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感受青海多元文化“美美與共”
15日,中新網記者走進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hu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教育中心。
圖為(wei)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hu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教育中心。馬銘言攝
該中心內(nei) ,書(shu) 架上成套書(shu) 籍齊整擺放,燒製的藏族黑陶茶壺“黑如碳、硬如瓷”,凝結著古老智慧和技藝;“湟源排燈”上精巧的皮繡作品融合草原、農(nong) 耕及青藏高原多民族文化;仿製的珍貴文物舞蹈紋彩陶盆紋飾簡潔流暢,再現史前時期河湟先人“連臂踏歌”的歡樂(le) 場景……
圖為(wei) 中心書(shu) 架上擺放的藏族黑陶工藝品。馬銘言攝
圖為(wei) 中心內(nei) 展出的仿製文物、出土於(yu) 青海大通上孫家寨的馬家窯時期的舞蹈紋彩陶盆。馬銘言攝
圖為(wei) 中心內(nei) 展示的湟源皮繡作品。馬銘言攝
牆上懸掛的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形象標識,由多種少數民族刺繡共同製作而成;撒拉族婦女純手工製作的黃河石藝畫色調古雅、未經雕琢,畫麵呈現天然立體(ti) 感,意境悠遠朦朧。
圖為(wei) 中心內(nei) 展示的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形象標識刺繡作品。馬銘言 攝
圖為(wei) 中心內(nei) 懸掛的撒拉族黃河石藝畫。馬銘言攝
中心還珍藏各類少數民族經書(shu) 古籍,收集《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青海世居民族卷)、《青海世居少數民族金石錄》、少數民族史料集、地方誌等重要書(shu) 籍文獻。
作為(wei) 青海省創建民族團結示範省的窗口,該中心以豐(feng) 富多樣的實物展品,講述該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故事,展示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曆史及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圖為(wei) 中心內(nei) 擺放的《現代漢語詞典(漢藏詞匯對照)》書(shu) 籍。馬銘言攝
今年7月揭牌以來,中心通過現場體(ti) 驗、專(zhuan) 題教育、文化沙龍等形式,麵向青海省直機關(guan) 幹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統戰民宗係統幹部、宗教界人士廣泛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教育、愛國主義(yi) 教育,學習(xi) 參觀體(ti) 驗人數達千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項目進展如何?
2020年,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了《西藏考古工作規劃(2021-2035年)》,同意西藏考古工作納入到“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中。那麽,“考古中國”西藏項目進展如何呢? [詳細] -
青海:“包蟲病多元化防治服務”獲“挑戰杯”金獎 填補該省空白
青海大學19日晚間發布消息,該校參賽項目《西涼金生物——包蟲病多元化防治服務》獲得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決賽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金獎。 [詳細] -
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培養結構和體係 培厚拔尖人才生長土壤
“在交流、學習中,我充分領略了數學之美。”不久前,四川大學數學學院2019級拔尖班學生牛睿傑參加了中國數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論壇,很有感觸。 [詳細]