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雙胞胎兄弟在西藏書寫熱血青春
何凱龍(左)、何對龍兄弟。圖由鬥山得提供
27歲的何凱龍、何對龍是一對雙胞胎兄弟,出生在甘肅會(hui) 寧的大山深處,哥哥何凱龍從(cong) 小就有一個(ge) 從(cong) 軍(jun) 夢,弟弟何對龍自打在電視上聽了韓紅的那首《天路》後,便對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沿線環境最艱苦的青藏鐵路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
高中畢業(ye) 後,何凱龍為(wei) 了實現兒(er) 時的夢想,選擇到西藏亞(ya) 東(dong) 縣洞朗地區及乃堆拉口岸當兵。何對龍從(cong) 學校畢業(ye) 後,去了中鐵一局電務公司工作。雖然每天幹的都是苦活累活,但何對龍沒有一點抱怨,每天都是精神抖擻,跟著施工隊在廣州、寧波、杭州的地鐵隧道穿梭,他們(men) 安裝信號機、轉轍機、信標,時不時還要幾個(ge) 人一起合力抬信號設備室的電源櫃等各種設備,再加上南方天氣濕熱,每天都是汗流浹背。雖然忙碌,但何對龍的夢想一直沒有改變,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到青藏鐵路工作。
在2020年的青藏鐵路社會(hui) 招考中,何對龍通過筆試、麵試、體(ti) 檢,最終順利加入到青藏鐵路拉薩車務段這個(ge) 大家庭中。之後他通過努力學習(xi) 先後考取客運員、售票員中級崗位,現在在青藏鐵路拉薩車務段日喀則站從(cong) 事售票員工作。
為(wei) 了能夠晉升士官,讓自己的體(ti) 能更加優(you) 異,何凱龍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別人跑三公裏,他就要跑六公裏,別人拉二十個(ge) 單杆,他就要咬牙拉夠四十個(ge) ,直至手磨出泡才肯罷休,在服兵役期間他多次參加邊防管控任務。在各項體(ti) 能訓練都達標後,2018年如願晉升為(wei) 士官,最終也留在了部隊,完成了他的從(cong) 軍(jun) 報國夢。
由於(yu) 兩(liang) 兄弟離家都比較遠,爺爺奶奶相繼去世前,嘴裏一直念叨著兩(liang) 個(ge) 孫子,但最終也沒能見他們(men) 最後一麵,這也成了兄弟倆(lia) 的遺憾。2022年,何凱龍執行任務到了日喀則,兄弟倆(lia) 相隔三年終於(yu) 再見麵,兩(liang) 兄弟相擁在一起,感慨萬(wan) 千,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今年是何對龍入路的第三年,三年來,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e) 業(ye) ,努力學習(xi) 業(ye) 務知識,在工作中,他秉承敏感、用心、用情的服務理念,將其融入到日常服務中,耐心、詳細地給每位旅客講解出行方案,受到旅客廣泛讚譽。
何對龍平時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熱心腸的好青年,在得知崗位上對班的一位老師傅因為(wei) 家裏老母親(qin) 生病需要照顧,不能來上班時,他主動請纓,坐車從(cong) 甘肅一路奔波來到車站,替師傅上班,車站有什麽(me) 髒活累活,他總是第一個(ge) 衝(chong) 在前,當有人喊累時,他總會(hui) 說:“這點苦算什麽(me) 啊,老一輩人吃的苦那才叫多呢。”
為(wei) 了增強意誌力,增強體(ti) 能,何對龍每天抽出時間鍛煉體(ti) 能,並積極參加各項誌願服務活動,通過自己的努力,先後榮獲了2020年度段“優(you) 秀共青團員”、2021年度段“優(you) 秀工會(hui) 積極分子”、2022年度段“優(you) 秀工會(hui) 積極分子”、2022年度青藏集團公司“優(you) 秀共青團員”稱號。
責任在肩以夢為(wei) 馬,風雨兼程不負韶華。哥哥何凱龍像絢麗(li) 多彩的雲(yun) 朵一樣,永遠飄揚在雪域高原的蒼穹上。用青春、汗水和熱血,書(shu) 寫(xie) 著軍(jun) 人對祖國的摯愛、擔當和忠誠,為(wei) 守衛西藏無私奉獻。弟弟何對龍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挑戰極限 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一步一個(ge) 腳印,將高原鐵路人敢於(yu) 拚搏奉獻的精神在雪域高原發揚光大,將自己的青春熱血灑在青藏高原千裏鐵道線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敦煌遺書數據庫”線上線下“上新”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趙曉星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專訪介紹稱,曆時10年建設的全球敦煌文獻資源共享平台“敦煌遺書數據庫”上線半年以來受到好評。[詳細] -
甘肅白銀:開學季“不忙上新課” “生命教育”受重視
隨著寒假結束,各地均於近期迎來開學。今年春季學期,是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首個學期。在甘肅省白銀市,當地各校師生重返校園後並不急著上新課。[詳細] -
黃河流域九省(區)同播民歌春晚 推動黃河流域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這是一次黃河流域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春晚。”山西省文旅廳副廳長張誌仁17日表示,借此契機,希望黃河流域九省(區)不僅可以聯合製作精品文化節目,更要共同推動黃河流域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