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蒙藏學校舊址“修舊如舊” 首個“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亮相

發布時間:2023-04-03 11:11: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3月28日,在熙來攘往的西單北大街,一處灰筒瓦硬山頂的深深庭院被高樓環抱,它是有著600多年曆史的蒙藏學校舊址,坐落於(yu) 北京市西城區小石虎胡同33號,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體(ti) 驗館,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以嶄新的姿態重現曆史風貌,喜迎八方參觀者。


圖為(wei) 揭幕儀(yi) 式現場 攝影:民族畫報社 滕俊 鷹鴿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潘嶽,北京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殷勇,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群共同為(wei) 舊址揭幕並致辭。北京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莫高義(yi) 主持開放儀(yi) 式。國家民委黨(dang) 組成員、副主任郭衛平,北京市委常委、 統戰部部長楊晉柏 ,中央統戰部秘書(shu) 長餘(yu) 波出席。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國家文物局有關(guan) 部門負責同誌,北京市有關(guan) 部門負責同誌,北京、天津、甘肅、雲(yun) 南、貴州、新疆等負責體(ti) 驗區第一期項目建設的省市區民族工作部門負責同誌,北京市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場館代表,首都青少年代表參加了舊址開放儀(yi) 式。


圖為(wei) 民大附中學生參觀展覽 攝影:趙振宇

  據悉,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體(ti) 驗館(以下簡稱“體(ti) 驗館”)是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由國家民委聯合北京市共同建設的。該館依托蒙藏學校舊址承載的黨(dang) 的民族工作曆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形成主題展、專(zhuan) 題展、體(ti) 驗區三位一體(ti) 、動靜結合的舊址文物空間利用格局,通過“展覽+體(ti) 驗”相結合的方式,打造首個(ge)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體(ti) 驗館。


圖為(wei) 蒙藏學校舊址 攝影:周晶

  蒙藏學校舊址分為(wei) 東(dong) 、西兩(liang) 院,總占地麵積11800平方米,其中古建築麵積為(wei) 3200平方米,占總麵積將近三分之一。這裏曾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初期開展民族工作的主要陣地,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培養(yang) 少數民族幹部的搖籃。


圖為(wei) 觀眾(zhong) 參觀展覽 攝影:周晶

  舊址西院,“蒙藏學校舊址專(zhuan) 題展”主要展示舊址曆史沿革和革命活動,蒙藏學校學生參加五四運動;李大釗、鄧中夏、趙世炎等對蒙藏學校青年的馬克思主義(yi) 啟蒙和革命引導;烏(wu) 蘭(lan) 夫、多鬆年 等 蒙藏學校進步青年參加校內(nei) 外革命活動……突出展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後在這裏組織開展革命鬥爭(zheng) 的曆史。“中華一脈 同心築夢”主題展分為(wei) “共同締造新中國”“團結建設新社會(hui) ”“攜手奮鬥繁榮路”“同心奮進新時代”4個(ge) 部分。展出照片420多幅,實物、文獻、檔案280餘(yu) 件,藝術展 項 18項,重點展示新時代民族工作取得的新的曆史性成就。

  喀喇沁王府“世守漠南”壽山石;十世班禪敬獻給毛澤東(dong) 主席的金質五星紅旗;抗日英雄白乙化的手稿……舊址西院的兩(liang) 個(ge) 主題展、專(zhuan) 題展中的每張曆史圖片、每件文物都在述說著一段段真實曆史故事。


圖為(wei) 少數民族表演團隊演出 攝影:周晶

  舊址東(dong) 院,“展覽+體(ti) 驗”的形式讓觀展者耳目一新。在這裏,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不僅(jin) “可見、可聞”,還“可感受、可體(ti) 驗、可帶走”。“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體(ti) 驗區”精選各民族音樂(le) 、醫藥、手工藝等特色內(nei) 容,分設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華家園、中華音樂(le) 、中華舞蹈、中華服飾、中華醫藥、中華文學和中華手工藝8個(ge) 內(nei) 容板塊,通過情境化展演、沉浸式體(ti) 驗,生動、鮮活地呈現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中的共有精神標識與(yu) 共享文化符號。


圖為(wei) 少數民族表演團隊演出 攝影:趙振宇

  “何以中華”數字展、“河西走廊”情景體(ti) 驗,各省市推薦優(you) 質項目及表演團隊分期分批來到體(ti) 驗區駐場展演,還有傳(chuan) 統木工製作、刺繡、紮染、麵塑等項目的非遺傳(chuan) 承人交流傳(chuan) 藝 ……以促發互動、主客相融的沉浸式體(ti) 驗為(wei) 目標,讓觀眾(zhong) 身臨(lin) 其境感受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形成發展的曆史進程,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圖為(wei) 少數民族表演團隊演出 攝影:周晶

  據了解,公眾(zhong) 可通過“北大紅樓”微信公眾(zhong) 號實名預約7日內(nei) 的參觀,一起走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體(ti) 驗館,讓信仰持續傳(chuan) 承,讓心與(yu) 心不斷貼近與(yu) 凝聚,共同體(ti) 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民族工作的光輝曆程和偉(wei) 大成就,身臨(lin) 其境感受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豐(feng) 富多彩。(新利平台 記者/周晶 趙振宇)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