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走愛國愛教的康莊大道,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

發布時間:2023-04-17 09:05:00來源: 西藏日報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製作的五集曆史文化紀錄片《紮什倫(lun) 布》,以曆代班禪額爾德尼駐錫地紮什倫(lun) 布寺為(wei) 核心,圍繞“源流”“交融”“承願”“定製”“圓夢”五個(ge) 主題,展現了藏傳(chuan) 佛教活佛轉世特別是格魯派活佛轉世製度在西藏的誕生、發展的曆史和當代傳(chuan) 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創造中華燦爛文化的曆史,視野寬廣,敘事恢宏,手法洗練而又細膩。影片講述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還原了諸多波瀾壯闊的曆史事件,深挖了眾(zhong) 多底蘊無窮的文物內(nei) 涵,展現出在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形成發展中藏傳(chuan) 佛教自身的命運變遷,通過充足的事實和案例得出一係列令人信服的重要結論。

  該紀錄片通過具體(ti) 而微的故事講清楚了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部分的曆史事實。如1713年,清康熙帝冊(ce) 封第五世班禪為(wei) “班禪額爾德尼”,並賜金冊(ce) 、金印。1923年來到內(nei) 地的第九世班禪多次發表《西藏是中國的領土》《蒙藏為(wei) 中國重要的國防》等主題演講,都是最好的例證。

  紀錄片發掘了大量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清晰地得出了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組成部分重要結論。紮什倫(lun) 布寺既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座寶庫。紀錄片通過漢佛堂、供奉著當今皇帝萬(wan) 歲萬(wan) 歲萬(wan) 萬(wan) 歲牌位、承德外八廟、北京城中的清淨化城塔等曆史文物遺跡,特別是1778年第六世班禪朝覲並為(wei) 乾隆帝70大壽祝壽的係列事件,把漢、藏、滿、蒙等各族文化熔鑄中華文化的點點滴滴表現得淋漓盡致,刷新了人們(men) 對紮什倫(lun) 布寺和故宮文化的認知,深化了關(guan) 於(yu)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紐帶和心靈歸宿的認識。

  紀錄片緊緊圍繞紮什倫(lun) 布寺展開,全方位的敘述體(ti) 現了一個(ge) 中心思想,這就是紮什倫(lun) 布寺始終保持著愛國愛教的曆史傳(chuan) 統。曆世班禪額爾德尼總是在重大曆史轉折關(guan) 頭,始終堅持愛國立場,為(wei) 國家統一、西藏地方政治安寧、佛事和順、百姓安康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第四世班禪羅桑曲堅學識淵博,先後擔任第四世達賴喇嘛雲(yun) 丹嘉措、第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的老師,還為(wei) 扭轉格魯派的命運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在格魯派麵臨(lin) 重大挑戰的關(guan) 頭,第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第五世達賴喇嘛等決(jue) 定派人前往盛京(今沈陽)。當英國東(dong) 印度公司試圖把魔爪伸向我國西藏之際,第六世班禪不顧個(ge) 人得失,前往北京祝壽和朝覲乾隆皇帝,麵陳西藏局勢。第九世班禪在外受英國勢力脅迫,內(nei) 遭西藏地方上層集團排擠的關(guan) 頭,毅然前往內(nei) 地,呼籲保邊防、抵外辱,維護祖國統一。解放戰爭(zheng) 勝利後,國民黨(dang) 政府屢次派人對班禪及堪布會(hui) 議廳的主要人員散布共產(chan) 黨(dang) 毀滅宗教、破壞寺廟、虐待僧人的謠言,妄想將班禪一行帶往台灣。年少的第十世班禪,認定自己是喝黃河水長大的,他熱愛故鄉(xiang) ,絕不離開生他養(yang) 他的土地。

  紀錄片運用大量的檔案曆史文獻,通過專(zhuan) 家學者的解讀、活佛高僧的現身說法,深刻闡明了活佛轉世製度是中國藏傳(chuan) 佛教一項獨有的製度,它的產(chan) 生和發展始終沒有離開中央政府的支持,沒有離開中央政府對宗教事務管理的範疇。元憲宗蒙哥賜給噶瑪噶舉(ju) 派首領噶瑪拔希一頂金邊黑帽,該派以此為(wei) 依據形成最初的轉世係統即黑帽係,噶瑪噶舉(ju) 派紅帽係的產(chan) 生也是元朝冊(ce) 命的結果,此即“皇權賜予”。噶瑪拔希的繼任者讓瓊多吉在1332年應召到大都(今北京)拜見皇帝並傳(chuan) 法,元順帝封其為(wei) “曉悟一切空性噶瑪佛”等封號,並賜敕書(shu) 、國師印等,使之獲得合法地位。第六世噶瑪巴通瓦頓丹被確認為(wei) 得銀協巴轉世靈童後,上報朝廷。永樂(le) 皇帝在1424年派遣西天佛子大國師班丹劄釋進藏辦事時,受命前往工布地方“審察”轉世靈童,係中央政府首次派人進藏審察轉世靈童、管理活佛轉世事務。格魯派采用活佛轉世製度後,產(chan) 生了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大活佛轉世係統,並且在西藏地方政治社會(hui) 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在1788年和1791年廓爾喀兩(liang) 次派兵入侵西藏的過程中,居然有不同教派的多位活佛助紂為(wei) 虐,這讓乾隆皇帝大感震怒。他因勢利導,首創金瓶掣簽,並在1793年頒行《欽定藏內(nei) 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對活佛轉世進行製度化、規範化管理,成為(wei) 規範藏傳(chuan) 佛教大活佛轉世、影響至今的最重要的一項製度。曆史定製、宗教儀(yi) 軌、國內(nei) 尋訪、金瓶掣簽、中央政府認定,成為(wei) 大活佛轉世必須遵循的幾項原則。1989年1月24日,第十世班禪大師曾談到活佛轉世問題,提出應“先找出三個(ge) 候選靈童,然後逐一進行調查”“我想在釋迦牟尼像前,采取‘金瓶掣簽’的辦法來確定”。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的順利認定坐床,正是當代藏傳(chuan) 佛教活佛轉世依法依規實施的成功實踐。

  曆史與(yu) 現實相呼應,關(guan) 照新時代藏傳(chuan) 佛教的發展方向,是紀錄片的一大亮點。《紮什倫(lun) 布》聚焦並展現了西藏和平解放後,特別是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度以來,徹底消除了宗教剝削和壓迫的社會(hui) 根源,真正實現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偉(wei) 大實踐。第十世班禪大師積極順應社會(hui) 變遷,在紮什倫(lun) 布寺率先推動寺廟民主改革。改革開放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實行利寺惠僧政策,寺廟除了通路、通水、通電,廣播電視、互聯網、光纜線路等現代化通信也進了寺廟,讓廣大僧眾(zhong) 也能與(yu) 時俱進,了解祖國發展的步伐、分享祖國發展的紅利等等,這些都在片中有很好的展現。紀錄片還通過紮什倫(lun) 布寺在傳(chuan) 承西藏傳(chuan) 統天文、曆算、醫學、唐卡藝術、羌姆舞蹈等民族傳(chuan) 統文化方麵的典型故事,以及奶牛養(yang) 殖服務眾(zhong) 生的感人案例,展現了藏傳(chuan) 佛教呈現的新風貌和新變化,很好地詮釋了黨(dang) 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成功實踐和藏傳(chuan) 佛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在促進宗教和順、社會(hui) 和諧、民族和睦以及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正在作出的更大貢獻。

  (作者係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曆史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