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從作品讀到投向世界的暖光

發布時間:2023-05-09 09:17: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高原》對西藏文學來講,是非常厚重的一部作品。”5月7日下午,在尼瑪潘多長篇小說《在高原》和短篇小說集《透進病房的陽光》兩(liang) 部新書(shu) 閱讀分享會(hui) 上,作為(wei) 嘉賓之一的著名作家、西藏文聯副主席、西藏作協常務副主席次仁羅布說。

  在次仁羅布看來,文學作品是對曆史的沉澱,是對已經流逝歲月的記憶,凝聚著作家深厚的情感。作為(wei) 寫(xie) 作者,寫(xie) 一部長篇小說需要傾(qing) 盡全力,其過程極為(wei) 艱難。“從(cong) 這部作品我們(men) 可以窺探到一百多年來西藏社會(hui) 、經濟、人文發展的脈絡,這樣的曆史縱深感是這部作品的偉(wei) 大之處。”

  當天,新書(shu) 閱讀分享活動吸引了眾(zhong) 多文學愛好者湧入現場,一同暢聊著名作家尼瑪潘多的兩(liang) 部新書(shu) 帶給他們(men) 的人生啟迪。

  這次閱讀分享會(hui) 是西藏日報社青稞學習(xi) 會(hui) 首次聯合央喜講壇舉(ju) 辦的一期活動。

  尼瑪潘多最新長篇小說《在高原》,講述了漢藏結合的一戶人家四代人的故事,描繪了大曆史背景下四代人的命運和西藏百年曆史變遷,寫(xie) 出了高原人對待生活的樂(le) 觀與(yu) 溫情,寫(xie) 出了女性自我成長中的心路曆程,詮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她為(wei) 寫(xie) 這部力作花費近7年時間。

  “盡管,我們(men) 對過去有很多懷念,對未來有很多憧憬,但是,我們(men) 實實在在的生活,都是在關(guan) 注當下社會(hui) 。所以,我以當下生活為(wei) 源泉,以平凡人的生活為(wei) 素材。”尼瑪潘多說。

  從(cong) 最初的散文寫(xie) 作到小說創作,尼瑪潘多從(cong) 事文學創作的曆程有20多年。自始至終,她都把現實社會(hui) 生活當作自己的藝術園地辛勤耕耘,她的作品由內(nei) 而外散發出一種獨有的氣質和力量。

  “真實性是她不變的主旋律、曆史的縱深感非常紮實、栩栩如生的細節描寫(xie) 、大量運用西藏的民間俗語,使濃烈的西藏特色撲麵而來……”與(yu) 會(hui) 嘉賓的話語裏,充滿了對作者本人及兩(liang) 部新作的讚許。

  尼瑪潘多短篇小說集《透進病房的陽光》,收錄了她近年來發表在《青年文學》等刊物的8部短篇小說。

  “都在寫(xie) 身邊的小人物。”尼瑪潘多說,記者生涯給了自己一部分創作素材,但後期又都經曆過藝術的再加工和再創造。

  “他們(men) 有著比采訪對象更加豐(feng) 富的內(nei) 心。比如,《曬太陽》中的桑旦老人,就是在寫(xie) 老年人渴望被關(guan) 注的心靈。”尼瑪潘多說自己的小說關(guan) 注現實,關(guan) 注個(ge) 體(ti) 在自我成長過程中的心路曆程。想講述在曆史長河裏,一個(ge) 個(ge) 鮮活的生命,他們(men) 會(hui) 有怎樣的故事?在人生的每個(ge) 節點,每個(ge) 人又會(hui) 遇到怎樣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又將怎樣影響書(shu) 中人物的抉擇和成長。

  西藏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西藏文藝評論家普布昌居認為(wei) ,尼瑪潘多的作品總是有一種真實的人間感受。

  近年來在消費主義(yi) 的驅使下,不少文學或影視作品內(nei) 容空洞、情感散漫、人物蒼白,離普通人的現實生活越來越遠。從(cong) 這些再回看西藏作家的作品,真實得令人感動。

  普布昌居說:“我個(ge) 人覺得,尼瑪潘多的寫(xie) 作無疑是在另外一條路上挺進,她不是退到穿越、驚悚、玄幻的空間中去寄托情思,而是站在當代中國社會(hui) 發展變革的岸邊,努力在文學的世界表現出一個(ge) 變動的真實的人間。”

  西藏大學文學博士、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副教授王四四說自己在閱讀《在高原》時,有一個(ge) 直觀的感受,就是這部小說是在和讀者平等地交流。

  王四四認為(wei) ,新文學以來的小說比較容易形成知識分子對讀者的一種俯視姿態,讀者往往處於(yu) 被教育、被啟蒙的位置。讀《在高原》沒有這種壓力,那是一種平視和對等,讓他聯想到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等優(you) 秀作品。

  《西藏文學》編輯張琦表示,她從(cong) 尼瑪潘多的作品裏讀到了一位作家投向世界的暖光。

  記者了解到,近期,尼瑪潘多兩(liang) 部新作研討會(hui) 將在西藏大學和西藏民族大學舉(ju) 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