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探析

發布時間:2023-03-22 09:35:00來源: 西藏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加強和改進黨(dang) 的民族工作,這為(wei) 新時代民族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動指南和強大精神動力,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匯聚了磅礴偉(wei) 力。

  思想旗幟引領航向,精神光芒照亮前方。中小學教育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是立德樹人的光輝事業(ye) 。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貫穿中小學生成長成才各階段,著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民族地區教育的重大使命和任務。

  價(jia) 值意蘊: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中小學立德樹人的根本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語境宏闊、內(nei) 涵深邃、意義(yi) 深遠,是國家層麵最高的社會(hui) 歸屬感、麵向世界的文化歸屬感,是國家認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紐帶,是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石,是中華民族綿延不衰、永續發展的力量源泉,蘊含著56個(ge) 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與(yu) 價(jia) 值追求。

  中小學階段是人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質、法治素養(yang) 形成的“拔節孕穗期”,是立德鑄魂的關(guan) 鍵時期。將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豐(feng) 富價(jia) 值意蘊與(yu) 中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有機融合,有助於(yu) 深化學生對“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疆域、共同書(shu) 寫(xie) 了悠久曆史、共同創造了燦爛文化、共同培育了偉(wei) 大精神”的曆史認知與(yu) 情感共鳴,有助於(yu) 增進中小學生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有助於(yu)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曆史觀、文化觀和宗教觀,使學生迅速成長為(wei) 合格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實踐探索:

  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家校社協同育人機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樹牢中華民族曆史觀,鑄牢中國心、中華魂,特別是要深入推進青少年“築基”工程,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為(wei) 開展好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提供了明確指引和根本遵循。

  學校是鑄牢中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主陣地、主渠道。近年來,西藏中小學通過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專(zhuan) 題教育課程,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示範學校”,選配優(you) 秀師資承擔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教學工作,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師全員專(zhuan) 題培訓,積極推進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西藏地方與(yu) 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教學,極大地豐(feng) 富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中小學的實踐路徑。

  家庭和社區是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的生活課堂。近年來,西藏中小學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區教育資源,通過組織學生外出研學、深度家訪和開展“五好文明戶”“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創建活動,讓學生在“互嵌式教育場域”中深切感受各民族和睦共融、互相尊重的團結氛圍。

  西藏中小學的實踐探索印證:鑄牢中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要按照《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指導綱要》要求,遵循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價(jia) 值觀形成規律,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製,在中小學階段廣泛開展黨(dang) 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教育、“五觀”“兩(liang) 論”教育、法治教育、曆史文化教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等,牢固樹立各民族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理念,將56個(ge) 民族是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共同情愫培植在學生心靈最深處,幫助每一個(ge) 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路徑啟示:

  以文化之根鑄牢中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之魂

  文化是一個(ge) 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xi) 、相互借鑒。

  中小學教育的旨歸是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要深刻把握“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的要義(yi) 與(yu) 標準,在潛移默化、涵潤心靈中尋找以文化人與(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最佳融合方式。

  注重思政教育,深化文化認同。一是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牢固樹立“三個(ge) 離不開”思想,強化“五個(ge) 認同”,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民族文化傳(chuan) 承教育,凸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中小學思政教育中的價(jia) 值引領;二是統籌課程、教材、教學、活動和評價(jia) 等育人環節,構建民族知識啟蒙教育和民族理論政策教育課程體(ti) 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具體(ti) 行動落實到學科體(ti) 係建設中,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與(yu) 學科核心素養(yang) 高效融合的“大思政課”;三是充分發揮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的引導作用,針對中小學生成長特點和思想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政活動,外化於(yu) 形、內(nei) 化於(yu) 心,培育中小學生“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炙熱情感和維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高度責任感。

  加強校園宣傳(chuan) ,強化文化熏陶。學校應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專(zhuan) 欄和廣播節目,組織專(zhuan) 題班團隊會(hui) 和講座,開展書(shu) 信征文、短視頻創作征集、故事分享會(hui) 、公眾(zhong) 號小課堂等文創活動,講好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故事,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從(cong) 精神源頭和文化根脈回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現實意義(yi) ,讓學生在強烈的主題文化熏陶中增強行動自覺。當前,新媒體(ti) 的快速崛起已經改變了主流的傳(chuan) 播方式,學校要正視這一變化,學會(hui) 合理利用先進網絡資源來提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校園宣傳(chuan) 質量,打造“互聯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新陣地。

  推動實踐創新,促進文化交流。西藏中小學的實踐經驗表明:有形、有感、有效的創新實踐有助於(yu) 學生獲取積極的情感反饋,從(cong) 內(nei) 心深處迸發出對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深度認同。推動鑄牢中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創新,應高度重視家庭和社區的教育功能,為(wei) 學生參與(yu) 家庭互訪、社區公益、誌願服務等社會(hui) 實踐活動搭建平台。同時,應注重盤活文化資源,充分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生活中維護民族團結的典型案例,活化利用公共圖書(shu) 館、博物館和文化館等展館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在多維立體(ti) 的民族團結進步文化空間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本對話”與(yu) “文化交流”,切實增進對“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認識與(yu) 理解。

  (作者單位分別為(wei) 詩納卡寧威洛大學、西藏軍(jun) 區拉薩八一學校、西藏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守好安全線 站好“護學崗”

    為全麵優化學校及周邊道路交通環境,拉薩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根據各學校實際情況,設立“護學崗”和安全線,定點、定人、定責在學校門口進行指揮、管控、疏導,確保廣大中小學生安心上學、平安回家。[詳細]
  • 開學季 拉薩公安撐起校園安全“保護傘”

    近日,拉薩市各大專院校及中小學、幼兒園陸續恢複正常教學秩序,拉薩各級公安機關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多措並舉,深入全市大專院校及各中小學、幼兒園開展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入學安保、安全檢查等工作。[詳細]
  • 拉薩市城關區為在校中小學生免費接種流感疫苗

    冬春季節為流感高發季,為保障在校學生健康安全,自去年12月起,拉薩市城關區啟動各類在校中小學學生流感疫苗免費接種工作。新學期開學後,流感疫苗補種工作也在陸續開展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