin) 身領略了‘大先生’無私奉獻、紮根高原的高尚品質。我作為(wei) 青海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深切感受到‘對口支援’政策對於(yu) 我們(men) 研究的強大助力。”
青海大學水利電力學院博士研究生喬(qiao) 禛還記得,有一次在野外開展試驗工作,王校長深夜冒雨來觀察試驗現場,檢驗實驗效果。
“正是這次經曆,我被王校長在科學研究上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偉(wei) 大品格所折服。在日常生活中王校長積極樂(le) 觀、和藹可親(qin) ,指導我們(men) 要以方法論的科學思維看待問題,使我深受啟發。正如王校長所言,站在高原上看得更高了。在今後的學習(xi) 生活當中,我將時刻以王校長為(wei) 榜樣,不忘‘誌比昆侖(lun) 學競江河’的校訓,踏實修煉、砥礪前行、奮發有為(wei) ,以優(you) 良成績回報學校的培養(ya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不會忘記
這裏,正在進行青海省委省政府首次記大功獎勵頒授儀式——表彰為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王光謙、史培軍兩位同誌。 [詳細] -
青海:落實教育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記者近日從青海省教育廳了解到,2022年,青海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持續保持穩中向好、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詳細] -
青海:百名白血病及癌症兒童獲“聯愛工程”資助 多方培育兒科醫生
7日,在線領取“博世-聯愛青海兒科醫學獎學金的青海大學醫學院學生馬莉麗表示,“為兒科專業特別設立的獎學金,不僅是對醫學生學習的激勵,更是鼓勵學子對兒科專業的熱情與專注。”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