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馬文軍:願綠樹成蔭,來年共話民族情

發布時間:2023-05-23 10:09:00來源: 西藏日報

  個(ge) 子不高,皮膚黝黑,一口甘肅口音——他叫馬文軍(jun) ,是一名來自甘肅臨(lin) 夏回族自治州的創業(ye) 者。同時,他還先後榮獲自治區、山南市、乃東(dong) 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稱號。

  馬文軍(jun) 獲得的這些殊榮,背後是一個(ge) 個(ge) 民族團結故事,是對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褒獎。

  馬文軍(jun) 是地地道道的“藏二代”。在父輩的影響下,2001年,他來到山南市,開啟了自己的就業(ye) 創業(ye) 之路。隨著時間推移,山南成了他的第二故鄉(xiang) 。

  就業(ye) 創業(ye) 不容易,剛來山南那會(hui) 兒(er) ,馬文軍(jun) 當過餐廳服務員、跑過運輸、收過羊皮……一路走來,他收獲頗豐(feng) ,也和藏族同胞建立了深厚友誼。

  2003年的一件小事,讓他難以忘懷。那是寒冬的某天,馬文軍(jun) 騎著摩托車,隻身來到曲鬆縣羅布莎村二組收羊皮,怎料當天雪深路滑,摩托車打滑側(ce) 翻,他的腿摔傷(shang) 了,褲子被撕開了一個(ge) 大口。身體(ti) 的疼痛加上刺骨的寒風,使得馬文軍(jun) 倒在路邊動彈不得,附近的村民羅布群培見狀跑來,把他背回了家。羅布群培拿來自己的新褲子給他換上,還為(wei) 他煮了熱騰騰的藏雞蛋,泡了一碗方便麵。馬文軍(jun) 說:“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一碗方便麵。”

  那天晚上,熱情的羅布群培給他鋪上了幹淨的羊毛被,供他休息。第二天早晨醒來,新毛巾、新洗臉盆放在了房間門口,看到這一幕,馬文軍(jun) 的眼眶被淚水浸濕了。他回憶道:“這是濃濃的手足情誼,體(ti) 現了藏族人民的好客之道。”

  從(cong) 此,馬文軍(jun) 對藏族群眾(zhong) 有了新的更深的認識,和身邊的很多藏族群眾(zhong) 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做生意,馬文軍(jun) 有敏銳的洞察力。2013年,他發現辦苗圃是個(ge) 不錯的商機,於(yu) 是,拿出所有積蓄,加上貸款30萬(wan) 元在紮囊縣辦起了苗圃。2017年,他開始向防沙治沙、園林建設項目進軍(jun) 。在他看來,植樹造林、防沙治沙既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又能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增收,是一件很有意義(yi) 的事情。這些年,他的公司共帶動群眾(zhong) 增收4000萬(wan) 元,繳納稅款950萬(wan) 元。

  事業(ye) 成功的馬文軍(jun) 不忘擔起企業(ye) 家的社會(hui) 責任,傳(chuan) 遞愛心。2022年,疫情防控期間,馬文軍(jun) 以甘肅臨(lin) 夏州政協常委的身份,向甘肅臨(lin) 夏州政協遞交了物資援助提案,為(wei) 山南市爭(zheng) 取到了價(jia) 值1180萬(wan) 元的29車支援物資。

  同時,他個(ge) 人也捐贈了價(jia) 值134萬(wan) 元的抗疫物資。他組織的誌願小分隊從(cong) 開始的幾個(ge) 人,很快發展到了43人。馬文軍(jun) 說:“隻要我有能力,就一定盡最大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當馬文軍(jun) 等人把防疫物資送到困難群眾(zhong) 家中時,感人的場景令他難忘。“其實我們(men) 送的物資微不足道,但大家的熱情和謙讓,讓我很感動。”馬文軍(jun) 說,“在疫情麵前,我真正感受到了各族群眾(zhong) 一家親(qin) 的力量,隻要我們(men) 團結一心,再大的困難,我們(men) 都能戰勝。”

  “身處民族地區,要多做有利於(yu) 維護民族團結的事情。”這是父輩給馬文軍(jun) 的忠告,也是這些年馬文軍(jun) 一直在做的事。今年4月,他無償(chang) 捐資300萬(wan) 元,計劃攜手乃東(dong) 區澤當街道在魯瓊社區分三年建設500畝(mu) “民族團結同心林”。

  馬文軍(jun) 說:“建設‘民族團結同心林’,是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和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實踐。我們(men) 會(hui) 用心養(yang) 護好這片‘民族團結同心林’,希望來年可以在這片林蔭下,共話民族團結之情,共享綠色生態之美。”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